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汉口英租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12年的汉口租界,从左至右:英、俄、法、德、日

汉口英租界是近代中国7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另外6个是上海英租界(不久并入上海公共租界)、天津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广州英租界厦门英租界)。同时也是汉口的5个租界之一。汉口英租界是汉口的金融贸易区。

历史

[编辑]

设立

[编辑]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人极为重视新开辟的3处长江口岸(镇江、九江、汉口),立即派遣参赞巴夏礼与舰队司令贺布乘军舰到这些口岸勘定租界界址。1861年3月11日,巴夏礼到达汉口,与湖北布政使唐训方共同丈量,确定了将汉口镇镇区的末端,长250丈、进深110丈,面积458亩的一片土地开辟为汉口英租界。3月21日,唐训方与巴夏礼签订了开辟汉口英租界的条约,确定界内一切事宜由英国驻汉口领事管理[1]

扩张

[编辑]

甲午战争前,汉口英租界是汉口唯一的租界。甲午战争结束后的3年间,德国、俄国法国日本都在汉口新开辟了租界。于是英国也提出拓展租界的要求。由于新辟的汉口俄租界紧邻英租界的下游,汉口英租界只能向西北方纵深处拓展。1898年,湖北按察使瞿廷韶与英国驻汉口领事霍必澜签订了《英国汉口新增租地条款》,规定汉口英租界向西北方扩展到距离汉口城垣只有5丈的地方,新增面积337亩,总面积增加到795亩。

汉口英租界的西北界限距离汉口城垣有5丈,留下5丈官地作为供中外人民自由行走的道路,但是由英租界工部局修建,并设置巡捕、路灯,加以管理。不久,英租界工部局在进入这条道路的各个入口装置铁门,可以随意开关。此后,英租界工部局又得到“地皮大王”刘歆生的同意,在英租界西南边界外侧修建了一条马路,命名为歆生路,随即也派设巡捕,向道路两侧(包括华界一侧在内)的居民征收捐税,同时在通往华界的3个街口——花楼街、黄陂街(又名前花楼街)、居巷(交通巷)也设置了铁闸门。歆生路作为在英租界工部局管理下的中英交界道路,不久就发展成武汉最繁盛的商业街(英租界收回后改名为江汉路)。

六一一惨案

[编辑]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罢工、罢课、罢市运动也广泛波及到武汉三镇。6月10日,因英资太古轮船公司职员打伤搬运工人余金山,引发全体码头工人罢工。6月11日,一艘英国军舰停靠到华界的苗家码头,聚集了大批前往示威的中国群众。这时又发生英国水兵在江汉关附近用刺刀戳伤工人刘国厚的事件,人群又纷纷涌往出事地点。英租界当局出动义勇队、海军陆战队,关闭前后花楼街的铁闸门,阻断租界西南部的交通,迫使群众从西北方大智门离开英租界。到晚上10时许,大批中国军警奉命到英租界维持秩序,导致退避的中国群众被挤进英国人的防线,当场被英国水兵、义勇队射杀10余人[2]

1927年的江汉关大楼

收回

[编辑]

1926年11月23日天津英租界破获国民党天津市党部,逮捕15名国民党人,英方不顾广州国民政府的抗议,将被捕者引渡给奉系北洋政府,这激起南方国民党人反英情绪。1927年1月3日下午2时,武汉三镇举行北伐胜利、迁都武汉的大规模庆祝活动时,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宣传队在江汉关前华界与英租界交界处的空地上进行反英宣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英租界,聚集了大批听众,在江汉关形成大批中国民众与英国军警对峙的局面。次日清晨,根据英国驻华公使的命令,英国领事葛福撤走义勇队、海军陆战队,下午又撤离巡捕。湖北省总工会纠察队和武汉卫戍司令部先后进驻汉口英租界。1月5日,20余万示威群众包围巡捕房,在混乱的情形中,英资企业全部停业,英租界内侨民全部搭乘军舰或商船离开汉口。武汉国民政府的左派外交部长陈友仁拒绝了英方恢复汉口英租界的要求,最后在2月19日与英国公使代表欧玛利签订了《收回汉口英租界之协定》。3月1日,汉口英租界工部局解散,3月15日,中国政府成立了汉口第三特别区,直属于国民政府外交部管辖。

居民

[编辑]

各国侨民

[编辑]

华籍居民

[编辑]

管理

[编辑]

工部局

[编辑]

巡捕房

[编辑]
1940年代的江汉路

市政

[编辑]

道路

[编辑]
汉口英租界新旧地名对照
现名 原名
沿江大道 河街
洞庭街(天津路到合作路一段) 洞庭街
洞庭街(天津路到合作路一段) 领事街
鄱阳街 鄱阳街
胜利街 湖南街
中山大道江汉路至合作路一段 湖北街
江汉路 歆生路
江汉路 太平路
上海路 怡和街
南京路 阜昌街
青岛路 华昌街
天津路 宝顺街
合作路 界限路

交通

[编辑]

经济

[编辑]

贸易与航运

[编辑]

汉口英租界是汉口的金融贸易中心,该地知名的大洋行有80%集中在界内。

  • 怡和洋行(英资)
  • 太古洋行(英资)
  • 亚细亚火油公司(英资)
  • 卜内门洋碱公司(英资)
  • 顺昌洋行(英资),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11月30日,第一次革命军各省代表会议在此召开。
  • 旗昌洋行(美资)
  • 阜昌砖茶厂(俄资):位于阜昌街(南京路),1874年开设
  • 日清汽船株式会社(日资)

打包业

[编辑]

金融

[编辑]
20世纪初横滨正金银行汉口支店使用的木制钱箱

零售商业

[编辑]

房地产

[编辑]

娱乐业

[编辑]

建筑业

[编辑]

文化

[编辑]

新闻

[编辑]
  • 《楚报》(英文)

学校

[编辑]

医院

[编辑]
1948年汉口圣若瑟天主堂诊所开具的诊断单
  • 圣若瑟天主堂医院

宗教

[编辑]

人物

[编辑]
  • 吴德施: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
  • 巴诺夫(J·K·PANOFF):阜昌砖茶厂厂主,俄国贵族,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亲戚,茶厂位于英租界阜昌街(南京路),住宅位于俄租界。居留汉口52年(1869—192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夏口县志》,1920年,第11卷,第13页
  2. ^ 高尔松:《汉口惨杀案》,19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