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萨勒么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萨勒么幸卑南语:Saremesim),是台湾卑南族神话中的一名女性,为第一个开始种植并使用小米的族人,同时也是开创猴祭的祖先之一。

身世

[编辑]

萨勒么幸是竹生始祖巴辜马赖(Pagumalay)夫妻的玄孙女,知本部落的守护神巴萨卡拉与鲁阿撒耀的母亲德呢劳(Dengeraw)是她的姐姐卡莉卡莉(Kalikali)的女儿,而她跟一名叫马拉利(Malali)的人结婚,并且育有一对姐弟[1]

神话

[编辑]

孩子化鸟

[编辑]

过去萨勒么幸在丈夫出去打猎的时候,因为偷懒和在外偷情、疏于照顾自己的一对儿女,导致他们孩子们在饥饿过度和思念父亲之下分别变成嘎盖鸟(gagay,鸢的一种)和Tekwir鸟飞走,也影响了卑南族部分部落传统生活上在割完作物并开始狩猎时要绝食七天的习俗[1]

死而复生

[编辑]

在两个孩子化为鸟后,萨勒么幸不久后又怀孕了,而怀孕期间她一直要丈夫采橘子给自己吃,几乎要把整棵树的橘子给吃光,也无法耕作,马拉利最后因为对她的要求感到不耐烦而把她绑在树干上自行离去,萨勒么幸就这么死了,但她腹内的胎儿却平安出生,以喝露水维生,发现情况的马拉利便把女儿带回家扶养。

在女儿长大成为少女后,从马拉利那得知了母亲的事情,因此来到萨勒么幸死于的橘子树下,此时她已经只剩散落的白骨,少女一边哭着、一边把母亲的白骨重新组起来,并且先后祈祷著能让萨勒么幸再度长出血肉、开口说话和走路等,而这些祈祷也一一实现,萨勒么幸最终终于复活,并且跟着女儿回家,将其取名为瑟讷讷(Sernegneg)[1][2]

种植小米

[编辑]

后来某一天,萨勒么幸要瑟讷讷前往kanmaidang山(都兰山对面的山)的山顶跟住在那里的Merberebu(兄)和Merberes(弟)两兄弟索取稻米和小米的种子,而瑟讷讷实际造访之后,兄弟俩表示自己没有要她稍等,而自己前往深山拜访Bunulingayu(兄)和BuLingaw(弟)两兄弟寻求作物种子,但他们也没有,因此又让来访的两位等候、自行前往iseLeg(大海东方的地名)请示Rewadwad(兄)和Rebanban(弟)两兄弟,终于成功拿到稻米和小米的种子,并且依序交到Bunulingayu兄弟、Merberebu兄弟以及瑟讷讷手中,最后交给了萨勒么幸。

拿到种子的萨勒么幸便立即开拓一小片耕地、种下稻米和小米,并且在收成后进行了感谢祈祷仪式(将两颗槟榔纵向剖开,装入七个琉璃珠,然后把槟榔放在耕地里并头朝kanmaiDang 的中央,剩下的稻粟根则堆成六等分的雪花状,并且念诵相关的祈祷与感谢词),这是卑南族种稻米和小米的起源(以前都是种芋头),也是收获祭的开始[1][3]

创建猴祭

[编辑]

后来在第一次稻米收成后,萨勒么幸、马拉利和其他部落里的族人决定盖两间新的少年会所(Takuban),按照原本的习俗,建造新的会所需要杀两个守卫,但因为当时山上很多猴子,因此他们决定以后改杀猴子,成为猴祭的起源[1][4]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2003-10-01 [2021-02-19]. ISBN 978957671735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2. ^ 林豪勋 / 陈光荣. 卑南族神話故事集錦. 台东县政府文化局. 1994-06-01 [2021-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7). 
  3. ^ 傳統文化/祭儀文化(卑南族一). 原住民数位博物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0). 
  4. ^ 关华山,卑南族传统居住文化之重构[失效链接],东海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