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礼 (尚书)
宋礼 | |
---|---|
大明工部尚书 | |
籍贯 |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府路永宁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大本 |
出生 |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 河南洛宁县 |
逝世 | 明永乐二十年(1422年) 直隶北平 |
墓葬 | 洛阳洛宁东宋乡马村村北 |
亲属 | 宋彬(父) 宋绍先(嫡长孙) |
出身 | |
|
宋礼(1358年—1422年),字大本,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府路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工部尚书。
生平
[编辑]早期生涯
[编辑]洪武年间,宋礼从国子监生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后降为户部主事。建文初年,因举荐授陕西按察司佥事,后因事被追究而降为刑部员外郎[1]。明成祖即位后,命其管理礼部,因敏锐熟练升礼部侍郎。永乐二年,拜工部尚书,任上曾请朝廷供给屯田牛种给山东民众,又请迁民至北京,均报可。永乐七年,因母丧丁忧,朱棣下诏命留视事[2]。
治理漕运
[编辑]永乐九年,朱棣命开漕运。漕运在元朝至元年间即有,然而却因会通河一段水浅而无法大量载运物资,于是元朝均以海运为主。明朝初期,传饷辽东、北平的途径也均以海运为主[3]。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绝口,会通河于是被淤。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采用河路、海路并运。当时海运危险且多有损失;而河运却经过淮河转沙河,然后经过黄河进入卫河,于此转入北京,陆运须经过八个卫所,劳民伤财。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疏建议浚通会通河,使得元朝运河恢复。于是,朱棣命宋礼、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前往治理。会通河首要问题为水源不足,宋礼采用汶上县农民、民夫队长白英的建议,修筑埋城与戴村坝,横截汶水向南,经河面最高端汶上县南旺分水,流入运河,且使黄河不会影响漕运。再由南旺北流入卫河、设水闸,南流至济宁、经水闸通淮泗。同年八月还京,论首功,受上赏[4]。
次年,因御史许堪进言卫河水患,朱棣再命宋礼前往治理。宋礼在魏家湾分支黄河,泄水入土河,于是从德州西北开一支支流,到海丰、大沽流入大海[5]。此时,宋礼以海运损失巨大、劳民伤财,上言请求停止海运,而恰逢平江伯陈瑄治理长江、淮河等告竣。于是河运从此昌盛,可运大型物资。永乐十三年,朱棣遂终止海运[6]。
晚年
[编辑]朱棣建造北京城,命宋礼在四川取木材。永乐十六年,命兼管江西狱案。次年,造番舟。之后召还入京,因年老升病而免朝奏,有事可另工部侍郎代奏。永乐二十年,死于任上[7]。宋礼为人刚烈,对下属严厉,难以为人亲近。其死时,家无余财。洪熙年间,礼部尚书吕震请予葬祭。弘治中年,主事王宠始请立祠,设于南旺湖上,以金纯、周长像副之。隆庆六年,赠礼太子太保[8]。
后事
[编辑]清朝雍正四年,雍正帝为表彰其贡献,祀封宋礼为宁漕公[9],以汶上县农民、民夫队长白英封永济神相附,祭祀于汶上南旺龙王庙[10],该龙王庙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与南旺枢纽同属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亦是世界遗产——大运河项目的遗产点之一。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史》(卷153):“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左迁户部主事。建文初,荐授陕西按察佥事,复坐事左迁刑部员外郎。”
- ^ 《明史》(卷153):“成祖即位,命署礼部事,以敏练擢礼部侍郎。永乐二年拜工部尚书。尝请给山东屯田牛种,又请犯罪无力准工者徙北京为民,并报可。七年丁母忧,诏留视事。”
- ^ 《明史》(卷153):“九年命开会通河。会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寿张尹韩仲晖言,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明初输饷辽东、北平,亦专用海运。”
- ^ 《明史》(卷153):“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永乐初,建北京,河海兼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至是济宁州同知潘叔正上言:“旧会通河四百五十余里,淤者乃三之一,浚之便。”于是命礼及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往治之。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堽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洸而北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因相地置闸,以时蓄泄。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租一百一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又奏浚沙河入马常泊,以益汶。语详《河渠志》。是年,帝复用工部侍郎张信言,使兴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蒋廷瓒会金纯,浚祥符鱼王口至中滦下,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使河不病漕,命礼兼董之。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潘叔正亦赐衣钞。”
- ^ 《明史》(卷153):“明年,以御史许堪言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后为之。”
- ^ 《明史》(卷153):“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敛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请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兖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其海道则三岁两运。”已而平江伯陈瑄治江、淮间诸河功,亦相继告竣。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罢海运。”
- ^ 《明史》(卷153):“初,帝将营北京,命礼取材川蜀。礼伐山通道,奏言:“得大木数株,皆寻丈。一夕,自出谷中抵江上,声如雷,不偃一草。”朝廷以为瑞。及河工成,复以采木入蜀。十六年命治狱江西。明年造番舟。自蜀召还,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二十年七月卒于官。”
- ^ 《明史》(卷153):“礼性刚,驭下严急,故易集事,以是亦不为人所亲。卒之日,家无余财。洪熙改元,礼部尚书吕震请予葬祭如制。弘治中,主事王宠始请立祠。诏祀之南旺湖上,以金纯、周长配。隆庆六年赠礼太子太保。”
- ^ 《皇朝通典》(卷五十):“雍正三年六月浙江抚臣疏请庙祀江海保障诸神乃封春秋吴国上大夫伍员为英卫公庙祀钱塘县唐吴越王钱镠为诚应王庙祀临安县宋张夏为静安公庙祀萧山县明绍兴知府汤绍恩为宁江伯庙祀绍兴府四年河臣奏言明工部尚书宋礼开会通河用汶上老人白英策分水济运事载史册旧有庙祀请加封号乃封宋礼为宁漕公白英为永济之神于汶上县祠庙祭之”
- ^ 《清史稿》(志五十九):“诏言:“水旱蝗灾,疆吏当修省,勿专事祈祷。”钱塘祀伍员,封英卫公;临安祀钱镠,封诚应王;萧山祀宋张夏,封静安公;绍兴祀明知府汤绍忠,封宁江伯,后司事莫龙附焉;汶上祀明尚书宋礼,封宁漕公,老人白英封永济神附焉……。”
前任: 黄福 |
明朝工部尚书 1404年-1422年 |
继任: 李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