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群 (比利时)
外观

特种部队群 | |
---|---|
![]() 特种部队群的徽章,继承自二战时期的第5特种空勤团。 | |
存在时期 | 1993年— |
国家或地区 | ![]() |
部门 | 比利时地面部队 |
种类 | 特种部队 |
功能 | 反恐、直接行动、非传统作战、特种侦察、人质救援、反叛乱、人员救援等 |
驻军/总部 | 赫弗利[1] |
格言 | 遥遥领先;敢做就赢;绝不投降[2] |
参与战役 | 2001年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内战 叙利亚内战 多国维和任务 |

特种部队群(英语:Special Forces Group),是隶属于比利时陆军的特种部队,队员均来自比利时陆军的伞兵突击队。作为加入该部队的先决条件,考生要有当过伞兵突击队至少4年的经验。
- 1942年,首批比利时伞兵在英国曼彻斯特的林威皇家空军基地接受训练。同年,比利时独立伞降连得以成立,并由E·布朗代尔上尉负责指挥。后来,该部队被合并成特种空勤旅的一部分,成为了第5特种空勤团(也被称为“比利时SAS中队”)。这支SAS中队在二战期间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队员以伞降方式和驾驶着装甲吉普车执行了多次任务。不久,该部队也参与了反情报作战。
- 自1952年以来,伞降突击团属下的第1伞降营一直保留了第5特种空勤团的传统。
- 1955年,比利时陆军组建了“特种侦察单位”(法语:Eléments Spéciaux de Recherche,简称:ESR;荷兰语:Speciale Opsporings Elementen,简称:SOE),其成员来自陆军的各个部门。该部队隶属于比利时第1集团军并由J·BYL上尉出任指挥官,后来由R·塔格农少校接任。
- 1961年,ESR-SOE正式成立,由R·塔格农出任其首位指挥官。1964年,P·克雷弗克接任该部队的指挥官,他把部队改名为“特种侦察小队”(法语:Equipes Spéciales de Reconnaissance,简称:ESR;荷兰语:Gespecialiseerde Verkennings Ploegen,简称:GVP),原ESR-SOE部队亦成为这支新部队的第1个连。该连队是由陆军和伞降突击分队的成员所组成,他们也会跟其他部门和比利时第1集团军合作。该部队被分成16支小队,每支队伍由4名干员及支援成员组成,合共规模为120人。在成立初年,其总部设置在威登,后来迁至奥伊斯基,最后再迁到斯皮奇,直至部队于1994年解散。
- 1994年,比利时陆军在ESR-GVP第1连的基础下创立了长距离侦察巡逻分队(LRRP),并保留原有的部队传统。LRRP为伞降突击旅的一部分,总部设于赫弗利,直至该部队于2000年解散。
- 2000年4月,比利时陆军在第3伞降枪骑兵团的基础下成立了特种部队群(SFG),并将其总部迁到弗拉维。
- 2003年2月,特种部队群在第3伞降枪骑兵团解散后成为一支独立部队。
- 2011年,比利时国防军削减了国防开支并正在重组中,有着59年历史的第1伞降团遭到解散。同年12月,第1伞降团的部队徽章、旗帜和传统被官方地由特种部队群所继承。
- 2012年,特种部队群的总部被迁到位于赫弗利的新军营,同时成为轻装步兵旅的一部分。
- 2018年7月3日,轻装步兵旅遭到解散,取而代之的是特种作战团(SOR),该部门由以下部队组成:特种部队群(SFG)、第2突击旅(2 Cdo)、第3伞降旅(3 Para)、突击队训练中心(CE Para),以及第6通讯及资讯系统群(6 CIS Gp)。
- 2019年,比利时、荷兰和丹麦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特种作战架构司令部”(C-SOCC),包括特种部队群在内的上述三国特种部队将可受该司令部指挥,以作为北约应变部队的一部分,从而可更有效地支援其他成员国或执行其他任务。该司令部预料将于2021年正式运作[10]。
训练
[编辑]
特种部队群的训练包含着长达二十个月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测试。除此之外,队员还要学习徒手搏斗、生存技巧、军事战术、阅读地图以及无线电的使用。在实际行动当中,特种部队群队员必需分成各个小组并深入敌后进行侦察及监视任务,制定针对逮捕或解放目标的小型进攻行动,或是对重要物资的破坏及回收。他们也会受训打扮成平民以便收集情报。
在整个主要特种部队课程中,队员可从三个专项之中进行选择。这些专项包括:高空跳伞、水下战斗技巧以及山上作战。另外,他们亦必需在通讯、爆破、武器、医疗以及狙击等团体专项中作出选择。
已知装备
[编辑]个人武器
[编辑]武器名称 | 原产地 | 备注 |
---|---|---|
FN FNC | ![]() |
已退役 |
FN F2000 | ![]() |
已退役 |
FN SCAR | ![]() |
L型及H型,L型CQC版本为目前的主力步枪 |
武器名称 | 原产地 | 备注 |
---|---|---|
精密国际AW | ![]() |
- |
精密国际AXMC | ![]() |
- |
FN SCAR H PR | ![]() |
- |
巴雷特M107A1 | ![]() |
- |
武器名称 | 原产地 | 备注 |
---|---|---|
FN Minimi | ![]() |
- |
FN MAG | ![]() |
- |
武器名称 | 原产地 | 备注 |
---|---|---|
FN P90 | ![]() |
- |
武器名称 | 原产地 | 备注 |
---|---|---|
雷明顿870 | ![]() |
用作破门 |
武器名称 | 原产地 | 备注 |
---|---|---|
FN Hi-Power | ![]() |
已退役 |
FN Five-seveN | ![]() |
Mk 2型为目前的制式手枪 |
格洛克19 | ![]() |
- |
武器名称 | 原产地 | 备注 |
---|---|---|
FN EGLM | ![]() |
可下挂于FN SCAR的护木下或单独使用 |
个人装备
[编辑]另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Historical review. Special Forces Group. [23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 ^ History of The Special Forces Group 2003 to present. Special Forces Group website.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8).
- ^ Belgian Government Ministre de la Défense website: SPECIAL FORCES GROUP.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 ^ Special Forces Group Belgium: History.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 ^ Belgian Commando Museum.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 ^ Special Air Service Regimental Association.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4).
- ^ The Belgian SAS in WWII – A Very Short History, website of the Belgian SAS Reenactment Group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8-16.
- ^ National Army Museum: Special Air Servic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11-12.
- ^ 1e Bataljon der Parachutisten (1 Para), ParaCommando.com: Nieuws, forum en geschiedenis over de SAS Para´s, Commando´s en Para-Commando´s.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 ^ Three Allies establish Special Forces Command. [2020-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