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是由张三丰[1]所创的武当内家拳其中的一种[2]。 将道家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的理学、中医学和道家内功与民间武学熔为一炉,运用阴阳变化、相生相克、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道理,融入拳理之中所创立的武当太极拳,得到武术界很高的评价,故素有“天下太极出武当”及“南尊武当”之说[3][4]。
武当太极拳的起源
[编辑]武当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的道教文化哲理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受老子《道德经》的影响。至于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经过则有以下传说︰一种说法是张三丰在修炼时看到蛇鹤相争从而领悟出太极拳,至于另一说法则是张三丰得到真武大帝神受。
当代太极拳考据说法约可分为两类,一是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一是吴图南的《太极拳之研究》。
(1)顾留馨的《太极拳研究》,力主太极拳乃明末清初河南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唯此皆为专断误导,顾留馨其人更于晚年承认错误。
(2)吴图南的《太极拳之研究》[5],认为有关太极拳的“记载”可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程灵洗,至张三丰而大成,且有拳路流传系统为证。
近代之研究
[编辑]由武汉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教授、著名武术家江百龙先生领导、组织的课题科研组,对国家体委委管课题研究项目《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历时三年的研究,于1992年8月1日,在武当山紫霄饭店宣讲论文进行鉴定[6]。 参加鉴定的是由国家体委组织的二十余名全国武术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教授、武术大师,对该课题的《武当拳派祖师张三丰之生平》、《武当拳派之渊源》、《武当拳派之理论基础》、《武当拳派之技击内容》,进行了认真鉴定,一致认为:张三丰确有其人,武当山确有其拳,武当拳派是与少林拳派齐名的中国内家拳。这次对武当拳派的高层次高水准的研究,出了专著《武当拳之研究》[7],并在国家体委获奖。
国家体委科研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及内容研究》工作,编撰《武当拳之研究》,发表《武当拳探源》、《武当拳与道教理论的联系》等多篇武当武术论文[2],汇集了当前赞同“张三丰的太极拳祖师地位”的武术学者有关“武当武术”和“张三丰”研究的主要观点,透视出了这些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层面。
太极拳的流传
[编辑]当今太极拳可归纳为四大派系,即南派太极拳、北派太极拳、本山派太极拳、散派太极拳。这四大派中,南派太极拳源自北京张三丰,至明时又得张三丰点拨,并融汇江南八家名拳而自成一家。北派太极拳则由张三丰之徒传入民间,首传山西王宗岳,王传河南温县赵堡人蒋发,蒋发之后一直在赵堡传到至今的有十三、四代,名曰赵堡太极拳。蒋发又传陈沟人陈王廷,陈将家传“炮捶”与太极拳嫁接,发展形成为陈式太极拳。陈氏后人陈长兴尽得蒋发所传太极真缔,因受本族限制将艺传与河北永年人杨禄禅(杨露禅),杨氏父子又得道门高人点拨,形成杨式太极拳一派[8] [9] [10]。 继而再发展出其他各个太极拳门派。[11] [12]
中国武术的早期发展多半缺乏文字记载,仅能靠师徒口耳相传。而古时的武林人士和现今的武术界大多十分重视武德,并首重“尊师重道”,绝不可“欺师灭祖”,故于传承武艺时,必先向弟子说明其师承之源流,代代相传,即使日后另立门户/门派,亦不可忘本 (祖师源流)。 现今广为流传的部分太极拳门派,如杨家[10]、吴家、李家[13]等都有源自武当张三丰之说法。
秘传武当太极拳
[编辑]由于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武当派长期以来始终坚守“宁可失传,不可乱传”的古训,故真正的武当功夫承传隠秘,且历代传人云游四方,大多归隐山林,密不外宣,影响了武当功夫的传播与发展。 因此,武当太极拳如神龙不见首尾,甚至世间一度出现武当太极拳失传的说法。 事实上,武当太极拳没有失传,而是秘传,且在庙内单线秘传,而门规甚严,故难得一见[14] 。由于这一套太极拳只传授与武当派门下弟子及武当山之道人,所以称为“秘传武当太极拳”。
“秘传武当太极拳”以往并不会公开演示,直到2000年左右才传授外人,并加以精简,保留其导引养生及自卫防身之精华,以便普及推广,故有“三十六式”、“四十五式”、“四十八式”等。 但一般学生只传授动作招式,不传“心法”,称为‘外传’。 只有正式拜师成为武当弟子后,才传“心法”,称为‘内传’。
现今设于武当山南岩宫附近,榔梅仙祠内之“武当武术展览馆”[15],展示的一套武当拳法招式之照片,正是“秘传武当太极拳”[16][17],亦是唯一一套在展馆内展出的武当拳法。
秘传武当太极拳之传承:武当玄武派第十四代掌门人游玄德(1965-)[18],道号:玉京子、洞天真人,号松鹤山人。 曾跟随 吕明道、朱诚德、王通和(王维慎)、武当玄武派第十三代掌门王通圣等习武。 承传三丰祖师当年所创,只传武当山道人之“秘传武当太极拳”,并大力推广“武当内丹养生术”及“武当功夫”,著有《秘传武当太极拳》(2009) 一书[19],及录制《武当秘传功夫系列 : 精简太极拳》光碟[20],传授“秘传武当太极拳”精简三十六式的动作招式。
