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外观
(重定向自武昌中山大學)
此条目或其章节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9年4月30日) |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是当时中国四大中央级国立中山大学之一。[1]武大从此开始了由专科性大学逐渐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作为国民大革命的结晶,办学时间虽短,却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历史沿革
[编辑]- 1926年12月28日,北伐军攻下武昌后,武汉国民政府对教育进行重大改革,将原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而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另有国立北京中俄大学和上海大学部分师生并入。校址分设3处,称为中山大一院、二院、三院,一院在原地处紫阳湖畔、蛇山之麓、武昌城内、长江之滨的东厂口国立武昌大学校址,为校本部,学生近2000人。
- 1927年2月,学校正式开学。
- 1927年11月28日,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各中山大学依省份改名,国立武昌中山大学改名为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
- 1927年12月,学校解散,校产交湘鄂临时政府暂管。
院系设置
[编辑]本科学制除医学5年外,其余一律4年。课程分通习、必修、选修3类,实行学分制。学校的教育原则是:学习科学知识,造就革命人才,拥护工农利益,建设民主的新社会。
- 大学院(相当于研究院,在没有毕业生前暂不设立)
- 文科: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学系、社会历史学系、哲学系、俄国文学系
- 理科:数学系、物理学系、生物学系、化学和地质矿物学系
- 法科:政治学系、法律学系、俄文法政学系
- 商科:经济学系、商业学系
- 医科:医学系、药学系
- 预科:文科部、理科部
机构设置
[编辑]学校实行大学委员会制,废除校长制。大学委员会总揽校务,下设教务处、行政处、督察处等行政机构。学校一切组织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
-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委员会(第一届)
著名校友
[编辑]教师
[编辑]- 李达,1927年任教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哲学家,1952年到1966年任武汉大学校长。
- 陈望道,1927年任教于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当代语文学家和教育家。
学生
[编辑]- 罗荣桓,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7年4月入学。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那年,全国十余所高校都叫“中大”. [201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