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
外观
此条目不完整。 (2024年3月16日) |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 | |
---|---|
概观 | |
舰种 | 轻巡洋舰 |
舰名出处 | 人名命名 |
前型 | 恰巴耶夫级巡洋舰 |
次型 | 肯达级巡洋舰 |
同型 | 14艘 |
完成 | 1950年代 |
结局 | 退役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13,600吨 |
满载排水量 | 16,640吨 |
全长 | 210米 |
全宽 | 22米 |
吃水 | 6.9米 |
燃料 | 燃油3900吨 |
锅炉 | 6座KV-68型 |
动力 | 2台TB-72型蒸气轮机,118,100马力,双轴双桨双舵 |
最高速度 | 33.7节 |
续航距离 | 18.2节5300海里 33.5节1975海里 |
乘员 | 1250人 |
武器装备 | 12门152毫米57倍径B-38舰炮 安装在四座三联Mk5-bis炮塔; 12门100毫米70倍径CW5-1型防空自动舰炮 安装在6座双联 SM-5-1炮塔; 16门双管37毫米高炮 2套PAT-53-68比斯型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108枚M-1908锚式触发水雷 |
装甲 | 中部侧舷水线主装甲100毫米 司令塔装甲150毫米 甲板50毫米 炮塔175毫米 装甲总重量2910吨 |
其它 | 5台TG300涡轮发电机 4台DG250柴油发电机 150吨淡水 417吨锅炉用水 自持力30天 |
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苏联项目代号为68бис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第一种巡洋舰,也是最后一种传统的火炮巡洋舰。在北大西洋与北冰洋的恶劣海况下具有良好适航性,与苏联的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配合争夺制海权。1950年代美国与英国喷气攻击机的出现,使得火炮巡洋舰只能担任火力支援与指挥舰角色,它们是美丽的军舰,但是从出生之时就已落伍[1]。但当时部分苏联海军将领仍然认为在全天候航母出现前,巡洋舰于恶劣天气下仍然有其存在价值。原计划建造30艘,后来被赫鲁晓夫取消建造计划时,已完成14艘,2艘在船台上的船壳就地拆除,4艘下水仪装的船体在1959年解体。
改装列表
[编辑]此条目翻译自俄语维基百科,需要相关领域的编者协助校对翻译。 |
- 68-bis - 火炮武器的基本项目(1952年)
- 67-EP - 在一艘船上 试装了反舰导弹系统KSS“Strela”( 1955年)(“纳希莫夫海军上将”)
- 67-SI - 67-EP项目的重新装备项目,用于Strela KSS反舰导弹系统的联合测试(1956年)
- 67-bis - 巡洋舰改装项目,安装P-6反舰导弹系统(1957年)
- 71 - 为巡洋舰配备沃尔霍夫防空导弹系统而不是部分火炮武器的项目(1957年)
- 70 - 改装为防空巡洋舰并安装沃尔霍夫DD防空导弹系统的项目(1957年)
- 70-E - 沃尔霍夫防空系统(1958年)(“捷尔任斯基”)试装在一艘船上
- 64 - 为巡洋舰配备导弹而不是火炮的项目(1958年)
- 68-A - 强化防空武器(30毫米ZAK AK-230),新REV(1970年代初期在三艘船上)
- 68-U1 / U2 - 配备新型REV的控制巡洋舰,安装防空导弹系统“Osa-M”(1966年- 1972年)(“日丹诺夫”、“谢尼亚文海军上将”)
- 68-bis-ZiF - 七艘正在建造的船火炮得到加强,排水量增加(未完成)
设计
[编辑]参考自二战前的意大利巡洋舰之设计概念,是恰巴耶夫级巡洋舰的改进与轻微放大型号。具有相同的主装甲带、动力系统、侧防护;但是增大燃料储备、全焊接船体、改进水下防护(如有154米长的双层船壳,23个独立的弹药库和更多且设计更加复杂的水密隔舱)[2] ,并增装防空炮与新型雷达。
船只列表
[编辑]- 斯维尔德洛夫 (Свердлов) - 以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命名
- 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
- 1949年开工, 1950年7月5日下水, 1952年5月15日竣工, 是波罗的海舰队的一部分。 在波罗的海和北大西洋进行了长途航行,并对外国港口进行了友好访问:1953年和1955年访问朴茨茅斯,1956年访问鹿特丹。 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7月14日,该舰在列宁格勒进行大修。 第二次大修(1966年2月12日至1966年4月29日)后,从海军退役,封存并闲置。 1972年2月11日,该巡洋舰重新启用并重新投入波罗的海舰队服役。 每年进行友好访问:1973年和1975年访问格丁尼亚,1974 年访问阿尔及尔和瑟堡,1976年访问波尔多和罗斯托克。 1977年,又进行了一次重大整修。 1978年2月14日,这艘巡洋舰再次被封存并放置在利耶帕亚长期存放。 1989年,该巡洋舰被驱逐出波罗的海舰队,解除武装并解散。 1990年,这艘船被卖给一家印度私人公司,用于切割废金属。
