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李太和
李邕画像
李思训碑
李邕《端州石室记》,位于广东肇庆七星岩

李邕(674年—746年),字太和[1]广陵江都[2][3](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扬州市)人,一说江夏咸宁[4](今湖北咸宁市)人,其父为文选学大家李善。曾任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唐朝书法家。

李邕为行书碑法大家,书法风格奇伟倜傥,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传世碑刻有《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

生平

[编辑]

李邕在长安初年(701年),被内史李峤监察御史张庭珪推荐为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弹劾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武则天开始不理睬,李邕在阶下大声进言:“臣观宋璟之言,事关社稷,望陛下可其奏。”武则天不能应答,只好应允宋璟所请。

唐中宗即位,任用妖人郑普思秘书监,李邕上书进谏,被出为南和令,又贬富州司户。

唐隆元年(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唐睿宗上台,李邕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改户部员外郎,又因交好崔日用,被崔日用的政敌岑羲贬为崖州舍城丞。开元三年(715年),擢为户部郎中。

李邕素与黄门侍郎张庭珪友善。时姜皎得宠,与廷珪谋划引李邕为御史台宪官。事清泄露,中书令姚崇嫉恨李邕险躁,将他贬为括州员外司马。开元六年(718年)十一月,宋璟奏请除渝州刺史,九年(721年)迁海州刺史,十一年冬迁陈州刺史。

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唐朝大诗人李白年轻时在渝州谒见李邕,希望他能举荐自己。但李白不拘俗礼,放言高论,李邕不悦。在离别的时候,李白写了《上李邕》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大志。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车驾从泰山回京,李邕在汴州谒见,献上所作词赋,颇得玄宗的好感。于是到处炫耀自夸,称自己当居宰相之位,中书令张说听闻后感到很厌恶。不久李邕在陈州贪赃枉法的事情败露,被下狱判处死刑。减免死罪后,十四年春李邕被贬为钦州遵化县尉,流放岭南,十七年为澧州司马。他在岭南从宦官杨思勖讨贼有功,二十三年升括州刺史,性喜兴利除害,因而被诬陷获罪,幸得玄宗下诏勿须弹劾。又累转淄、滑等州刺史。天宝初年,为汲郡北海二太守。

李邕当官时经常受贿,而且喜欢带人到处骑马狩猎。天宝五年(746年),他的贪赃枉法再次被人弹劾,又曾经送给左骁卫兵曹参军柳𪟝马一匹,柳𪟝下狱问罪,吉温令他诬告李邕私自在背后议论皇帝,并以所送的马匹为贿赂证据,宰相李林甫素来讨厌他,就认同他的定罪,玄宗下敕令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前往北海郡将他诛杀,时年七十三。安史之乱后,李邕因恩例,获代宗秘书监。大历三年(768年)由侄子李暄从郓州东卅里迁回洛阳安葬。他著有文集一百零八卷,今《全唐诗》、《全唐文》录存其诗十二首、文六十三篇。

李邕被害后,李白在其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表达了对李林甫迫害贤良的控诉。

家族

[编辑]

李善,学者。

妻温氏,太原郡君,有三子:

  • 李颖
  • 李岐,字伯道[5]
  • 李晓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见《唐故北海郡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墓志铭并序》
  2. ^ 《旧唐书》卷190〈李邕传〉:“李邕,广陵江都人,父善。”
  3. ^ 《新唐书》卷202〈李邕传〉:“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善。”
  4. ^ 李白《题江夏修静寺》原注:此寺是李北海旧宅。修静寺在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大幕乡桃花尖村的钟台山。
  5. ^ 见《唐故江夏李府君(岐)墓志铭并序》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旧唐书/卷190中》,出自刘昫旧唐书
  • 刘会胜、李娅《李善、李邕籍贯及世系考辨》2008年3月
  •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