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
《朋党论》,北宋欧阳修的文章,为了反驳政敌而写,也是中国古代有关朋党的文章。
背景
[编辑]自古以来,朋党都视作坏事,在宋代,“朋党”更是打击政敌的最好罪名。范仲淹为人以天下为己任,意气轩昂,认为朋党有正邪两种。[1]1043年,范仲淹和韩琦推行庆历新政,第二年,不少人开始攻击改革派范仲淹、韩琦、富弼和欧阳修自成朋党。宋仁宗听闻后质问范仲淹,他竟打破惯例不作自辩,公然直率回答说,自古君子小人“未尝不各为一党”,视乎君主是否明察。宋仁宗对他的答复不甚满意。[2]欧阳修随即奏上《朋党论》,独出心裁作翻案文章,反说君子才有朋党,小人倒没有;换言之,被称为朋党的才是好人。[3]
内容
[编辑]《朋党论》指出,“小人之朋”为了利益而形成,是“伪朋”,他们为了利益而相争,不能团结,有共同利益时就暂时结党,称为朋友,没有利益时就没有来往,甚至互相残害。“君子之朋”则是因志同道合而形成,坚守道义、忠信和名节,是“真朋”,有助修身,为国服务时则同心共济,终始如一。
《朋党论》促请君主分辨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任用君子之朋而贬退小人之朋,任用君子之朋则上下一心,国家兴盛,尧、舜、周武王都是例子;若贬退君子之朋,疑而不用,则国破政亡,如汉桓帝、汉灵帝、唐昭宗之时;若禁绝朋党,会导致人人各怀异心,有如商纣亡国之时。
手法
[编辑]《朋党论》篇首入论,先立论后阐明,文中大量运用史例,正反立论,并活用排偶句子,加强语气。
余波
[编辑]宋仁宗始终不信《朋党论》的说法,欧阳修随即到河东做官,离开京城。《朋党论》是一时迫切之言,其实欧阳修也明知理论上君子不应有朋党,实际上他和范仲淹等人也不算朋党。第二年,欧阳修上书说明范仲淹等人根本没有朋党,只是被人诬告。[4]
影响
[编辑]《朋党论》是中国古代有关朋党的最著名议论文,明代东林党人就秉承《朋党论》的宗旨,认为朋党并非坏事,高攀龙《朋党说》一文赞赏《朋党论》议论杰出,沿袭其说加以补充,认为“小人之朋”在没有共同利益时也不会消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