武当太极拳的特点
[编辑]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两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武当太极拳的要决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能四两拨千斤。不但是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一体,上乘的拳法。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桩功。其动作以掤、履、挤、按、采、挒、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云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人体性命的源泉。
参考资料
[编辑]- ^ 「中國武當網」有關張三丰的簡介.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2日).
- ^ 2.0 2.1 國家体委科研課題《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工作論文 -- 太极拳的源与流 (作者:歐陽學忠 2005年7月17日書於鶴壁齋).
- ^ 武當張三丰承架太極拳. 心一堂武学传承丛书. 独立作家-心一堂. 2015: 342 [2021-09-01]. ISBN 978-988-8316-60-1 (中文).
- ^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 中国宗教. 中国宗教杂志社. 2003: 53 [2021-09-01] (中文).
|issue=
被忽略 (帮助) - ^ 《太极拳之研究》吴图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著,香港商务出版,1984年版
- ^ 《武当拳系研究成果通过鉴定》,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2 年04期.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 ^ 《武當拳之研究》,作者:江百龙,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2年7月出版. [201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31).
- ^ 在民国初年,杨家太极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在自序中说:“先大父更诏之日,太极拳创自宋末张三丰,传之者,为王宗岳、陈州同、张松溪、蒋发诸人相承不绝。 陈长兴师,乃蒋发惟一之弟子。”
- ^ 「香港楊式太極拳總會」網頁的「太極源流」中的「宗師受業」一段說明了楊家太極拳之傳承源自武當張三丰.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9).
- ^ 10.0 10.1 楊家太極拳師承源流之圖譜. [201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2).
- ^ 太極源流之圖譜. [201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 ^ 武当武术的渊源历史. [2015-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7).
- ^ 中華李派太極拳師承源流之圖譜. [201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 ^ 中国武当网-武当山官方门户,武当山旅游,武当道教文化,武当武术 >>。 首页. [2012-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0).
- ^ Leffman, D.; Lewis, S.; Zatko, M.; Sun, J. The Rough Guide to China. Rough Guide to... Rough Guides Limited. 2013: 536 [2021-09-01]. ISBN 978-1-4093-5179-5.
- ^ Wudang HK–秘傳武當太極拳簡介–何謂「秘傳武當太極拳」(附有照片).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9).
- ^ 香港道教聯合會2013年第104期「會訊」有關「秘傳武當太極拳」之內容 (見第4頁之「武當山尋根證道之旅後感」) (PDF). [2015-06-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5).
- ^ 中文百科–人物介紹.
- ^ 《秘傳武當太極拳》,游玄德著 ,2009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201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 ^ YouTube上亦可看到《武當秘傳功夫系列 : 精簡太極拳》. [2021-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