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神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克里斯多福罗·兰迪诺亚历山德罗·维尔卢泰洛英语Alessandro Vellutello所注解的《地狱英语Inferno (Dante)》、《炼狱英语Purgatorio (Dante)》与《天堂英语Paradiso (Dante)》(梵蒂冈宗座图书馆藏,1564年)

神曲(意大利语:Divina Commedia,英语: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创作的长诗,约于1308年开始创作,1321年前后完成。《神曲》被广泛看作意大利文学的经典[1]及世界文学的瑰宝[2],诗中对死后世界的描写向后人展示了十四世纪西方教会的世界观。全诗以托斯卡纳方言写成,为日后的标准意大利语奠下基础。[3]

《神曲》叙述但丁本人游历地狱炼狱以及天堂的旅程[4],描写人死后的情况与神圣正义的奖惩[5]。但丁的行程象征人对上主的皈依:首先是地狱,象征“认罪”;其次是炼狱,象征基督徒的“悔改”;最后是升至神前的天堂[6]。但丁借鉴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思想,特别是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的托马斯主义基督教哲学[7],因此《神曲》又被称为“韵文大全”(Summa in verse)[8]埃里希·奥尔巴赫认为但丁首创将人类描述为特定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产物,人类从此跳脱出神话原型,抑或恶习与美德的集合体。《神曲》的想像世界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写实主义和自我描摹传统。[9]

简介

[编辑]

名称

[编辑]

但丁并未替《神曲》给出明确的标题,只在《地狱篇》中提到两次“Comedìa”一词(发音:[komeˈdiːa]托斯卡纳语,原意为喜剧,相当于现代意大利语的Commedia),1492年首刷版本亦以“Comedìa”作为标题。尔后意大利文学家薄伽丘以Divina(神圣)一词形容此部诗作[10][11],并初见于威尼斯人文主义者洛多维科‧多尔切英语Lodovico Dolce1555年委托加百列‧乔利托‧费拉里英语Gabriele Giolito de' Ferrari印制的版本中。[12]

在中世纪,commedia代表着一种游离于贵族与平民两者之间的风格。但丁一改通常一般中世纪的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将神曲以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来源请求]

结构

[编辑]

《神曲》由 14,233 行诗组成,全诗分为三篇(Cantiche,单数Cantica):〈地狱〉(Inferno,4720行)、〈炼狱〉(Purgatorio,4755行)、〈天堂〉(Paradiso,4758行),三篇皆以“群星”(stelle)一词作结。每篇包含33首诗(Canti,单数Cantos),加上开头作为介绍的诗篇,总共100首诗,其中前两首可以视为全诗的序言。[13][14][15]

数字“三”在《神曲》中很突出:全诗分为三篇,每篇三十三首,每首诗皆用意大利三行体英语Terza rima十一行诗英语Hendecasyllable使用ABA BCB CDC DED的韵法,因此每首诗原则上有三十三个韵脚[16]。三大场景的地貌遵循相同模式:9+1=10。地狱有九圈,其底部是路西法;炼狱有九环,其山顶是伊甸园;天堂有九重,最顶端是至高天英语Empyrean。每个“九”当中,会包含七个对应于特定道德体系的元素,分为三个子类别,之后再加上两个特殊的元素,组成“九”。例如,炼狱中净化的七宗罪对应于堕落的爱,可以分为过度的爱(色欲暴食贪婪)、缺乏的爱(懒惰)和恶意的爱(愤怒嫉妒骄傲),再与临终悔改者、被绝罚者合在一起,组成炼狱的“九”。[17]

剧情

[编辑]

《神曲》以第一人称写成,故事背景设定于1300年耶稣受难日前夕(圣周四)至复活节后的周三。故事中,但丁一共有三位向导:象征理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他穿越地狱与炼狱,象征恩典、幸福、信仰与启示贝亚特丽切·波尔蒂纳(名字意为“赐福者”)将他从炼狱山顶带进天堂[18][19],象征神秘主义沉思伯尔纳铎引领他一窥三位一体的奥秘,诗篇在此戛然而止。[20]

贝亚特丽切是但丁童年时认识的一位翡冷翠女子,但丁以当时流行的宫廷爱情传统模式远远的崇拜她,这一点在他过去的诗集《新生活》中曾被多次强调。[21]

