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荔镜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荔镜记
荔镜记
汉字 荔鏡記
白话字 Lē-kèng-kì, Nāi-kèng-kì
台语罗马字Lē-kìng-kì, Nāi-kìng-kì
闽南拼音Nâigìng-gì
方音符号ㄋㄞ⊦ㄍㄧㄥᒻㄍㄧᒻ
别名
汉字 陳三五娘
白话字 Tân Saⁿ Gō͘-niû
台语罗马字Tân Sann Gōo-niû
闽南拼音Dán Sna Ggôoiú
方音符号ㄉㄢˊㄙㆩㆣㆦ⊦ㄋㄧㄨˊ

荔镜记》,又称《陈三五娘》,是明朝传奇作品,出于语言近似的中国潮州泉州,作者名已失佚,主要为曲牌(剧本)型式,用戏剧来表演。内文词语用潮州语闽南语泉州话混合写成,可谓最早、闽南文字最丰富的一部闽南语白话文出版品[1]。另一本更早的闽南白话文文献《金钗记》宣德年写本于1975年12月23日于广东潮安县出土,但闽南文字只有约40左右。

《荔镜记》故事内容在叙述陈三(陈伯卿,排行第3,泉州人,大哥陈伯贤在广东做官)五娘(黄碧琚,潮州富户黄九郎的女儿)曲折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地点在潮州府,其他的人物还有洪益春(黄碧琚的随身婢女,穿针引线,后同配陈伯卿)、小七(喜欢洪益春的黄家男佣人)、磨镜师李公伯、李婆(李公伯妻)、富户林家的阿舍(富翁)林大(想娶黄碧琚的反面人物)、撑渡伯等。

《荔镜记》故事广传于闽南潮汕台湾东南亚,是潮剧白字戏梨园戏南管戏)、高甲戏歌仔戏等剧种的常演剧目。

《陈三五娘》与《山伯英台》、《李连生什细记》、《吕蒙正》并称歌仔戏四大出,广受台湾人民的喜爱。

因《荔镜记》的自由爱情故事与中国传统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冲突,所以此剧在明清两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过还是广受大闽南地区的群众欢迎。而闽南地区有俗谚谓“嫁猪嫁狗,不如佮(与)陈三走”(女孩子嫁来嫁去的,倒不如嫁给陈三这类人)。

日本作家佐藤春夫作品《星》,取材自本故事。

刊本

[编辑]

《荔镜记》版本计有:明朝嘉靖丙寅年(四十五年、1566)刊本《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全集》、万历辛巳年刊本《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清朝顺治辛卯年刊本《新刊时兴泉潮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光绪十年刊本《绣像荔枝记真本——陈伯卿新调》。另有小说刊本如:明末天启年间传为李卓吾所撰的《荔镜传》。

荔镜记目录导引

[编辑]

明朝嘉靖本荔镜记全剧共55出,如下所示:

  • 第一出 
  • 第二出 辞亲赴任
  • 第三出 花园游赏
  • 第四出 运使登途
  • 第五出 邀朋赏灯
  • 第六出 五娘赏灯
  • 第七出 灯下搭歌
  • 第八出 士女同游
  • 第九出 林郎托媒
  • 第十出 驿丞伺接
  • 第十一出 李婆求亲
  • 第十二出 辞兄归省
  • 第十三出 李婆送聘
  • 第十四出 责媒退聘
  • 第十五出 五娘投井
  • 第十六出 伯卿游马
  • 第十七出 登楼抛荔
  • 第十八出 陈三学磨镜
  • 第十九出 打破宝镜
  • 第二十出 祝告嫦娥
  • 第二十一出 陈三扫厅
  • 第二十二出 梳妆意懒
  • 第二十三出 求计达情
  • 第二十四出 园内花开
  • 第二十五出 陈三得病
  • 第二十六出 五娘刺绣
  • 第二十七出 益春退约
  • 第二十八出 再约佳期
  • 第二十九出 鸾凤和同
  • 第三十出 林大催亲
  • 第三十一出 李婆催亲
  • 第三十二出 赤水收租
  • 第三十三出 计议归宁
  • 第三十四出 走到花园
  • 第三十五出 闺房寻女
  • 第三十六出 途遇小七
  • 第三十七出 登门逼婚
  • 第三十八出 词告知州
  • 第三十九出 渡过溪洲
  • 第四十出 公人过渡
  • 第四十一出 旅馆叙情
  • 第四十二出 灵山说誓
  • 第四十三出 途中遇捉
  • 第四十四出 知州判词
  • 第四十五出 收监送饭
  • 第四十六出 叙别发配
  • 第四十七出 敕陞都堂
  • 第四十八出 忆情自叹
  • 第四十九出 途遇佳音
  • 第五十出 小七递简
  • 第五十一出 驿递遇兄
  • 第五十二出 问革知州
  • 第五十三出 再续姻亲
  • 第五十四出 衣锦回乡
  • 第五十五出 合家团圆

注释

[编辑]
  1. ^ 陈智勇. 集<陈三五娘>4孤本 <荔镜记荔枝记四种>出版. 泉州晚报. 2010-06-10 [2010-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中文(简体)). 

参考文献

[编辑]
  1. 骆倩(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从《陈三五娘》看闽南潮汕的文化关系〉,闽南文化潮汕文化比较研讨会论文集,陈耕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厦门,2005。
  2. 锺美莲,〈荔镜记中的多义词“著”〉,国立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新竹,2000。
  3. 林道祥(汕头大学文学院),〈明本潮州戏文词选释〉,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潮州韩山师范学院,潮州,1999。
  4. 刘美芳,〈陈三五娘研究〉,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台北,1993。
  5. 林艳枝,〈嘉靖本荔枝记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研所硕士论文,台北,1987。
  6. 入矢义高解,《荔镜记戏文》,八木书店日语八木書店,东京,日本,1980。
  7. 林伦伦,《潮汕方言历时研究》,〈地方文献资料与潮汕方言的历史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广州,中国,2015.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