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岳
烧岳 | |
---|---|
最高点 | |
海拔 | 2,455米(8,054英尺)[1] |
坐标 | 36°13′37″N 137°35′13″E / 36.22694°N 137.58694°E[1] |
地理 | |
位置 | 日本 岐阜县高山市 长野县松本市 |
所属山脉 | 飞驒山脉 |
地质 | |
山脉类型 | 成层火山(活火山等级B) 火山喷发预警级别 1(留意活火山)[2]、常时观测火山 |
烧岳(日语:焼岳/やけだけ)为位于日本长野县和岐阜县交界的飞驒山脉主线上的一座活火山,别名硫黄岳[3],是日本百名山之一[4]。海拔2,455米。现为常时观测火山[5]。
概要
[编辑]烧岳与邻接的白谷山,赤棚山、割谷山共同构成烧岳火山群。而这个火山群现在仍然处于活动期的只有烧岳。有史以来,所致灾害主要是水蒸气的喷发而形成的泥石流。
烧岳是飞驒山脉中最活跃的活火山,最新一次喷发大约是在2000年前左右。烧岳的熔岩由黏性强的安山岩至英安岩的火山穹丘与熔岩流,及其火山灰和火山岩堆积物所组成。另外,蒸汽喷发也可能会造成泥流。最近在1968年[6]、1990年[7]、1998年[8]、2011年[9]、2014年等都曾观测到地震。
本山域在1934年(昭和9年)12月4日被指定为中部山岳国立公园特别保护区[10]。此外,同一火山群的赤棚山在2003年(平成15年)由气象厅列为单独活火山。
北峰、南峰、标高
[编辑]烧岳有北峰和南峰(主峰),目前只有北峰可以攀登,而南峰禁止入内。北峰和南峰之间有火山湖。 烧岳在山顶有数座火山口与尖峰。火口湖正贺池正南方的岩峰称做南峰,正东方称做北峰,北侧是比池面更深的爆裂火口。国土地理院在南峰设有标高2,455.4米的二等三角点是,烧岳最高点。南峰鹰岩质松软容易崩塌禁止攀登。北峰西侧山腹有硫磺喷气口。北峰在国土地理院的标高为2,444.3米。
火山活动历史
[编辑]明治以前的喷发活动,因缺乏高可信度文献,无法通盘掌握。1907年至1939与1962年至1963年从有蒸汽喷发与泥流喷出。到目前为止,烧岳还没有爆裂式喷发[11]。
公元前
[编辑]- 约3万年前,烧岳火山群开始有火山活动。白谷山火山在3万~1万年前的活动堵住了梓川形成上高地,并让梓川从岐阜县侧改道长野县侧[11]。
- 约2万年前,烧岳开始有火山活动。黑谷一带喷发熔岩与火山碎屑流 [12]。
- 约4500年前 - 岩浆喷发。下堀泽喷出熔岩。
- 约2300年前 - 最后一次岩浆喷发。形成烧岳的圆顶丘熔岩、中尾的火山碎屑流[13]。
20世纪以前
[编辑]- 630年前后:Ykd-Tu1火山喷发碎屑。
- 685年前后:Ykd-Tu2火山喷发碎屑。[13]
- 1270年前后:Ykd-Tu3火山喷发碎屑。
- 1440年前后:Ykd-Tu4火山喷发碎屑。
- 1460年前后:Ykd-Tu5火山喷发碎屑。
- 1570年前后:Ykd-Tu6火山喷发碎屑。飞驒侧村落受害[14]。
- 1746年(延享3年):Ykd-Tu7火山喷发碎屑。
20世纪以后
[编辑]- 1911年(明治44年):一年内出现22次小喷发[14]。关东地方也观测道火山灰。
- 1915年(大正4年)6月6日:大喷发的泥流堵住梓川形成堰塞湖大正池[12]。
- 1924年~1926年:蒸气喷发、(泥流)
- 1962年(昭和37年)6月17日:蒸气喷发,火山灰飘散至松本市,火山灰压垮旧烧岳小屋,四人受伤[12][14][15]。
- 1995年(平成7年)2月11日14时25分:中部纵贯自动车道安房隧道长野县侧隧道工程现场发生含有火山气体的蒸气喷发并引发泥流,四名工人死亡。
- 2017年(平成29年) 8月10日:10日上午0时 - 上午2时以前观测到六次地震,同时山顶与周边出现小规模喷气活动。
- 2018年(平成30年)11月23日:烧岳一带有感地震频率增加。
观测态势
