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
外观
(重定向自王之渙)
王之涣 | |
---|---|
出生 | 688年 |
逝世 | 742年 文安县 |
墓地 | 洛阳市孟津区 |
职业 | 诗人 |
国籍 | 唐 |
体裁 | 边塞诗、从军生活诗 |
代表作 | 《登鹳雀楼》 《凉州词》 |
王之涣[注 1](688年—742年3月25日),字季凌,行七[1],并州(山西太原)人[注 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其代表作《登鹳雀楼》、《凉州词》皆脍炙人口。
生平
[编辑]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其家族从晋阳郡迁徙到至绛郡(今山西新绛县)[2]。其父王昱历任鸿胪主簿,雍州司士,汴州浚仪县令,王之涣为其四子,生于武后垂拱二年(688年)[3]。
曾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此时其父母均已去世[3]。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2]。期间曾流寓蓟门[3]。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颇有政绩,于天宝元年二月十四日(742年3月25日)在文安县官府住宅中去世,虚岁五十五,天宝二年五月廿二日(743年6月18日)葬于洛阳北原[2]。
文学评价
[编辑]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崔国辅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4][5][6][3]。
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他的诗今仅存六首,以《登鹳雀楼》、《出塞》为代表作[注 3]。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墓志铭
[编辑]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
王之涣墓志铭出土的具体时间与地点均未详,估计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之间,盗墓者掘出来的,后几经转手卖给了收藏者李根源。现存南京博物院。最早议论此墓志的是章太炎,他在1932年写的《曲石唐志目四跋》中有《王之涣墓志》,以后又有岑仲勉《续贞石证史》、启功《碑帖中的古代文学资料》、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中的《靳能所作王之涣墓志铭跋》等文。
家庭
[编辑]夫人
[编辑]- 渤海李氏,唐朝青州司马李彦孙女,唐朝冀州衡水县县令李涤第三女,虚龄十八岁嫁给王之涣,天宝七载十一月四日(748年11月28日)在河南县孝水里私人住宅中因病去世,虚岁三十四,天宝七载十一月廿四日(748年12月18日)葬于洛阳北原
子女
[编辑]- 王炎
- 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