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之纹章 封印之剑
火焰之纹章 封印之剑 | |
---|---|
| |
类型 | 战略角色扮演 |
平台 | Game Boy Advance、 |
开发商 | Intelligent Systems |
发行商 | 任天堂 |
总监 | 成广通 |
制作人 | 出石武宏 |
设计师 | 堀川将之 |
编剧 | 堀川将之、前田耕平 |
美术 | 金田妙子 |
音乐 | 辻横由佳 |
系列 | 火焰之纹章系列 |
模式 | 单人 |
发行日 | Game Boy Advance
|
《火焰之纹章 封印之剑》(日语: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是一款由Intelligent Systems制作、任天堂发行的战略角色扮演游戏,适用于Game Boy Advance平台。这款游戏是火焰之纹章系列的第六款作品,同时是首款发行于Game Boy Advance以及便携式游戏机平台的作品。故事发生在埃列布大陆,讲述出身于吕基亚同盟的年轻贵族罗伊率领一支不断壮大的军队,对抗伯尔尼王国军队的入侵,并试图阻止伯尔尼国王赛菲尔借助神秘力量逐步接管整片大陆的计划。游戏玩法遵循系列传统,每场战斗都在网格状地图上进行,当玩家角色被敌方击败便会永久死亡。
游戏起初被称为《火焰之纹章 暗黑巫女》,并预定适用于任天堂64及其专用扩充磁碟机64DD。但后来因为Intelligent Systems内部开发体制发生变化,加上64DD销情不佳,游戏平台改为Game Boy Advance,而大部分在开发过程产生的内容则被舍弃。另外,为避免出现前作《火焰之纹章 多拉基亚776》难度过高的问题,开发团队亦刻意调低游戏难度,令新玩家较易上手。2002年3月29日,游戏在日本国内发行,并备受游戏评论家们的好评。尽管游戏并未在海外正式发行,但主角罗伊却在海外版本的《任天堂明星大乱斗DX》上登场,在海外市场打响知名度,并为其余后续作品的本地化铺路。
玩法
[编辑]《火焰之纹章 封印之剑》是一款战略角色扮演游戏,玩家需要控制主角罗伊及其军队,在埃列布大陆上执行各种任务以推动剧情发展[1]。游戏故事以线性方式进行,而随着剧情推进游戏地图亦会逐渐解锁[2][3]。每张游戏地图都有着独特的地形,例如山脉、平原及森林等,而不同角色的移动距离会受地形限制[2][3]。当玩家完成首轮游戏后,将能解锁新的难度级别及新地图[4]。
游戏内的每场战斗都在网格状地图上进行,而战斗系统则采用回合制[1][5]。敌我双方的每个单位都能在各自的回合内移动,并能根据友军及敌方单位的位置来采取攻击或支持等行动,亦可以不采取任何行动跳过该回合[5][6]。在单位攻击时,游戏将会由原来俯瞰游戏地图的视角转为侧视战场,并以自动方式进行实时战斗[5][6]。每个单位都能使用不同的武器及物品,但这些道具均有耐久度限制,一旦归零便无法使用,玩家可以在进行下一任务之前修复道具[5][6]。近战武器的有效性取决于武器三角系统:长枪克剑,剑克斧,斧克长枪[5][6][7]。一些在任务地图内的村庄可能会遭敌方攻击,当玩家成功协防后,村庄的非玩家角色将会提示玩家未来的目标[5][7]。玩家在击败地图内的头目角色后便能完成任务[5][7]。所有角色单位的死亡都是永久的,一旦他们在任务章节内阵亡,玩家便不能在余下章节内使用相关角色[1][6]。而当主角罗伊在任务章节内阵亡,游戏便会结束[1][6]。
每个角色单位都有所属的职业,它决定了角色能使用的武器种类、攻击范围、移动距离及优势劣势等[2][3]。游戏内的职业包括移动距离较长的骑士及飞马骑士、分别能使用魔法攻击和治疗单位的魔术师及圣职者、使用剑和斧头的剑士及战士,以及能远距离攻击的弓箭手等,而部分角色更有着独特的职业(例如主角罗伊的职业是领主)[2][3]。角色在每次战斗后会获得一定的经验值,而当经验值每累积至100时便会自动升级,并会随机提升能力值[1][3]。玩家可以利用特殊道具把角色转职为更强力的上级职业[1][3]。另外,游戏设有支持系统,当相邻角色的好感度累计超过一定数值时,便能触发相应的对话,并提升支持等级及属性[6][7]。但是,角色在每张地图内所产生的好感度存有一定的数值限制[6][7]。
剧情
