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
海草是指生长在海洋和完全盐水环境的一类开花植物。海草的分类存在争议,得到公认的海草种类有6科13属74种,全都属于泽泻目下的种类,包括丝粉草科、水鳖科、鳗草科、波喜荡草科、川蔓草科[1],但其中川蔓藻科下的唯一属川蔓藻属和角果藻科下的部分几属中还是有生活在淡水、半淡咸水水域和沿岸地带,不完全属于公认的海草。
生态学
[编辑]这些特殊的海中开花植物之所以被称为是“海草”,是由于它们的叶片又长又细,绝大部分是绿色的,而且植株群时常生长在广大的“草地”上,看起来就像是一大片的草原:在其它的辞汇中,多数的水草种类从表面上看来类似陆生的禾本科草类。
由于这类植物必须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长受限于浸没的透光带,且绝大多数存在于浅滩与隐匿海岸,固定生长在沙滩或是泥沙底部。当它们完成全部的水下生命周期时才会接受授粉。全世界的这类植物约有60种(尽管在分类学上仍是有争议的)[2],目前已知南中国海约有20种,香港约有3种,台湾(含澎湖、金门、马祖、东沙)约有10种已纪录到,实际种类可能会有所增加。
海草组成大规模的海床或是草地,可以是由单属种(仅由一种构成)或多属种(多于一种共存)任一组成。在温带,通常仅有1种或少数几种具有优势(像是在北大西洋的大叶藻),然而在热带的海床通常有更多的不同种类,菲律宾有超过13种纪录。
海草床具有高度多样性,而且是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并能提供躲藏处给来自所有分类门的数以百计的物种组合,比如年幼和成熟的鱼、附着并自由营生的海藻与微细植物、软体动物、刚毛虫以及线虫等。起初被认为是少数种类以海草叶为食(部分由于它们的营养含量不足),然而学术评论与实际使用的改进分类法显示,在食物链中海草草食性是高度重要的一环链接,全世界有上百个物种皆以摄取海草为食,包括儒艮、海牛、鱼、鹅、海龟、天鹅、海胆以及螃蟹。
海草有时候也被称为“生态系统环境建设者”,因为它们某种程度上营造出特有的栖息地:长叶能使水流减速而增进沉淀,并且海草的根与地下茎可安定海床。它们对物种组合真正的重要性大概就是提供躲藏处了(透过它们在水体中三度空间的结构),而且初级生产有格外高度的比率仰赖它们。因此,海草供给沿岸带一些“生态系统货物”与“生态系统服务”,例如渔场、防浪涌、产生氧气以及保护海岸来抵抗侵蚀作用。
用途
[编辑]海草有被人为采集制成用于沙土的肥料,这在葡萄牙的Ria de Aveiro是重要的活动,植株的收集成品被称为“moliço”。20世纪早期,海草曾为法国所用,并在海峡群岛小规模的做成床垫(草褥)的形状充填物,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法国部队的缘故而有很高的供需。近年海草则是用于家俱,以及如同藤茎一样应用在纺织。
对海草的扰乱与威胁
[编辑]自然的扰乱诸如放牧、风暴、锯冰以及干旱是海草生态系统动态中本身就有的一部分。海草显示出格外高的表型可塑性层级,迅速适应环境改变的条件。然而,全球的海草数量却正在下降,前次十年期间消逝了3万平方公里。对此次下降的缘由便是人为的扰乱,最明显的是优氧化、栖息地遭受机械毁坏以及过渔。过度输入的营养物(氮与磷)对海草而言是直接的毒性,但是最重要的,这会刺激附着与自由漂浮的巨大和微小的海藻生长。这种结果造成减少阳光到达海草的叶片上,减少光合作用与初级生产。腐坏的海草叶与海藻激起藻华增殖,导致正向反馈。这种情形可能引发彻底的从海草过渡到海藻的相互消长。累积的证据也支持过度捕捞顶端的掠食者(广泛的掠食鱼类)可能间接增加海藻生长,借由实行减低放牧控制中级草食者,诸如甲壳类与腹足类通过“营养瀑布”。以最多使用的方式进行保护与回复海草地,包括减低营养层级与污染,用达成保育,以及运用移植来复原族群。
海草的属
[编辑]- 丝粉藻科 Cymodoceaceae
参考
[编辑]伸延阅读
[编辑]- 莫显荞、李政谛、李忠潘. 《中央研究院植物學彙刊》(Bot. Bull. Acad. Sin.)台灣新紀錄海草:毛葉鹽草.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1993.第34章353节至356节
- 柳芝莲、林绣美(方力行、李健全编辑). 《行政院南海政策綱領:南海生態環境調查研究報告書》東沙島海域海固著植物相.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1994.第377页至391页
- 杨远波、刘和义、林赞标. 《臺灣維管束植物第伍卷》.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001 [2008-07-05]. ISBN 9570283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第6页、第8页、第14页至第15页、第16页
- 杨远波(郭城孟编). 《發現綠色台灣:台灣植物專輯》水中舞者:海生植被. 行政院农委会林务局. 2002.第38页至第41页
- 林幸助、谢莉颙、刘弼仁. 《中央研究院植物學彙刊》東沙島海草種類與豐度,兼記四種台灣新紀錄種. 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 2005.第163页至第168页
- 林春吉. 《台灣的水生與濕地植物》. 绿世界出版. 2005. ISBN 9572972510.第50页至第55页
- 李松柏. 《台灣水生植物地圖》. 晨星出版. 2005. ISBN 9574558665.第56页至第59页;第342页、第344页、第348页、第370页、第372页
- 黄小平、黄良民等. 《中國南海海草研究》. 广东经济出版. 2007. ISBN 9787807287742.
- den Hartog, C. 1970. The Sea-grasses of the World. Verhandl. der Koninklijke Nederlandse Akademie van Wetenschappen, Afd. Natuurkunde, No. 59(1).
- Hemminga, M.A. & Duarte, C. 2000. Seagrass Ec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98 pp.
- Short, F.T. & Coles, R.G.(eds). 2001. Global Seagrass Research Methods. Elsevier Science, Amsterdam. 473 pp.
- Green, E.P. & Short, F.T.(eds). 2003. World Seagrass Atlas. UNEP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UCP, Berkely. 286 pp.
- A.W.D. Larkum, R.J. Orth, and C.M. Duarte (eds). Seagrass Biology: A Treatise. CRC Press, Boca Raton, FL, i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