- 捷尔任斯基 (Дзержинский) - 以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命名
- 尼古拉耶夫斯克造船厂制造
- 1948年开工, 1950年8月30日下水, 1952年8月18日竣工。1957年10月至1958年12月该舰在塞瓦斯托波尔改装SA-2防空导弹。改装后称为70E型。拆除了3号主炮塔、4座37毫米炮塔和鱼雷发射管,延长了后甲板室并在其上安装了SM64型双臂导弹发射架,下方是可容纳8枚导弹的弹库。发射架的后方是“散歌”火控雷达,P-12远程搜索雷达安装在后主桅上,探测距离275公里。两座烟囱之间安装了PRV-11型“侧网”测高雷达。
- 1989年拆解
- 奥尔忠尼启则 (Орджоникидзе) - 以格里高利·康斯坦丁诺维奇·奥尔忠尼启则命名
- 列宁格勒海军上将造船厂制造
- 1949年开工, 1950年9月17日下水, 1952年6月30日竣工;
- 1956年赫鲁晓夫乘此舰出访英国时,英国军情6局的蛙人Lionel Crabb在朴茨茅斯港水下秘密侦察此舰时失踪。
- 1961年接受适应热带的改装, 从塞瓦斯托波尔起航, 1962年移交印尼更名为"伊里安查亚"(KRI Irian)号,成为印度尼西亚海军旗舰。由于印尼海军素质差,无法维护和运作这样庞大的军舰(编制舰员1250人),1964年这艘军舰已经失去战斗力,回苏联进行维修。1965年苏哈托发动930政变后,这艘巡洋舰作为海上监狱,关押了大量印尼共产党政治犯,并最终于1970年搁浅,1972年售给台湾拆船。
- 日丹诺夫 (Жданов) - 以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命名。
- 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 -
- 1950开工, 1950年12月27日下水, 1951年12月31日竣工,
- 改装为北方舰队旗舰,拆除了3号炮塔,增装了大量电子设备与指挥舱。称 68-У1型。
- 1991年拆解
-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Александр Невский) - 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命名
- 列宁格勒海军上将造船厂制造
- 1950年开工, 1951年6月7日下水, 1952年12月31日竣工,
- 1989年拆解
-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 (Адмирал Нахимов) - 以帕维尔·纳希莫夫命名
- 尼古拉耶夫斯克造船厂制造,
- 1950年开工, 1951年6月29日下水, 1953年3月27日完工,
- 1950年代末改装为导弹巡洋舰, 1961年作为靶舰被击沉
- 乌萨科夫海军上将(Адмирал Ушаков) - 以费奥多·费奥多罗维奇·乌萨科夫命名
- 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 -
- 1950年开工, 1951年9月29日下水, 1953年9月8日完工,
- 1987年拆解
- 拉扎列夫海军上将(Адмирал Лазарев) -以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拉扎列夫命名
- 列宁格勒海军上将造船厂制造
- 1951年开工, 1952年6月29日下水, 1952年12月30日竣工,
- 1986年拆解
- 亚历山大·苏沃洛夫(Александр Суворов) - 以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命名
- 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
- 1951年开工, 1952年5月15日下水, 1953年12月31日竣工,
- 1990年拆解
- 谢尼亚文海军上将(Адмирал Сенявин) - 以德米特里·谢尼亚文命名
- 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
- 1951年开工, 1953年6月15日下水, 1953年12月31日竣工,
- 改装为太平洋舰队旗舰,拆除3、4号炮塔,改为指挥舱与直升机坪, 改称 68-У2型
- 1991年拆解
- 德米特里·波扎尔斯基 (Дмитрий Пожарский) - 以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波扎尔斯基命名
