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樱桃斜街

坐标39°53′36″N 116°23′17″E / 39.893344°N 116.3880954°E / 39.893344; 116.3880954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9°53′36″N 116°23′17″E / 39.893344°N 116.3880954°E / 39.893344; 116.3880954 楼桃斜街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南部的一条胡同。

简介

[编辑]

楼桃斜街走向倾斜,东南起自大栅栏西街,稍有弯曲,西南到达堂子街明朝这里有羊毡作坊,所以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记有“杨毡胡同”。“杨”可能是“羊”的谐音,也可能是这个羊毡作坊的掌柜姓杨。清朝乾隆年间已改称“樱桃斜街”,沿用至今。因为该街中曾有樱桃树(这一说法待考),又因为街道走向偏斜,故得名。1965年北京市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安仁里并入。 [1][2]

楼桃斜街与附近的铁树斜街(原名李铁拐斜街)、杨梅竹斜街棕树斜街(原名王广福斜街)都是走出来的。元朝金朝后,元朝政府放弃金中都城,在金中都城东北面另建元大都城。金中都城的施仁门(位于今虎坊桥西侧)内的丁字街(位于今菜市口附近)是一个繁华市场。新建的元大都城的商业尚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大都城内的百姓很多都到中都城购买所需物品。出大都城丽正门(今正阳门)向西南到丁字街,逐渐被走出一条从东北向西南的道路,便是这些斜街的来历。[1]

楼桃斜街内多为居民住宅,街内过去还有贵州会馆[2]街中原有皈子庙,早已无存。民国十七年(1928年),叶春善王长林侯喜瑞等人发起成立“北平梨园公益会”,会址设在樱桃斜街。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改组为“北平梨园公会”,会址仍设在樱桃斜街,推选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于连泉王又宸高庆奎等人为理事。梨园公会是京剧界为救济生活贫苦的同行而设立。[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390页
  2. ^ 2.0 2.1 樱桃斜街,东华流韵,于2014-01-01查阅. [2014-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