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承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承干

李承干(1888年8月—1959年1月15日),湖南长沙人,中国兵工专家。曾任中国国家计量局局长、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生平

[编辑]

1906年赴日本留学,并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辍学回国,于武昌从军为黄兴部署。后再次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电器机械科学习。[1]

1917年学成回国,因军阀斗争而未能施展其才华。1918年先后任湖南省长公署实业科长兼技正、湖南省电灯公司工程师、湖北汉阳兵工厂电机课长兼汉阳兵工学校教官、福州电气公司工场部主任。

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京,任金陵制造局工务科长,潜心研究枪械弹药制造,提出“釐定法规以明职责”;“革除陋习以防中饱”;“慎选材料以合规格”;“改善工作方法提高产品质量,砾碗员工研究”;“扩大工余教育,以培养其品格知识”;“改善员工生活,以勉其精诚合作”等诸项目标。

1929年任金陵兵工厂(原金陵制造局)工务处长时,李承干积极参与对青年工人的业余教育,在艺徒补习班和工人识图班里,任兼职教师。在担任金陵兵工厂厂长期间,新建校舍、增添教学设备、改进校务,补习班的规模不断扩大。抗战初期,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改为兵工署二十一兵工厂(今台湾国防部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第205厂),李承干仍任厂长,其研制宁造24式马克沁重机枪82迫击炮等诸多武器,性能精良,享誉兵工界。当时若任公职人员,则必须加入国民党,但他拒绝加入,并对元老张继说:“余曾见若干党员,所作所为均未遵照国父遗教,违反三民主义。余虽非党员,但敢自誓所行所言,迄今未违反遗教及三民主义。”他曾三上国民党辞呈,宁愿不当厂长,也不愿加入国民党。当局后改定“技术人员应笃信三民主义,不必一定入党”。他才未离职。

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后于1939年1月恢复艺徒补习班,一个月后改名为工人补习学校,校长由李承干兼任。1940年9月18日,第二十一兵工厂工人补习学校奉命改为兵工署第十一技工学校,校长仍由李承干兼任,校务主任为张禄康。第十一技工学校对外又称士继公学,是重庆理工大学前身。

1946年4月被任命为兵工署副署长兼二十一兵工厂厂长,6月又兼任兵工署四川办事处主任,1947年3月辞去厂长职务。1948年8月任永利公司协理兼永利铔厂厂长。

1949年9月,任政协“国旗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0年10月,被选为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1952年1月,任南京市建设委员会主任。1951年6月,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其后当选民建中央委员、常委。1954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被选为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5年1月任国家计量局首任局长。1959年1月15日22时50分在北京病逝[2]。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df[永久失效链接] - 中国现代兵工的开拓者. - 记重庆理工大学创始人李承干先生,郑洪泉,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24卷第10期
  2. ^ 人大代表李承干先生逝世. 人民日报. 1959年1月17日: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