[编辑]1000年前,人类与龙族之间的斗争曾经席卷整块埃列布大陆,最终人类取得胜利,而龙族则被驱离[5][7]。八位带领人类迈向胜利的英雄被世人尊称为“八神将”,而他们的武器“神将器”则随着时间流逝而散落在大陆各地[5][7]。人龙大战结束后,失去敌人的人类迅速发展,并先后各自建立不同的国家或势力[5][7]。故事开始时,伯尔尼王国的国王赛菲尔下令入侵周边地区,并相继征服塞迦及伊利亚地区。后来,伯尔尼王国入侵吕基亚同盟,而正在吕基亚首都留学的罗伊被急召回领地,代替病重的父亲艾利乌德侯爵担任军队指挥官。行军期间,伯尔尼公主姬妮薇雅为了阻止其兄的侵略战争而带着王室珍宝“火焰纹章”出逃,并在遇见罗伊后把纹章托付给他。后来,罗伊一行人前往奥斯提亚并平定当地的叛乱,成功救出被囚的儿时玩伴莉莉娜,并告诉她其父过世的消息。接着,罗伊等人在奥斯提亚郊外的洞穴内取得神将器之一的迪朗达尔,而随着故事推进他们亦会取得更多神将器。
在罗伊等人离开后,伯尔尼军队打算再度攻占奥斯提亚,但被赶来的伊特鲁里亚军队阻止,而整个吕基亚同盟亦暂时置身在伊特鲁里亚王国的保护之下。后来,伊特鲁里亚一方联络罗伊等人,并指派他们前往西部小岛。期间,罗伊等人了解到伯尔尼所招募的龙人能变身为龙,又能以人类形态隐藏力量。为了进一步了解龙人,罗伊等人前往位于沙漠城市阿卡迪亚,期间认识到另一位龙人法,并从当地长老口中得到更多知识。后来,罗伊等人回到伊特鲁里亚阻止当地的叛乱,而吕基亚军队则与伊特鲁里亚军队合并。
根据玩家所选的路线,改组后的伊特鲁里亚军队将会穿越被伯尔尼佣兵控制的伊利亚地区,或是与伯尔尼结盟的游牧部落所控制的塞迦地区。两条路均会引领罗伊等人前往伯尔尼的国界,而罗伊则会在该处发现一座供奉封印之剑的神殿。古时英雄哈尔特穆德在以封印之剑封印魔龙后,便以火焰纹章封印该剑。罗伊以火焰纹章解除该剑的封印后,挥军进攻伯尔尼王国首都,最终击倒国王赛菲尔并夺走其神将器。此时,若玩家未能成功收集八把神将器,游戏将会提前结束。如果玩家成功收集八把神将器且耐久度没有归零,罗伊便会在此时得知赛菲尔早已命令其残余部队聚集在大陆某处继续执行原订计划。其后,神将器产生共鸣并向罗伊展示龙族神殿的位置,并发现黑暗巫女伊敦仍执行赛菲尔的计划制作龙族军队。
当罗伊等人到达神殿后,便发现人龙大战的真相:龙族虽然强大但繁殖速度较慢,故无法稳定地维持族群数量,而在战争即将结束时,部分龙族捕捉了神龙伊敦并把其改造为魔龙,试图扭转战局,但仍被英雄哈尔特穆德击败并封印。后来,对人类感到绝望的赛菲尔把封印解开,试图透过她来达致由龙支配世界的野心。由于伊敦没有自由意志,因此即使赛菲尔已亡,她亦会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最终,罗伊以封印之剑(此时如使用其他武器了结伊敦则会引致其死亡)瓦解伊敦的魔龙形态,强制回复至龙人形态。战争结束后,罗伊回到父亲的领地,莉莉娜成为吕基亚同盟的领导人,而姬妮薇雅则成为伯尔尼的新任统治者。而如果罗伊以封印之剑了结伊敦时法仍然存活,伊敦则会被带往阿卡迪亚与法一同生活,而她的心灵亦会开始逐渐恢复。
开发
[编辑]游戏由Intelligent Systems开发,成广通担任游戏总监,而出石武宏则担任游戏制作人[8][9]。另外,堀川将之担任游戏设计师,金子贵史担任游戏程序员,金田妙子则负责角色设计[8][9][10]。由于系列创作者加贺昭三已离开Intelligent Systems,故游戏编剧一职改由堀川将之及首次参与制作该系列的前田耕平共同担任[9][11]。游戏配乐仍然由作曲家辻横由佳负责,她自系列首作以来便一直参与火焰之纹章系列的配乐创作[12]。在开发初期,游戏被称为《火焰之纹章 暗黑巫女》,并预定适用于任天堂64及其专用扩充磁碟机64DD[13][14]。1997年,游戏程序员宫本茂以开发标题“火焰之纹章64”向外界公布游戏[13][14]。当《暗黑巫女》的开发渐入佳境时,Intelligent Systems的内部开发体制却发生变化,加上64DD销量不佳这一因素,导致团队在2000年中止开发任天堂64版本,改为开发适用于Game Boy Advance的游戏版本[13][15][16]。在这样的变革中,只有极少数原先任天堂64的游戏概念被保留下来[13]。除了罗伊、卡雷尔和暗黑巫女(伊冬),绝大多数原定角色都被弃用[13]。2001年前,游戏副标题仍然是“暗黑巫女”,但后来开发团队把它更改为现时的副标题“封印之剑”[12]。而开发团队大约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来制作游戏的最终版本[8]。
