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
白领族(英语:white-collar worker)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这个词可能最早是从1928年启用的[1],当时是代表非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如公务员、教职人员等。是与蓝领族互作为对比的族群。白领族较少从事劳力工作,在公司里的职业阶层也往往是行政或是正式职员,并有专业的工作能力,如医生或律师等专业人员。在一些社会学的研究里,经理阶级的有时也被归为白领族之一。
简介
[编辑]白领的隐喻是从传统上班服装里白色领子而来,用以与蓝领区分,带有“白色领子是相当容易被弄脏的,因此用白领族代表他们工作不会容易弄脏领子”之意。也有“上班时必须衣着整齐、不可随便”之意。不过近几年,白领族的穿着逐渐多样化,许多公司也大幅放宽上班服装规定,不再限制于女性套装,男性西装打领带的刻板条约,大多公司开放了休闲服或是牛仔裤的穿着规定,新设立的公司甚至有些完全没有服装规定。所以白领族的外观大幅度的更改了。
如果以薪水支付方式区分,大多白领族是领固定的月薪或周薪,而蓝领族可能相对更多地是以计时来算工资。此外,过去认为白领族享有比蓝领族较高薪水的想法,今日逐渐的变化当中。有许多白领族的薪水结构被新的企业政策重新设计,也形成了高奖金、低底薪的结构方式,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工作成效,薪水不见得就比蓝领族高。
现代的白领族
[编辑]过去在农业和早期手工业时代的社会,白领族群是相当少的。但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就逐渐变多。特别是科技时代之后,产生了大量的文书工作,并减少了工厂作业员与手工生产作业员的数量,因此白领族群逐渐成为第三产业国家现代社会中的主要族群。
现代社会中,完全由白领族所组成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因为今日不少科技业和服务业公司是不需制造或生产实际产品的,这也造成了白领中的纯白领现象,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公司里,组织的层次结构往往相当复杂,不见得就能用衣服符号化,较醒目的区分可能是由工作的品质、被委派的责任和特权、薪资等来定义。事实上蓝领与白领差异是工作性质,而非薪资。
由这一点来看过去白领族的工作环境变化,也有所不同。以往经理以上阶层的管理人士,经常享有宽大的办公室与高贵的艺品摆设,但处于事务性质部门的雇员(也就是白领族的大宗代表),却仅有狭小无窗的房间,和简单的办公桌椅。今日状况有所不同,办公空间变得较为平等,经理与雇员间的差别可能仅在于座位是否靠窗,或较有隐密的会议空间,甚至只是一片屏风。获得宽大办公室的员工不一定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人员(银领),反而可能是中阶的重要主管,或是被委任相当重要任务的雇员。反而高阶决策人员的办公桌,往往是董事长或总裁室旁的小座位。
最后,在某些公司白领族,有时也得做些蓝领族的工作,比如操作机械等。反之蓝领族也有可能在某些时候得做白领族的工作,有些人工作日是蓝领族,但到了周末却是白领族的角色;这一点可从工会的例子来看。如被委任为工会委员的蓝领族,在周末必须召开会议,与主管讨论工时待遇等问题,处理许多文书工作,此时他就成为了白领族,然而,两者的职能发展和职业安全风险,依然有根本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