但丁在旅途中遇到许多名人的灵魂,有些名人曾与他交谈。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安排至不同场景当中,例如将他痛恨的教皇及翡冷翠政敌打入地狱。在意大利中部圭尔夫派和吉伯林派的权斗中,但丁属于支持教皇的圭尔夫派。翡冷翠的圭尔夫派在1300年左右分裂为黑白两派。1302年,应支持黑派的教宗波尼法爵八世要求,瓦卢瓦伯爵查理率领军队入侵翡冷翠,但丁等白派人士于1302年被市长坎特·德·加百列英语Cante dei Gabrielli流放,但丁余生不曾回到翡冷翠。在《神曲》中,从但丁流亡的预言到他对仇敌的诅咒,在在体现了政治对他的影响。[22]

地狱篇(Inferno)

[编辑]
波提切利描绘神曲中的地狱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灵薄狱,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贪食、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奸、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刑罚。在地狱中,每种罪恶都会遭到反向惩罚英语contrapasso,例如算命师占卜者的头被向后扭,看不到前方,因为他们一生都一直想往前看。[23]

地狱序言

[编辑]

第一首

[编辑]

故事始于1300年耶稣受难日破晓之前[24][25],但丁“人生的中途”(Nel mezzo del cammin di nostra vita[26])。

但丁时年三十五岁,是圣经提及人生的一半([27])。他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selva oscura[28],象征[29][30][31],无法找到“直路”(diritta via[32],也可翻译为“正道”)通往“山后的太阳”(象征救赎)。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野兽挡住他的去路:

这三只野兽典出〈耶利米书〉5:6[36]约翰‧恰迪英语John Ciardi认为它们分别对应地狱罪恶的三种等级:纵欲、暴力、恶意欺骗[37]多萝西·L·塞耶斯的看法雷同,但她认为豹狮象征纵欲,母狼象征恶意欺骗[38]

面对野兽,但丁无法逃避,在太阳沉寂的地方('l sol tace),他大声呼救,于是出现了第一位向导: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亡灵(象征人类的理性),维吉尔告诉他无法战胜野兽,必须走另一条路,于是两人开始了冥界之旅。

  • 地狱之门上的铭刻: “这里直通悲惨之城,由我这里直通无尽之苦,这里直通堕落众生. . .我永存不朽,我之前,万象未形,只有永恒的事物存在,来者啊!快将一切希望扬弃!”(Inferno III 1-9)
  • 地狱过道:无作为者的亡魂在此受苦受难,他们跟随着一面永远无法停止的无主旗帜四处飘荡,一边受可怕的牛虻和马蜂叮蜇。其中包含撒旦成为叛天使时没有表达鲜明立场的天使。以及教皇策肋定五世

“我看出、并且也认得那个人的魂灵,他就是那曾出于怯懦而放弃重要权位的人。”

这时将目光放远一点,看见大河河畔聚集著无数亡魂,这条河名为阿刻戎河(Acheron),亦名苦难之河、祸川。船伕卡戎(Charon)在此将安葬的亡魂送到对岸的冥府。

未受洗者,“他们没有犯罪‧‧‧他们生时基督教未立,无从向你所信仰者回归,有欲望而无希望,郁郁不乐但没有痛苦。” 另外还特别提到那些:“才能超卓,却要在地狱边境徘徊”者,有诗人荷马贺拉斯奥维德卢克莱修维吉尔;有英雄,例如与阿基里斯齐名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伊利亚德中的埃涅阿斯尤里乌斯·凯撒;也有哲人,像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其他才能超卓者还有希波克拉底欧几里得西塞罗托勒密…。

接着但丁和维吉尔来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交界,并见到冥界的判官米诺斯(Minos),生前为克里特国王-(希腊神话中所提),执法严明,死后因而成为冥界判官。他的面前,亡魂一个个听候裁夺,依罪孽轻重发配,被米诺斯的尾巴掷入深处。

II.纵欲

[编辑]

“地狱的飓风吹刮不已,用狂暴的威力鞭戮阴魂。”在此见到诸多英雄美人如:爱上埃涅阿斯的迦太基女王狄多埃及艳后克丽奥佩脱拉海伦帕里斯阿基里斯崔斯坦与伊索德. . .。最后看见保罗与法兰西斯卡,“他们一起,在风中似乎飞的轻灵而悠游。”,并且听法兰西斯卡讲述这个凄美的悲剧。

- “爱欲,不容被爱者不去施爱。

猛然借此人魅力将我掳住。

你看,他现在仍不肯把我放开。

爱欲,把我们引向同一条死路。”(Inferno V 103-106)