游戏是首款适用于便携式游戏机的火焰之纹章系列作品[17]。虽然前数部作品的开发团队有考虑开发适用于便携式游戏机的系列作品,但最终均认为缺乏可用的硬件来实现他们的愿景而作罢[17]。Game Boy Advance的性能优于前作《多拉基亚776》所使用的超级任天堂,而且亦易于携带,对玩家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17]。另外,预期开发时间及预算方面的考虑亦是开发团队选择使用Game Boy Advance平台的原因[17]。在接受HOBONICHI的访问时,游戏总监成广通指开发团队在新硬件平台上开发游戏的确在某些部分遇上挑战,但在创建基本软件等方面则较为容易[17]。另外,团队亦需要解决Game Boy Advance分辨率及屏幕尺寸有限等问题[8]。在开发过程中,团队一度为了适应新硬件而开发两个不同的游戏版本[8]。游戏的战斗动画旨在令玩家联想起古典奇幻作品(例如《罗德斯岛战记》及《秀逗魔导士》)的场景,与其他日系故事的幻想战斗风格形成鲜明对比[8]。
与系列早期作品相比,游戏编剧刻意把故事弄得较为简单,清楚规划角色的正邪定位,并设立明确的目标供玩家达成[8]。游戏设有外传章节,当玩家满足一定条件便能进入,但每个外传章节都有机关来阻碍玩家及敌方单位前进,难度较普通章节为高[5][7]。另外,游戏首次采用分支叙事设定,玩家可以透过访问地图上的指定村庄或满足特定条件来进入分歧路线,而按照故事路线的不同,游戏地图、伙伴、敌人及任务目标亦会有所转变[5][7]。游戏系列名称“火焰之纹章”在系列前作是指一面具有神秘力量的盾牌,而这次则代表家族徽记[18]。为了尽可能吸引年轻玩家,开发团队把主角罗伊刻划成一个自由奔放且强势的角色,个性亦与早期作品的主角一样强烈[19]。与早期作品相比(尤其是难度较高的前作《多拉基亚776》),开发团队刻意调低游戏难度,令新玩家较易上手[12][18]。开发团队最初计划设定三个难度级别,但最终只采用普通及困难这两个难度级别[12][18]。另外,开发团队亦在游戏内增设不少新元素,例如回合计数器及有限的多人游戏功能等[12][18]。
发行
[编辑]在2000年任天堂太空世界展览会上,任天堂以标题《火焰之纹章 暗黑巫女》预告游戏,而它亦是首款适用于Game Boy Advance平台的系列游戏[13][20]。但据开发人员之后的评论,当时他们已经正在细想游戏的正式名称[12]。最终在2001年任天堂太空世界展览会上,任天堂把游戏重新命名为《火焰之纹章 封印之剑》并正式对外公布[21]。为了在日本国内宣传游戏,任天堂制作了两段真人电视广告:30秒的标准版本混合游戏画面及真人演员的演出,而40秒的导演剪辑版本则纯粹是演员的演出,并没有包含任何游戏画面[22][23]。任天堂向电视台购买时段播放标准版本,并在游戏官方网站上展示导演剪辑版本[22][23]。该真人电视广告是基于系列首作《暗黑龙与光之剑》的广告而创作的[22][23]。2002年3月29日,游戏正式在日本国内发行[24]。一如以往,任天堂并未在西方世界发行此游戏,故当时坊间出现两个英语译名[25][26]。后来,“The Binding Blade”这个译名变得更普遍及常用,而2017年任天堂在《火焰之纹章 英雄》官方网站介绍主角罗伊时亦直接使用此译名[26][27]。而在2007年,中国大陆游戏公司神游科技亦曾制作游戏的官方中文版并通过软件审批,但却从未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式发行[28][29]。另外,任天堂在2015年9月2日透过Virtual Console释出对应Wii U的游戏版本[30]。
评价
[编辑]评价 | ||||||||||||||
---|---|---|---|---|---|---|---|---|---|---|---|---|---|---|
|
游戏在日本发售的首周内销量录得超过10万份,在电子游戏销售排行榜上位列第4位[34]。5月,游戏总销量超过22万份,虽然仍然位列在排行榜上,但排名已下跌至第17位[35]。截至2002年底,游戏的总销量已超过34.5万份,在当时的300款畅销电子游戏排行榜上位列第29位[36]。
