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正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李懷玉

李正己(732年—781年),原名李怀玉,唐代将领,高句丽人,唐代宗赐名正己。唐朝第一任淄青平卢节度使

简介

[编辑]

早年是表兄侯希逸的副将,驻军于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为营州副将,力抗安禄山有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死,王玄志之子代立,李怀玉杀玄志之子,立其姑母之子侯希逸为节度使,朝廷承认。

安史之乱后,平卢军军力严重受损,又被奚族侵略,使其无法在营州地区立足,从而渡海攻入青州(今山东益都)。[1]进入山东后,李怀玉与侯希逸重视农业与法律,使当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

唐代宗宝应年间,以军候从讨史朝义。任兵马使,得众心,为侯希逸所忌,被解职,心怀怨恨。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与巫师出游,李怀玉乘机发动兵变,侯希逸逃到长安,朝廷不能阻止,遂以怀玉为淄青平卢节度使,受赐名正己大历中期,李灵曜叛变,李正己乘机占领等五州,加原有淄青等十州(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共有十五州,实力最坚强。平均徭赋,政令齐一,其势大盛,威震邻境。授平海运陆运押新罗渤海两蕃等使、检校兵部尚书、御史大夫、青州刺史,晋升为检校尚书右仆射、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司徒兼太子太保,封饶阳郡王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李正己上表讨之,并联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燕蓟节度使朱滔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八道兵马会攻田承嗣,五月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今山东陵县),九月,李宝臣和李正己在枣强会兵,进围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见势不妙,暗中勾结李正己,于是李正己按兵不动。河南诸道兵亦不敢进攻。是年十二月,田承嗣上表称罪,事遂不了了之。大历十一年(776年)田承嗣又蠢蠢欲动,出兵援救李灵曜,最后李灵曜失败被杀,田承嗣再度上表请罪。李正己又替他说话,事遂平。次年,徙治郓州。大历十四年(779年),拜为司徒唐德宗建中初年,约田悦、梁崇义、李惟岳反唐,屯守济阴,增兵徐州以扼江、淮。迫使唐朝廷漕运改道。成为唐中期重要割据势力之一。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自领军政。

注释

[编辑]
  1. ^ 上元二年(761年)《新唐书·侯希逸传》记载“(平卢军)与贼确,数有功。然孤军无援,又为奚侵掠,乃拔其军二万,浮海入青州据之,平卢遂陷。肃宗因以希逸为平卢、淄青节度使。”
  2. ^ 《新唐书》记载: “希逸初领淄青,甚著声称,理兵务农,远近美之。”“正己用刑严峻,所在不敢偶语;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拥兵十万,雄据东方。”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唐书·卷124》,出自刘昫旧唐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新唐书·卷213》,出自《新唐书

参考书目

[编辑]
前任:
郭子仪
唐朝司徒
779年—781年
继任:
李晟
前任:
侯希逸
淄青节度使
765-781年
继任:
子·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