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尖吻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蕲蛇
尖吻蝮
美国德拉瓦州一间私人动物园内的尖吻蝮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纲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 蛇亚目 Serpentes
科: 蝰科 Viperidae
属: 尖吻蝮属 Deinagkistrodon
Gloyd英语Howard K. Gloyd, 1979
种:
尖吻蝮 D. acutus
二名法
Deinagkistrodon acutus
(Günther, 1888)
异名
  • Ancistrodon - Boulenger, 1896
  • Deinagkistrodon - Gloyd, 1979[2]

  • Halys acutus - Günther, 1888
  • Ancistrodon acutus - Boulenger, 1896
  • Agkistrodon acutus - Namiye, 1908
  • Deinagkistrodon acutus - Gloyd, 1979[2]

尖吻蝮属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響尾蛇亞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属下只有尖吻蝮D. acutus)一种,为排毒量大,攻击性强,毒性亦较强的大型蛇类,又名百步蛇。尖吻蝮俗名甚多,又称白花蛇百花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中华蝮,中医《开宝本草》命其名为褰鼻蛇,是亚热带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为台湾六大毒蛇之一。[3][4]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属于单型种[5][6]

特征

[编辑]

成年的尖吻蝮能达91至121公分长,目前最长纪录是154.5公分。[3][7]它们的头部尖端呈突出状,被形容为短小的鳞角,这枚鳞角根据各蛇体质之异而长度不一。尖吻蝮的头部长有颊窝,即红外线感受器。[3]

纹理结构方面,尖吻蝮的身体多以灰色棕色为主要基调,再配合较浅色的呈三角形棕灰色纹案,深浅各异的三角纹错落相继,组成节理分明的躯体。[3]尖吻蝮具备大而长,且形状倒钩的管状毒牙。

地理分布

[编辑]

尖吻蝮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大巴山-大别山以南一线直到越南-两广北部、台湾的广大山区都有活动,在极少数地区,它也出现在低丘平原地带,比如湖南南部,及越南北部和老挝。其标准产地未有明确的记载,但学者皮礼特(Pratt)及邦普(Pope)曾先后提出应为“中国湖北省”。在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目录中,则列明此蛇种的产地为“九江庐山”。[2]

习性

[编辑]

尖吻蝮多出没于山坡地带,喜欢栖息于多岩石的地貌之中,能存活于海拔100至1,400米之间[3][4]。 它们多于晚间或清晨活动,其它时候则会蜷伏于岩石缝或树叶堆里,以其状似乱石的体纹掩藏自己的行踪。受到攻击或骚扰时,它们的反应一般比较迟缓,但仍能对敌人施以准确的咬击。[3][4]尖吻蝮主要以小型的哺乳类动物、鸟类类为食粮。

繁殖方面,尖吻蝮属于卵生蛇种,母蛇每次能诞下多至24枚的蛇卵并孵育(以身体磨擦蛇卵以提升温度)。尖吻蝮的幼蛇颜色明显较浅,纹理比较明亮清晰,不过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其纹理将会逐渐变暗。[3]

毒性

[编辑]

是亚洲最危险的毒蛇之一,主要是因为天性稳重、受到惊扰也会停在原地,仅发出喷气声,令人类无法适应其毫无先兆的攻击性。其它毒蛇如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龟壳花圆斑蝰等在发起攻击前都会做出醒目的动作来警示,然而尖吻蝮不一样,攻击前没有任何警告动作。且尖吻蝮注毒量巨大,强烈的血循毒素能溶解肌肉和血管,造成组织细胞大面积坏死,会造成被咬伤者截肢乃至死亡。

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血循毒素造成的伤口剧痛而让人难以站立移动从而不能求生获救。有些地方更称尖吻蝮为“五步蛇”,进一步夸大其毒素的威力,但实际上,该蛇种的单位毒性并不强烈,其对实验白鼠的LD50值为9.2mg/kg,而此蛇的平均排毒量为214毫克。虽然如此,尖吻蝮的危险性并不能忽视,根据长年调查资料显示,由尖吻蝮的咬击所导致的危险事件甚至死亡事件,至少在亚洲地区确实是较为常见的[8]。这一方面是由于该蛇种个体较大,毒牙较长,咬伤的情形较为严重,一方面也由于该蛇属于排毒量较大的蛇种。台湾方面就有专门对抗尖吻蝮毒素的有效血清。[3]根据美军报告指出,尖吻蝮的毒素是以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毒素,而这种毒素更是强烈出血性的。被尖吻蝮咬过后,受害者会出现伤口疼痛及出血的即时现象,继而会肿大、起泡、组织坏疽以及溃疡,随后更会感到晕眩及心跳加速。[4]

保护

[编辑]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9]

大众文化

[编辑]

台湾

[编辑]

尖吻蝮在鲁凯族排湾族有特殊意义,在鲁凯族群及排湾族群的信仰文化中具有特殊象征,也是该民族常使用的图腾在艺术及日常器具上,往往具备代表整个民族的高尚神格。[10]由于原住民神话中的地位,加上个性稳重不轻易攻击的庄严姿态、美丽独特的外观,所以也为之敬重。近年来尖吻蝮的栖息地因受到严重破坏,数量逐渐稀少,在台湾已被列为二级保育类动物。

中国大陆

[编辑]

中国古代文献中亦有被认为是描述尖吻蝮的片段,如《太平广记》所述:“山南五溪黔中,皆有毒蛇,乌而反鼻,蟠于草中。其牙倒勾,去人数步,直来,疾如激箭。螫人立死,中手即断手,中足即断足,不然则全身肿烂,百无一活,谓蝮蛇也。”与及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名篇《捕蛇者说》所述:“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11]

备注

[编辑]
  1. ^ Chinese moccasin.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 ^ 2.0 2.1 2.2 McDiarmid RW、Campbell JA、Touré T:《Snake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vol. 1》页511,Herpetologists' League,1999年。ISBN 1-893777-00-6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Mehrtens JM:《Living Snakes of the World in Color》页480,纽约:Sterling Publishers,1987年。ISBN 0-8069-6460-X
  4. ^ 4.0 4.1 4.2 4.3 AFPMB:尖吻蝮. [2008-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6). 
  5. ^ Deinagkistrodon. ITIS. 2006 [3 November, 2006]. 
  6. ^ Deinagkistrodon acutus. ITIS. 2006 [3 November, 2006]. 
  7. ^ Gloyd HK、Conant R:《Snakes of the Agkistrodon Complex: A Monographic Review》页614,爬虫类研究社,1990年。LCCN 89-50342,ISBN 0-916984-20-6
  8. ^ 赵尔宓、黄美华等主编《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三卷》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0页
  9.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10. ^ 百步蛇圖紋對排灣族的意義. [200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2). 
  11. ^ 阿修羅爬蟲世界:百步蛇. [2008-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