在《FAMI通》四位评论家的交叉评论内,游戏获得36分,属于白金殿堂评分[31]。一位评论家指随着游戏转移至Game Boy Advance平台,开发团队对系列公式玩法稍作改动,但毫无疑问它仍然是一款火焰之纹章系列作品[31]。另一位评论家称赞游戏节奏以及救援队友功能,使玩家能轻松地进行任务[31]。第三位评论家则称赞游戏难度虽然相较前作《多拉基亚776》有所下降,但仍保留一些挑战,同时又指游戏AI能对玩家的行动作出快速反应,为玩家带来低压力的游戏体验[31]。《游戏机实用技术》杂志的三名编辑合计为游戏打出28分,称赞游戏为集系列之大成之作。编辑称战斗画面悦目、节奏流畅。杂志编辑还指出难度由浅入深:一周目难度较为简单,在武器图示旁用上下箭头表示克制关系的设定对系列新手相当友好;而通关后的困难模式则让老玩家满意。杂志编辑还称赞多至4人联机对战的功能很有吸引力[32]。《电子游戏软件》的四名编辑为游戏打出36分。杂志编辑称新制作班底依旧让系列良好的系统延续。但对于游戏故事和画面,杂志编辑意见不一:风林认为游戏剧情宏大,并同宇都、Perfect称赞游戏充分发挥主机性能、画面可圈可点;但天师认为该作战斗画面较为僵硬、故事性逊于超级任天堂时期的作品[33]。
评论网站RPGFan的李宇珍(Woojin Lee)称赞游戏图形及配乐,并具有引人入胜的角色设计及精美的动画效果[4]。另外,李又指玩家在完成首轮游戏后能解锁新的难度等级及许多额外的战斗地图,且设有三种不同的结局,故游戏能吸引玩家至少重玩一次来获得完整的体验[4]。在总结评论时,李表示“虽然我不确定普通美国玩家能否应对如本作一样无情游戏的挑战,但我认为尝试该游戏的每位玩家都会对它的深度及魅力感到惊喜。”[4]而评论网站RPGamer的迈克·莫恩克(Mike Moehnke)为网站撰写回顾评论时称赞游戏的战术性玩法,指它在不压倒玩家的情况下仍然展示出显著难度,同时赞赏它与续作《烈火之剑》之间的关联[6]。另一方面,莫恩克批评游戏的道具管理设计,未完善且具有限制的支持系统,以及罗伊虽然属于主角群但其实力在大部分时间都较为弱[6]。莫恩克又指虽然玩家很容易获得坊间的粉丝翻译版本,但任天堂不应该只在日本国内发行游戏[6]。在总结评论时,莫恩克指游戏“不是系列中最好的游戏,但亦不会是最差”[6]。
影响
[编辑]《火焰之纹章 封印之剑》对系列后续作品产生深远影响。游戏主角罗伊及系列首作《暗黑龙与光之剑》的主角马尔斯在任天堂GameCube平台的《任天堂明星大乱斗DX》上登场,而且任天堂在西方世界的发行版本上亦未删除这些角色,使海外玩家能透过他们来更广泛地了解火焰之纹章系列[13][15][25]。另外,2001年在北美地区发行的回合制战略游戏《高级战争》获得游戏评论家的正面评价,同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37]。结合这两款游戏的影响,任天堂扭转了以前所认为“战略角色扮演游戏在西方世界不会取得成功”的观点,并促使后续作品的本地化[15][37]。续作名为《火焰之纹章 烈火之剑》,故事背景同样设于埃列布大陆,但游戏主角则由罗伊改为其父艾利乌德,定位是本作的前传[15][38]。后来,子公司美国任天堂有意进行游戏的本地化工作,但他们正同时进行另一款系列作品《火焰之纹章 圣魔之光石》的翻译工作,因而被迫放弃这个想法,而游戏亦没有正式的官方翻译版本[39]。迄今为止,除了2010年发行的《火焰之纹章 新·纹章之谜 ~光与影的英雄~》外,本作之后的所有系列续作均有在海外发行[25]。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 マニュアル. Nintendo. 2002-03-29 (日语).
- ^ 2.0 2.1 2.2 2.3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 公式サイト.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とは?. Nintendo. 2002-03-29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日语).
- ^ 3.0 3.1 3.2 3.3 3.4 3.5 Schneider, Peer. Hands-on: Fire Emblem: The Sword of the Seal. IGN. 2002-04-11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1) (英语).
