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海纪游
外观
(重定向自裨海記遊)
《
主旨
[编辑]该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说明来台缘由,并记录从福州到鹿耳门的行程,以十二首“台湾竹枝词”作结。中卷分为“采硫物资”、“西部大纵走”以及“北投采硫”三部分。下卷纵论山川形势与风俗民情,以二十四首“土番竹枝词”作结。[1]
内容
[编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冬福建福州火药库火灾,焚毁火药50余万斤,依规定典守者福州府知府需要负责补齐该差额,实际负责管理火药库任务为正五品同知王仲千。因火药所需硫磺甚为珍贵,福建并无产地,该知府所辖同知王仲千麾下幕宾郁永河自告奋勇前往台湾北部的北投硫磺产地采硫。[2]
康熙36年(1697年)元月底(农历,以下皆同),自福建出发,经过金门、厦门、澎湖,在 2月25日抵达台南,沿途风光,包括对黑水沟的奇航都有特殊的记述。在府城停留了2 个多月,备办了采硫、炼硫的工具。不顾好友劝告,自愿亲自率队由陆路行走到淡水 的目的地。4月7日出发,渡过大洲溪,经过新港社、嘉溜湾社、麻豆社;又渡过茅港 尾溪和铁线桥溪,经过倒咯国社;又夜渡急水溪、八掌溪,抵达诸罗山;又渡过牛跳 溪,经过打猫社、他里雾社、柴里社;又渡过虎尾溪、西螺溪、东螺溪三溪,经过大 武郡社、半线社、哑束社、大肚社、沙辘社、牛骂社;又经过大甲、吞霄、新港仔、 后々、中港、竹堑、南嵌、八里分社;再乘莽葛(原住民用的船; banka)到淡水,这时已经是4月27日,虽然一路行色匆匆,但是仍然记录下了17世纪末期台湾许多番社的风光。[1]
书内提到的康熙台北湖、1694年康熙大地震常为后人所争论。[3]
史料价值
[编辑]史料价值
[编辑]- 《裨海纪游》原文数提供现代人想像1697年的世界,这块土地上除了台南附近开发成农业社会,其他大部分土地是未进入农业社会的世界。[4]如《裨海纪游卷中》纪载:“平原一望,罔非茂草,劲者覆顶,弱者蔽肩,车驰其中,如在地底,草梢割面破项,蚊蚋苍蝇吮咂肌体,如饥鹰饿虎,扑逐不去。炎日又曝之。”;“草庐中,四壁陶瓦,悉茅为之,四面风入如射,卧恒见天。青草上榻,旋拔旋生。雨至,室中如洪流。蝉琴蚓笛,时沸榻下。”“出户,草没肩,古木樛结,不可名状;恶竹丛生其间,咫尺不能见物。”[4][5]
- 黄文德认为:郁永河对台湾的自然、文化、历史,甚至知识分子的伦理思维观察,则有其特殊地位。因为此书不同于传统中国文人盲目鄙视原住民,或者在论述中将部落民族的不同于汉文化的奇风异俗作为猎奇 (Curious hunting)的对象,而是诚恳地表达汉民族误对于解原住民的告解。[6]列举重要相关研究如下:
- 陆传杰所著《裨海纪游新注》为对该书的重要注解。
- 郁永河, 杨龢之,2004,遇见三百年前的台湾:裨海纪游。台北:圆神出版社。藉以描述当时的台湾地貌、风土、民情。
- 郁永河《裨海纪游》 - 全国新书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评郁永河的《裨海纪游》并论台湾文学史上的传奇时代为重要评论文章。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 裨海纪游 - Google Sear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陆传杰,2001,裨海纪游新注。台湾:大地地理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郁永河, 杨龢之,2004,遇见三百年前的台湾:裨海纪游。台北:圆神出版社。
- 郁永河《裨海纪游》 - 全国新书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评郁永河的《裨海纪游》并论台湾文学史上的传奇时代
外部链接
[编辑]- 郁永河《裨海纪游》路线图
- 裨海纪游 HD 720p - YouTub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裨海纪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数位典藏与学习国家型计划
- 【台湾文献丛刊·第 044 种】裨海纪游(清)郁永河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三百年前台湾西部大旅行-读《裨海纪游》(上卷)(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第0400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