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杨华 (诗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华
敬亭
出生杨显达
1900年8月9日
日治台湾台北永乐町
逝世1936年5月30日(1936岁—05—30)(35岁)
日治台湾屏东
笔名杨位、杨华、扬花、器人
职业作家, 教师
语言汉语
创作时期1926年-1936年
体裁诗歌, 小说
文学运动台湾文艺联盟
代表作《黑潮集》(1927)
〈女工悲曲〉(1932)
受影响于

杨华(1900年8月9日—1936年5月30日),台湾诗人,原名杨显达笔名杨位杨华扬花器人等,代表作《黑潮集》。

生平

[编辑]

杨华,屏东人,生于台北。本名、生年虽有争议,有推定为1906年者,惟多采1900年[1][2][3]。青年时代曾任教私垫。1919年后,受五四运动影响,一生坚持用汉文写作,诗歌和小说都充满控诉精神,对台湾人的苦难怀有同情之心。1926年,开始创作,应征《台湾民报》新诗征稿,以〈小诗〉得第2名,以〈灯光〉得第7名[4][5]。在此前,杨华便有写作旧体汉诗经验,在《台南日报》发表七言绝句,借此转型为新诗诗人[2]。1927年,因违反治安警察法,被捕下狱,监禁台南刑务所,狱中诗作集成《黑潮集》[6],身后由文友搜罗发表[7]。1932年1月,杨华在《南音》半月刊连载小诗52首,集成《心弦》[4];同月,发表〈女工悲曲〉[8]。1934年参加台湾文艺联盟

1935年,在《台湾文艺》第二卷第二号及第三号上,分别发表两篇小说《一个劳动者的死》和《薄命》。1936年4月,小说作品〈薄命〉,与杨逵的〈送报伕〉、吕赫若的〈牛车〉选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胡风编译的《山灵:朝鲜台湾短篇小说集》。[9]

1936年5月30日,杨华不堪贫病,悬梁自尽。[6][10] 杨华死后,文友发现《黑潮集》,将7首较尖锐的作品拿去发表在杨逵所创的《台湾新文学》第2卷第2号与第3号[7][5]

其诗短小精悍,文字朴素,受冰心梁宗岱影响[2],诗作有《黑潮集》、《心弦》、《晨光集》等,共计200余首。

著作

[编辑]

战后出版

[编辑]
  • 杨华. 黑潮集. 台北: 桂冠图书. 2001. 
  • 羊子乔 (编). 楊華作品集. 高雄: 春晖出版社. 2007. 

收录杨华作品的选集

[编辑]
  • 李南衡 (编). 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 明潭出版社. 1979-03-15.  ,收录:以“器人”为笔名发表的5首〈小诗〉、〈女工悲曲〉、《黑潮集》的53首小诗、《晨光集》的59首小诗,及以“杨花”为笔名发表的诗作:〈秋赠给我的〉、〈春愁〉、〈梦醒〉、〈褐色的草舍〉、“心弦”集里的五十二首小首、“小诗”十二首、〈褪黄的纸窗〉、〈西子湾〉、〈愁绪〉、〈萧萧雨〉、〈春来了〉、〈温柔的春阳〉、〈淡薄的哀愁〉、〈燕子去了后的秋光〉。
  • 林瑞明 (编). 國民文選‧現代詩卷I. 台北: 玉山社. 2005. ,收录《黑潮集》与《心弦》的部分诗作,以及名作〈女工悲曲〉。

参见

[编辑]

杨华曾发表作品的刊物:

参考文献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许俊雅. 「薄命詩人」楊華及其作品. 臺灣文學散論. 1994. 
  2. ^ 2.0 2.1 2.2 杨顺明. 黑潮輓歌楊華及其作品研究.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文化暨语言文学研究所. 2007. 
  3. ^ 吕兴昌. 薄命詩人的教澤流徽. 文学台湾. 1993-07, (7). 
  4. ^ 4.0 4.1 楊華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國家圖書館. [2011-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5. ^ 5.0 5.1 莫渝. 鐵窗與秋愁—楊華作品研究. 新詩隨筆. 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2001-12. 
  6. ^ 6.0 6.1 台湾作家作品目录数据库——杨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7.0 7.1 楊華遺作〈黑潮集〉發表於《臺灣新文學》第2卷2號、3號. 国立台湾文学馆小事典. 2014-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8. ^ 向歷史悲劇控訴的詩人--楊華. 开拓文教基金会. 1996-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9. ^ 台灣文學作家系列:楊華. 中央广播电台.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10. ^ 殖民地的心聲——論台灣「薄命詩人」楊華. 中国的CNKI手机学问. 2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