- ^ 4.0 4.1 4.2 4.3 4.4 Lee, Woojin. Fire Emblem: Fuuin no Tsurugi Review. RPGFan. 2002-06-12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7) (英语).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Nintendoスタジアム编集部.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 日本: 毎日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2002. ISBN 4-8399-0734-X (日语).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Moehnke, Mike. Fire Emblem: The Sealed Sword - Staff Retroview. RPGamer. 2012-01-23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2) (英语).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Vジャンプ编集部; 任天堂株式会社.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 コンプリートバイブル―. 日本: 集英社. 2002. ISBN 4-08-779169-6 (日语).
- ^ 8.0 8.1 8.2 8.3 8.4 8.5 8.6 ほぼ日刊イトイ新闻.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封印の剣〜そのゲームを誰が作ったか?任天堂・西村建太郎&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システムズ・成広通 インタビュー その2“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のファンタジーは、王道です”. 2002-04-05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6) (日语).
- ^ 9.0 9.1 9.2 Intelligent Systems. 火焰之紋章 封印之劍. Game Boy Advance. Nintendo. 2002-03-29. Credits.
- ^ 电撃オンライン.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メモリアルブック アカネイア・クロニクル. 2008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日语).
- ^ 8–4 Inc. Fire Emblem Awakening Developer Interview. Fire Emblem Official Website.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英语).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 公式サイト.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封印の剣 Q&A. Nintendo. [2014-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2) (日语).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ニンテンドードリーム编集部. メイキング オブ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開発秘話で綴る25周年、覚醒そしてif. 日本: 徳间书店. 2015. ISBN 978-4-19-864056-9 (日语).
- ^ 14.0 14.1 IGN. Miyamoto Reveals Secrets: Fire Emblem, Mario Paint 64. 1997-07-30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5) (英语).
