跳转到内容

威斯敏斯特桥

坐标51°30′03″N 0°07′19″W / 51.5008°N 0.1219°W / 51.5008; -0.1219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51°30′03″N 0°07′19″W / 51.50083°N 0.12194°W / 51.50083; -0.12194

威斯敏斯特桥
Westminster Bridge
伦敦眼上俯瞰的威斯敏斯特桥,右侧为英国国会
坐标 51°30′03″N 0°07′19″W / 51.5008°N 0.1219°W / 51.5008; -0.1219[1]
承载 A320公路
跨越泰晤士河
地点 英国大伦敦威斯敏斯特市
保护状况二级星登录建筑(II*)
设计参数
桥型拱桥
全长827英尺(252米)[2]
宽度58英尺(18米)[3]:p33
历史
设计师查尔斯·拉贝黎英语Charles Labelye(第一代)
汤马斯·佩吉英语Thomas Page (engineer)(第一代)
开通日第一代 1750年,​273年前​(1750
第二代 1862年,​161年前​(1862
地图
地图

威斯敏斯特桥(英语:Westminster Bridge)是一座位于英国伦敦拱桥,跨越泰晤士河,连接了西岸的威斯敏斯特市和东岸的兰贝斯英国国会大本钟伦敦眼等名胜分列于桥的两端。

本桥于1862年开通,以取代1750年时即已启用的旧桥[3]:p33英格兰遗产委员会在1981年时将此桥列为二级星登录建筑Grade II*[4]

历史

[编辑]

第一代威斯敏斯特桥

[编辑]
第一代威斯敏斯特桥,1740年代

威斯敏斯特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664年,当时已有拟议在威斯敏斯特桥的现址兴建新桥,但遭到伦敦人的反对。1736年一份法案颁布后,当局组织了委员会,并发行每份5英镑的奖券,筹妥造桥总经费所需的62.5万英镑。祖籍瑞士、归化英籍的建筑师——查尔斯·拉贝黎英语Charles Labelye在1738年5月时成为桥梁设计者[3]:p33。1739年开始设置桥墩时,拉氏选用了木制的大型沉箱,将他们安置到河床中,然后从内树立石造桥墩[5]

1750年,威斯敏斯特桥正式启用,亦成为整个伦敦地区自伦敦桥开通后、第二座跨过泰晤士河的桥梁,两者的登场年代足足相隔了540多年。与后者相比,威斯敏斯特桥的长度多出了300英尺(91米),建材则是波特兰石,下有大型桥孔13座、小型桥孔2座,均呈半圆状。旧伦敦桥拆除后,该桥的桥墩饱受严重的冲刷问题所苦,数位专案委员和土木工程界专家先后投入了桥体的修缮工作[3]:p33

第二代威斯敏斯特桥

[编辑]
第二代威斯敏斯特桥及后方的大本钟,2013年

到了19世纪中叶时,随着威斯敏斯特桥面临的桥体结构问题,再加上国会厅舍——威斯敏斯特宫正在进行重建,在该处设置新桥的迫切性也开始升高。英国工程师汤马斯·佩吉英语Thomas Page (engineer)负责新桥的规划与设计,并由查尔斯·梅尔(C.J. Mare)开设的公司承建。但当工程作业于1854年5月展开后,梅尔的事业便于1855年9月垮台了,施工进度因而大大延宕[3]:p34,整座桥直至1862年5月24日——维多利亚女王的43岁诞辰日——才通车启用[6][7]

第二代威斯敏斯特桥采用的是哥特式风格,以配合国会新楼的建筑特色,并有7座拱状的桥孔,最中央的桥孔跨度约130英尺(40米),第三、第五座桥孔约125英尺(38米),第二及第六座桥孔为115英尺(35米),最外端的两座桥孔则是100英尺(30米)。桥面总宽58英尺(18米),两侧的人行道宽度各约13英尺(4.0米)[3]:p34。桥体采用绿色漆面,原因是为了要和英国下院议场里的绿色皮制长椅色调一致,而本桥及国会南侧的兰贝斯桥则漆成红色,呼应国会厅舍南侧的英国上院内所采用的红色座席[8]。然而,该桥预留给河道船只通行的净空高度,却在泰晤士河诸桥之中敬陪末座[9]

1970年2月5日,英国文化遗产机构正式将威斯敏斯特桥列入登录建筑,其级别在1981年3月27日时修正为“二级星”[4]。2001年时,威斯敏斯特桥的钢拱和横梁英语Fascia (architecture)在一次船只撞击事件中受损[9]。2003年起,伦敦交通局展开了本桥的翻新工程,改善项目从桥身损坏部位的补修,涵盖到水面下的桥墩防护措施。由于该桥是伦敦最繁忙的行人桥兼公路桥之一,因此所有的修缮作业都是在离峰时段进行,以降低干扰[6]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
  1. ^ 英格蘭國家遺產列表, Wikidata Q6973052 
  2. ^ Westminster Bridge. London Architecture. [2014-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2). 
  3. ^ 3.0 3.1 3.2 3.3 3.4 3.5 Denis Smith. London and the Thames Valley.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Civil Engineering Heritage (Thomas Telford). 2001. ISBN 07277 2876 8. 
  4. ^ 4.0 4.1 关于其详细资料(204781)英格兰图库英格兰遗产委员会, [2008-11-27]
  5. ^ Labelye, Charles英语Charles Labelye. A Description of Westminster 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1-108-07195-6. 
  6. ^ 6.0 6.1 Transport for London. Westminster Bridge is reborn. 2008-12-22 [2014-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7. ^ John Eade. Where Thames Smooth Waters Glide. Thames.me.uk. [28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7). 
  8. ^ Becky Jones,Clare Lewis. The Bumper Book of London: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ndon and More.... Frances Lincoln. 2012: 127. ISBN 978 1 781011 03 4. 
  9. ^ 9.0 9.1 Barker, Andrew. Westminster Bridge gets a face-lift. Construction News (CNplus). 2006-12-14 [2014-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