- “有一天,我们一起看书消遣,

读到兰斯洛(又名兰斯洛特,是亚瑟王圆桌骑士中的一名)如何遭爱情桎梏,

那时,我们在一起毫无疑惧。

那个故事,好几次使我们抬头相望,

因而视线交错,使我们面色泛红忽变。

不过,把我们征服的只有一处。

那一刻,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当我们读到那微笑的嘴唇,如何为她的情人所吻。

他,我永恒的伴侣,向我靠拢。

全身震颤著,亲吻我的嘴唇。”(Inferno V 127-136)

III.暴食

[编辑]

守卫为凯洛贝罗斯(Cerberus),地狱三头犬。神话中职责为看守冥府之门不让活人进入。触犯此罪的人将受寒冷且滂沱不绝的凶雨、冰雹、与污水暴淋,于臭气肆虐的恶泥中痛苦翻滚。

IV.贪婪

[编辑]

守卫者为财神普鲁托斯(Plutus)(并非希腊神话中的冥神黑帝斯,常有人把他与古罗马时期的普鲁托混淆,普鲁在拉丁文及希腊文中,皆有富有的意思,因此到了古罗马时期,普鲁托也拥有掌管财富的神职。),传说宙斯为了让他施财时不分善恶而将他双眼弄瞎。贪婪分为挥霍与吝啬,两种人推著巨石互撞,重复到永远。

V.愤怒

[编辑]

两人来到第五层,看见一道无名的涌泉,其源头为斯堤克斯河(Styx)(也名为冥河,并非日本那条),又作悔恨之河、誓川。在希腊神话里,众神常在此河立誓,违反誓约者将九年无法说话。愤怒分暴怒与愠怒;前者刑罚为相互肉搏,撕咬皮肉;后者浸在黑沼斯提克斯河下发不出声音。

前进间,两人来到狄斯之城(或译狄斯之墙,The walls of Dis)外,看见斯堤克斯河引渡的船伕弗勒古阿斯(Phlegyas)驾着小船而来,两人登船,越过斯提克斯泥沼,来到狄斯城墙外,却遭到复仇女神和蛇发女妖梅杜莎的阻挡,幸有天使降临,并为他们以神之棒将城门开启。

VI.异端(也有一说是分裂者)

[编辑]

进入狄斯之城后,但丁和维吉尔来到了地狱的第六层,在这里异端者将站立在坟墓中,下肢受烈火灼烧的刑罚。其中有古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因不相信灵魂不灭之说,主张灵魂随肉体见灭,与基督教义相悖,受中世纪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猛烈抨击,故在此被打入异端。

VII.施暴

[编辑]

守卫为米诺陶洛斯(Minotaur),克里特岛的牛头怪。第七层暴力之罪依施暴对象的不同分三圈,分别是对他人,杀人犯和掳掠者;对自身,自杀者和败家者;对上帝、自然及技艺,渎神者、鸡奸者和放高利贷者。以对上帝、自然和技艺者施暴的罪孽为最深重。

  • 第一圈:杀人犯和掳掠者在一条名为弗列革吞河(熔岩之河、火川,Phlegethon)的沸腾的血河中受刑,由人马克伦(Chiron)等看守。若有亡魂不守本分或欲逃避刑罚将被人马们用弓箭射穿双眼。
  • 第二圈:自杀者和败家者因生前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或是家产,死后将化作树在妖鸟之林中受妖鸟Harpies的啄食之苦。
  • 第三圈:渎神者、鸡奸者和放高利贷者在燃烧的无垠沙漠,降下的大片火雨中受刑。

来到第七层的最末,眼前出现一悬崖,维吉尔用但丁身上的一绳索为饵,自深渊中唤出怪兽格里昂(Geryon),但丁对他形象的描绘预示著第八圈的诈欺之罪。“代表诈欺的肮脏形象. . .他的面庞是一张义人的面庞,表皮由善良的外貌包裹,其余却全是毒蛇的躯干和心肠。”(Inferno XVII 7-12)

VIII. 欺诈

[编辑]
  • Malebolge,共有十囊。
  1. 淫媒、诱奸者:被妖怪用带刺的皮鞭鞭打。
  2. 谄谀者:泡在一堆粪便中。
  3. 买卖圣职者:身体倒埋在一个小坑洞,脚掌着火。
  4. 预言者:眼睛长在背后,看不见前方。
  5. 污吏:沸腾的沥青中折磨和黑魔鬼的虐待。
  6. 伪君子:穿着镀金的铅衣,为虚伪的重量所苦。
  7. 盗贼:跟毒蛇合体(人蛇形互换)。
  8. 献诈者:被焚体的火焰包裹,吐着火舌。
  9. 挑拨离间者:肢体残缺内脏外流。
  10. 作伪者:受病痛的永远折磨并散发腐烂恶臭。