- ^ 15.0 15.1 15.2 15.3 East, Thomas. Fire Emblem through the ages - Fire Emblem: Fūin no Tsurugi (GBA, 2002). Official Nintendo Magazine. 2013-04-13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0) (英语).
- ^ Gameiroiro. N64「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は開発中止、別機種移行へ. 2000-09-24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02) (日语).
- ^ 17.0 17.1 17.2 17.3 17.4 ほぼ日刊イトイ新闻.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封印の剣〜 - そのゲームを誰が作ったか?任天堂・西村建太郎&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システムズ・成広通 インタビュー その1 "GBAで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ゲームを作る. 2002-03-22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日语).
- ^ 18.0 18.1 18.2 18.3 Nintendo;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システムズ. 20th Anniversary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大全. 日本: 小学馆. 2010. ISBN 4-09-106467-1 (日语).
- ^ ほぼ日刊イトイ新闻.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封印の剣〜そのゲームを誰が作ったか?任天堂・西村建太郎&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システムズ・成広通 インタビュー その3“愛ゆえに!”. 2002-04-05 [2021-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6) (日语).
- ^ Bilyk, Andrew P. Spaceworld 2000: Game Boy Advance Unveiled. RPGamer. 2000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英语).
- ^ ファミ通. ニンテンドースペースワールド出展タイトル ~ゲームボーイアドバンス(その2)~. KADOKAWA Game Linkage. 2001-07-27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日语).
- ^ 22.0 22.1 22.2 Harris, Craig. Fire Emblem Hits Japan Airwaves. IGN. 2002-03-15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2) (英语).
- ^ 23.0 23.1 23.2 ほぼ日刊イトイ新闻.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封印の剣〜そのCMを誰が作ったか? 倉恒良彰インタビュー その1“スタコラ逃げろ、ドツボにはまる”. 2002-04-05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日语).
- ^ Intelligent Systems.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 2002-03-29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5) (日语).
- ^ 25.0 25.1 25.2 Brown, Mark. Pocket Primer: A complete history of Fire Emblem. Pocket Gamer. 2013-04-18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英语).
- ^ 26.0 26.1 Corriea, Alexa Ray. Fire Emblem hero Marth confirmed for next Super Smash Bros.. Polygon. 2013-11-07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31) (英语).
- ^ Nintendo. Fire Emblem Heroes.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8) (英语).
-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江苏省第三十四批通过登记的国产软件产品目录. 2009-01-06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6) (中文(中国大陆)).
- ^ 多玩新闻中心. 《火焰之紋章》系列回顧(六):成廣通的時代. 新浪新闻. 2019-08-24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0) (中文).
- ^ 任天堂. バーチャルコンソールWii U –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日语).
- ^ 31.0 31.1 31.2 31.3 31.4 ファミ通.com.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 封印の剣 (GBA). KADOKAWA CORPORATION. [2021-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1) (日语).
- ^ 32.0 32.1 LIKY; 妖灵; 慕容非. 黄金眼. 游戏机实用技术 (兰州市: 游戏机实用技术杂志社). 2002-05-01, (54): 28. ISSN 1008-0600.
- ^ 33.0 33.1 风林; 天师; 宇都; Perfect. Game Bar. 电子游戏软件 (北京市: 电子游戏软件杂志社). 2002-05-14, (94): 111. ISSN 1006-5032.
- ^ RPGFan. Newest sales data from Japan. 2002-04-05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5) (英语).
- ^ 电撃オンライン. 電撃オンライン 今売れてるソフトはコレだ! 集計期間:2002年5月20日〜5月26日 電撃マーケティング室調べ.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6-01) (日语).
- ^ Geimin.net. 2002年テレビゲームソフト売り上げTOP300.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日语).
- ^ 37.0 37.1 Edge. The Making Of: Advance Wars. 2010-04-26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4) (英语).
- ^ East, Thomas. The making of Fire Emblem Awakening. Official Nintendo Magazine. 2013-05-30 [2021-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1) (英语).
- ^ Bailey, Kat. Talking with Treehouse Part 1 - We're All in the Same Boat. 1UP.com. 2009-03-04 [2021-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