[编辑]气象厅、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土交通省、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等在周边设有观测点,透过高感度地震计、空气振动计、倾斜计、监视摄影机等进行24小时监控[16][17]。
登山
[编辑]登山限制
[编辑]- 1962年喷发后全面禁止登山。
- 1965年(昭和40年),山顶半径1公里内禁止登山。
- 1992年(平成3年),北峰开放进入[18]。
- 2010年(平成22年)1月1日,南峰因有崩落危险禁止进入[15]。北峰周边有有毒气体需注意[19]。
- 2011年(平成23年)3月31日,烧岳、新潟烧山(新潟县)及伊豆东部火山群(静冈县)导入火山喷发预警级别。
登山路线
[编辑]烧岳分为北峰与南峰(主峰)两峰,两峰之间有火山湖。各方向皆有登山道,从穗高岳延伸的主棱线是北阿尔卑斯纵走路线[19][20]。
- 北阿尔卑斯纵走路线:从西穗高岳经西穗山庄、割谷山、新中尾峠、展望台、旧中尾峠至北峰的北阿尔卑斯主棱线登山路线。
- 中之汤路线:从釜隧道入口的中之汤巴士站出发,经リンドウ平,通过山的东侧后与旧中尾峠路线会合。
- 新中之汤路线:国道158号中之汤温泉上方登山口沿南南东山脊至标高2,060米处(下掘出合)与中之汤路线会合。
- 上高地路线:上高地经田代桥沿峠泽北侧至烧岳小屋所在的新中尾峠与西穗高岳主棱线路线会合。
- 中尾温泉路线:岐阜县侧中尾温泉至新中尾峠或旧中尾峠的路线。在与北阿尔卑斯主棱线合流前有往两峠的分岐点。
周边山小屋
[编辑]1928年(昭和3年)于旧中尾峠建设旧烧岳小屋,但1962年喷发时毁坏。1968年(昭和43年)秋季于新中尾峠新建烧岳小屋,翌年启用[18]。除了最近的烧岳小屋,上高地周边也有许多饭店、旅馆。此外,西穗山庄、上高地巴士总站等还设有夏山诊疗所。
名称 | 所在地 | 烧岳的 方位与距离(km) |
标高 (m) |
收容 人数 |
露营 指定地 |
备注 |
---|---|---|---|---|---|---|
烧岳小屋 | 新中尾峠 割谷山与烧岳的鞍部 |
1.3 | 2,070 | 25 | 无 | 上高地与中尾温泉登山道的会合点 |
西穗山庄 | 西穗高岳西南 往西穗高口的分岐点 |
4.1 | 2,385 | 300 | 30张 | 全年营业,1966年(昭和41年)开业 东邦大学医学部夏山诊疗所 |
地理
[编辑]周边山岳
[编辑]烧岳是位于飞驒山脉(北阿尔卑斯)主棱线南部的山岳,北侧是旧中尾峠及新中尾峠,南侧是安房峠。
山容 | 山名 | 标高 (m) |
三角点等级 基准点名[21] |
烧岳的 方位与距离(km) |
备注 |
---|---|---|---|---|---|
笠岳 | 2,897.47 | 二等 “笠岳” |
北北西 10.4 | 日本百名山 | |
奥穗高岳 | 3,190 | 8.8 | 日本百名山 | ||
西穗高岳 | 2,908.59 | 三等 “前穂高” |
6.9 | 西穗山庄 | |
北峰 | 2,444.3 | 0.3 | 可登山 | ||
烧岳 | 2,455.37 | 二等 “烧岳” |
0 | 南峰、禁止进入 日本百名山 | |
赤棚山 | 2,109.35 | 三等 “赤棚” |
3.2 | 烧岳火山群 | |
霞泽岳 | 2,645.60 | 二等 “霞泽岳” |
4.9 | 日本二百名山 | |
乘鞍岳 | 3,025.64 | 一等 “乘鞍岳” |
13.7 | 日本百名山 |
源流的河川
[编辑]山腹东侧有大正,以下以此为源流的河川都是流入日本海。
附近温泉
[编辑]图片
[编辑]梓川与烧岳 | 山顶部 | 南峰与火口湖 | 北峰附近的喷气孔 | 北峰的喷气孔近拍 |
注释
[编辑]- ^ 1.0 1.1 日本の主な山岳標高(岐阜県の山). 国土地理院.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2).