IX.背叛者

[编辑]
  • 分为四界。
  1. 该隐界:出卖亲属者。
  2. 安忒诺耳界:出卖祖国(所属团体)者。
  3. 多利梅界:出卖客人者。
  4. 犹大界:出卖恩人者。犹大、布鲁图卡西乌斯分别为撒旦的三张嘴啃咬。

炼狱篇(Purgatorio)

[编辑]
神曲中炼狱的结构

炼狱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德利采出现。

  • 净界山下海岸
  • 环山平地圈
  • 诸王的花谷
  • 净界之门
  • 第一层:涤除傲慢
  • 第二层:涤除嫉妒
  • 第三层:涤除愤怒
  • 第四层:涤除懒惰
  • 第五层:洗涤贪婪
  • 第六层:惩罚暴食
  • 第七层:涤除色欲
  • 伊甸园(地上乐园)

天堂篇(Paradiso)

[编辑]
但丁与贝亚特丽切(第XXXI首诗)

贝亚特丽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亚特丽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九重天说:

  • 月球天
  • 水星天
  • 金星天
  • 太阳天
  • 火星天
  • 木星天
  • 土星天
  • 恒星天
  • 原动天(水晶天)
  • 至高天(天府)

古斯塔夫·多雷的插图

[编辑]

《神曲》有多种版本。在有插图的版本中,以古斯塔夫·多雷(1832年-1883年)为《神曲》所作的135幅蚀刻版画插图最为著名。

版本

[编辑]

校勘版

[编辑]

Giorgio Petrocchi意大利语Giorgio Petrocchi的版本,至今仍然值得参考。

Giorgio Inglese意大利语Giorgio Inglese编辑的但丁逝世700年纪念版,和 Elisabetta Tonello、Paolo Trovato 合编的版本,是最新的校勘版。可参考Rosario Coluccia于Zeitschrift für romanische Philologie第139卷904—939页的书评。

