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赵之战
秦灭赵之战 | |||||||
---|---|---|---|---|---|---|---|
秦灭六国之战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秦国 | 赵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王翦 桓𬺈 † 李信 杨端和 羌瘣 王贲 |
赵王迁(被俘) 扈辄 † 李牧 司马尚 赵葱 † 颜聚(被俘) 代王嘉(被俘) | ||||||
兵力 | |||||||
至少数十万(王翦、桓𬺈、杨端和总和)还有李信军【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秦始皇本纪】【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史记刺客列传】 | 未知,约有数十万 | ||||||
伤亡与损失 | |||||||
20多万员 | 近乎全灭 |
秦灭赵之战是秦国对赵国开展一系列进攻战役后,在前228年取得最终胜利的战役。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王乘赵国进攻燕国之际,派王翦、桓𬺈、杨端和分两路大军攻赵,攻占了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邺(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今与赵都邯郸城同在邯郸市境)和安阳(今河南安阳西南)等9座城池城,赵国的实力大减。
秦王政十三年(前234年)十月,秦王嬴政担心秦灭韩时,赵国仍有助韩的可能,再度攻打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斩首10万,大败赵军,并杀死赵将扈辄。(平阳之战)。
秦王政十四年(前233年),桓𬺈率秦军在肥之战中被赵军全歼。次年(前232年),秦军分两路进攻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亦被李牧击败,史称番吾之战。赵国经过秦国数年的攻击,死伤惨重,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了,仅能自保。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赵国代地发生地震。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赵国大饥。同年,秦军南渡黄河转攻韩国,攻克韩都郑城(今河南新郑),虏韩王安,韩国灭亡,秦在韩地设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
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灭韩后第二年,秦军乘赵国大旱,兵分三路,北路由李信率领,自太原和云中地区出发,攻略赵国北方四郡,而李信出太原、云中—[1]中线以王翦、桓𬺈、羌瘣与李牧、司马尚对峙于井径关。南线以杨端和为将包围赵国首都邯郸。李牧数次打败秦军,杀死了桓𬺈。王翦遂施反间计,以重金贿赂赵国重臣郭开,使其进谗言而陷害李牧。赵王年幼,其母赵悼倡后在立储之事上与李牧不和,而赵国当权者春平君与倡后私通,故而他们与郭开一拍即和。李牧面对着赵国君臣的不满而遭免职。李牧被赐自尽,司马尚遭免职。[2]赵又以赵葱、颜聚为将对抗秦军。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王翦、羌瘣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赵国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收拾残部,自立为代王。
燕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将王翦领军攻燕国,燕王喜和代王嘉联合抵抗秦军,联军由太子丹统领,兵败易水,秦军克燕都城蓟(北京)。燕王喜与太子逃至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代王嘉劝燕王喜“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李信率军在攻灭燕于辽东,俘燕王喜;不久又攻赵代残余势力,俘代王嘉。建立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和辽东郡(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