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底山
外观
漯底山 | |
---|---|
最高点 | |
海拔 | 52米 |
坐标 | 22°46′12″N 120°15′9″E / 22.77000°N 120.25250°E |
地理 | |
位置 | 台湾高雄市 |
漯底山(台湾话:Lap-té-suann),是一座位于高雄市弥陀区的山丘,长约800米,宽约600米,标高约52米,由泥火山泥浆堆积而成,为恶地地形,目前仍有两个小型喷泥口[1]。漯底山为台湾泥火山泥浆分布规模最大[2],且为最接近海滨之代表。
漯底山为早年由陆军炮兵单位驻守,直至2006年军方撤哨,交由当时的弥陀乡公所代管并成立“漯底山自然公园”,现有登山休闲步道、观景台等休闲设施。
传说
[编辑]相传,鹿山与寿山的山神每逢玉皇大帝生日,便会一同前往天庭祝寿。在旅途中,两位山神常藉各自的神通互相较量。
寿山山神自称:“我身形高大,可远眺西方海峡对岸的五大名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与恒山。”鹿山山神则不甘示弱,反驳道:“这有何稀奇?我比云还高,甚至能直视天庭。”两人争论不休,声音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怒,遂命雷公降下神威惩罚鹿山山神。
随着雷鸣电闪之间,天地变色,一声巨响过后,鹿山的上半部被雷击摧毁,并飞落至弥罗港的“顶厝庄”,即今日漯底山所在位置。漯底山因此形成中央凹陷的地形,古时又被称为“凹底山”。而原地仅剩的鹿山半截,后人则将其称为“半屏山”。[3]
漯底山自然公园登山步道改善工程
[编辑]2018年弥陀区公所提出“漯底山自然公园登山步道改善工程”计划,共花费八百万,于该年五月已完工启用[4]。
参考资料
[编辑]- ^ 漯底山自然公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弥陀区公所
- ^ 夏龙源、柳国钦(2006) 〈泥火山的景观价值与保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地质》,第25卷,第2期,页37-39。
- ^ 张哲男. 台灣在地文化特色. 春晖出版. 2024: 282–283. ISBN 978-626-97891-6-0.
- ^ 中时电子报. 彌陀漯底山步道修復 邱志偉爭取800萬元再造山海觀亮點. 中时电子报.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中文(台湾)).
这是一篇与台湾地理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