汉译本

[编辑]
冥界的渡守者卡戎用船搭载死者的霊。地狱篇的挿绘。
  • 《神曲》原题《La Divina Commedia》,意为《神圣的喜剧》。而森鸥外在翻译《即兴诗人》之时,有“神曲,吾友而贵公子也”之章。该章讲述《神曲》之魅力,配合森鸥外优秀的译笔,东亚对《La Divina Commedia》之译文遂定案为《神曲》。
  • 汉译神曲的第1人是钱稻孙,从意大利语原文译出,译成文言楚辞体,只译出片段,题为《神曲一脔》[39]
  • 商务印书馆于1939年出版王维克翻译的《神曲》散文译本,1948年再版。此后,作家出版社于1954年和1956年用该纸型重印过两次。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该版本重新修订出版,为一卷本,散文体裁,到1983年第三次印刷时,印量计249500册。这个译本是王维克根据意大利原文,并参照法英等其他译本翻译而成,是史上第1个神曲汉语全译本,采用汉语白话散文体。三个篇章分别译为地狱、净界、天堂。但丁游历三界的引导者名字译为维其略(即“维吉尔”或“浮吉尔”),贝雅特丽齐(或译贝雅德丽采、俾德丽采)则译为贝亚德,或贝阿朵利切。
  •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4年2月,出版了朱维基根据英文版转译的诗歌体《神曲》,三个篇章分别译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 2000年,黄文捷根据意大利原文译出的诗歌体全译本《神曲》由广州花城出版社首度出版,吕同六主编。
  • 黄国彬译,3册全译本(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华文世界首部保留但丁所创的三韵体的中文全译本,以意大利文原著本直译中文,并以英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的译本作对照,翻译耗时二十余年,译者更专程远赴意大利钻研意大利文及神曲,台湾,九歌出版社,2003年。
  • 译林出版社2005年3月重新出版黄文捷根据意大利原文译出的诗歌体全译本《神曲》。页数:1224,ISBN:7806576770,条形码:978780657677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For exampl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2006, Vol. 30. p. 605: "the greatest single work of Italian literature;" John Julius Norwich, The Italians: History, Art, and the Genius of a People, Abrams, 1983, p. 27: "his tremendous poem, still after six and a half centuries the supreme work of Italian literature, remains – after the legacy of ancient Rome – the grandest single element in the Italian heritage;" and Robert Reinhold Ergang, The Renaissance, Van Nostrand, 1967, p. 103: "Many literary historians regard the Divine Comedy as the greatest work of Italian literature. In world literature it is ranked as an epic poem of the highest order."
  2. ^ Bloom, Harold. The Western Canon需要免费注册. 1994. ISBN 9780151957477.  See also Western canon for other "canons" that include the Divine Comedy.
  3. ^ Lepschy, Laura; Lepschy, Giulio. The Italian Language Today. 1977. 
  4. ^ Peter E. Bondanella, The Inferno, Introduction, p. xliii, Barnes & Noble Classics, 2003, ISBN 1-59308-051-4: "the key fiction of the Divine Comedy is that the poem is true."
  5. ^ Vallone, Aldo. "Commedia" (trans. Robin Treasure). In: Lansing (ed.), The Dante Encyclopedia, 181-84.
  6. ^ Dorothy L. Sayers, Hell, notes on page 19.
  7. ^ Charles Allen Dinsmore, The Teachings of Dante (Ayer, 1970), p. 38, ISBN 0-8369-5521-8.
  8. ^ The Fordham Monthl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ordham University, Vol. XL, Dec. 1921, p. 76
  9. ^ Michael Dirda, Introduction to Auerbach's Dante: Poet of the Secular World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9 November 2022. (New York: New York Review Books, 2007), pp. viii–ix. ISBN 978-1-59017-219-3
  10. ^ Divina Commedia. Enciclopedia Italiana. Enciclopedia Italiana. [19 Febr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8 February 2021) (意大利语). 
  11. ^ Hutton, Edward (1910).Giovanni Boccaccio, a Biographical Stud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4 February 2021.. p. 273.
  12. ^ Ronnie H. Terpening, Lodovico Dolce, Renaissance Man of Letters (Toronto, Buffalo, Lond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97), p. 166.
  13. ^ Dante The Inferno A Verse Translation by Professor Robert and Jean Hollander p. 43
  14. ^ Epist. XIII 43 to 48
  15. ^ Wilkins E.H The Prologue to the Divine Comedy Annual Report of the Dante Society, pp. 1–7.
  16. ^ Kaske, Robert Earl, et al. Medieval Christian Literary Imagery: A Guide to Interpretation. Toronto: Toronto UP, 1988. p. 164
  17. ^ Eiss 2017,第8页.
  18.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revelation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9. ^ Ferrante, Joan M. "Beatrice." In: Lansing (ed.), The Dante Encyclopedia, 87-94.
  20. ^ Picone, Michelangelo. "Bernard, St." (trans. Robin Treasure). In: Lansing (ed.), The Dante Encyclopedia, 99-100.
  21. ^ Shaw 2014,第xx, 100–101, 108页.
  22. ^ Trone 2000,第362–364页.
  23. ^ Inferno, Canto XX, lines 13–15 and 38–39, Mandelbaum translation.
  24. ^ Hollander, Robert (2000). Note on Inferno I.11. In Robert and Jean Hollander, trans., The Inferno by Dante. New York: Random House. p. 14. ISBN 0-385-49698-2
  25. ^ Allen Mandelbaum, Inferno, notes on Canto I, p. 345
  26. ^ Inf. Canto I, line 1
  27. ^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诗篇〉90:10,和合本圣经
  28. ^ Inf. Canto I, line 2
  29. ^ Inferno, la Divina Commedia annotata e commentata da Tommaso Di Salvo, Zanichelli, Bologna, 1985. Abebooks.it. [16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30. ^ Lectura Dantis, Società dantesca italiana
  31. ^ Online sources include [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11 November 2014., [2]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3 July 2011., [3] [4]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3 February 2004., Le caratteristiche dell'opera. [1 Decem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 December 2009). , Selva Oscura. [20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6). 
  32. ^ Inf. Canto I, line 3
  33. ^ Inf. Canto I, line 32
  34. ^ Inf. Canto I, line 45
  35. ^ Inf. Canto I, line 49
  36. ^ “因此,林中的狮子必害死他们,晚上(或译:野地)的豺狼必灭绝他们,豹子要在城外窥伺他们。凡出城的必被撕碎,因为他们的罪过极多,背道的事也加增了。
  37. ^ John Ciardi, Inferno, notes on Canto I, p. 21
  38. ^ Dorothy L. Sayers, Hell, notes on Canto I.
  39. ^ 《神曲一脔》种种 2018.07.07 上海文汇报

外部链接

[编辑]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