- ^ 焼岳の火山活動解説資料(平成26年9月) (PDF). 気象庁地震火山部火山监视・情报センター. 2014-09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8-30).
- ^ 加藤铁之助:硫黄岳 (烧岳) 火山 ‘地学杂志’ 1913年 25巻 11号 p.755-768_1, doi:10.5026/jgeography.25.755
- ^ 深田久弥. 日本百名山. 朝日新闻社. 1982: 220–223. ISBN 4-02-260871-4.
- ^ 活火山と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気象庁
- ^ 尾池和夫、1968年11月8日焼岳に発生した群発地震の発震机构について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年报’ 1-Mar-1970, 13巻, A, p.133-140
- ^ 和田博夫, 伊藤洁, 梅田康弘 ほか、焼岳火山付近の群発地震観测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年报’ 1-Apr-1993, 36巻, B-1, p.291-303,
- ^ 大见士朗、和田博夫、伊藤洁、1998年飞騨山脉群発地震后の深部低周波地震群発活动 ‘地震 第2辑’ 2001年 54巻 3号 p.415-420, doi:10.4294/zisin1948.54.3_415
- ^ 大见士朗, 和田博夫, 滨田勇辉、“飞騨山脉焼岳火山周辺における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后の群発地震活动” ‘地震 第2辑’ 2012年 65巻 1号 p.85-94, doi:10.4294/zisin.65.85
- ^ 中部山岳国立公園区域の概要. 环境省.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 ^ 11.0 11.1 及川辉树:焼岳火山群の地质 : 火山発达史と喷火様式の特徴 ‘地质学雑志’ 2002年 108巻 10号 p.615-632, doi:10.5575/geosoc.108.10_615
- ^ 12.0 12.1 12.2 焼岳. 気象庁. [2011-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6).
- ^ 13.0 13.1 及川辉树、奥野充、中村俊夫:北アルプス南部, 焼岳火山の最近约3000年间の喷火史 地质学雑志 Vol.108 (2002) No.2 P88-102
- ^ 14.0 14.1 14.2 日本の山1000. 山と溪谷社. 1992: 431. ISBN 4-635-09025-6.
- ^ 15.0 15.1 改訂新版 岐阜県の山. 山と溪谷社. 2010: 74–75. ISBN 978-4-635-02370-2.
- ^ 焼岳 観测点配置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気象庁
- ^ 防灾研究所地震予知研究センター・上宝観测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
- ^ 18.0 18.1 北アルプス山小屋物語. 东京新闻出版局. 1996: 16–20. ISBN 978-4-8083-0374-7.
- ^ 19.0 19.1 19.2 槍ヶ岳・穂高岳 上高地. 山と高原地図 2011年版. 昭文社. 2011-03. ISBN 9784398757777.
- ^ ヤマケイアルペンガイド 上高地・槍・穂高. 山と溪谷社. 2000: 74–75. ISBN 4-635-01319-7.
- ^ 基準点成果等閲覧サービス. 国土地理院. [2011-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