- 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
- 1952年开工, 1953年6月25日下水, 1954年12月31日竣工。曾是波罗的海舰队的一部分。1955年2月24日,该巡洋舰被调往北方舰队。1955年夏天,他从北莫尔斯克穿越北海航线前往远东。1955年9月7日成为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分。他参加过战斗,在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黄海海域航行。1956年6月21日至26日对上海进行友好访问。1962年,该船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达尔扎沃德进行了大修。自1968年以来,该巡洋舰作为苏联海军第8作战中队的一部分在印度洋执行战斗任务。 对印度(马德拉斯、孟买)、巴基斯坦(卡拉奇)、伊朗(阿巴斯港)、伊拉克(乌姆卡斯尔)、也门(亚丁)、索马里(摩加迪沙)、斯里兰卡(科伦坡)进行了友好访问。1969年至1970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达尔扎沃德进行了另一次大修。1974年11月10日至1975年6月10日,他在印度洋的苏联海军第8作战中队服役,跟踪北约航母星座号。1979年1月30日,该舰从海军退役,封存在符拉迪沃斯托克。1980年2月1日至1985年1月1日,符拉迪沃斯托克达尔扎沃德又进行了一次大修。1987年,该巡洋舰被驱逐出太平洋舰队。1990年,这艘船被卖给一家印度私人公司,用于切割废金属。
- 十月革命(Октябр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
-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
- 1952年开工, 1954年5月24日下水, 1954年11月30日竣工,
- 1987年拆解
- 摩尔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 -
-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
- 1953年开工, 1955年4月24日下水, 1955年9月22日竣工,
- 1980年代末退役. 1994年去印度拆解,中途于挪威海岸搁浅,后于2011年在当地完成拆解
-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Михаил Кутузов) - 以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戈列尼谢夫-库图佐夫命名
- 尼古拉耶夫斯克造船厂制造
- 1951年开工, 1952年11月29日下水, 1954年竣工。曾是黑海舰队的一部分。1955年,他参加了KA-15和MI-1直升机的测试,并在巡洋舰的尾甲板上配备了平台。1956年,他在完美号和无踪号驱逐舰的陪同下长途航行到地中海,对斯普利特(南斯拉夫)和都拉斯(阿尔巴尼亚)港口进行正式访问。1957年,该巡洋舰前往列宁格勒参加涅瓦河海军日阅兵式,随后参加了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三个舰队在芬兰湾的综合海军演习,并在回程中参观了都拉斯(阿尔巴尼亚)和布尔加斯(保加利亚)的港口。1958年,他两次参加黑海舰队战术演习,并因全口径射击出色而荣获海军总司令奖。1959年,该舰参加了苏保联合演习和黑海舰队战术演习。1960-1963年,该巡洋舰作为黑海舰队的一部分进行战斗服役,执行年度任务K-1、K-2和K-3,并拍摄了电影《上岸休假》(1962)。1964年,他随舰艇分队长途航行前往地中海,对斯普利特港和杜布罗夫尼克港(南斯拉夫)进行正式访问,回程时又停靠瓦尔纳港(保加利亚)。1965年至1966年,该舰作为第5-й ОПЭСК的一部分在地中海进行战斗服役,执行各种任务。1966年10月16日至1967年9月11日,塞瓦斯托波尔的Sevmorzavod正在进行维修。1968 年至 1970 年,再次作为5-й ОПЭСК一员在地中海服役,停靠亚历山大(埃及)、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和拉塔基亚(叙利亚)港口。1970年11月29日至1973年9月14日,该巡洋舰在塞瓦斯托波尔的Sevmorzavod进行了大修。1974年,它从海军退役,封存在塞瓦斯托波尔。1979年3月30日至1986年4月30日,根据68A项目,在塞瓦斯托波尔第497(201)号工厂进行了维修和现代化改造。1986 年至 1988 年,他作为黑海舰队的一部分执行了 K-1、K-2 和 K-3 航线任务,同时也是永久战备部队的一部分。1988年,这艘巡洋舰被置于储备状态,封存并搁置在塞瓦斯托波尔。1998年,决定将这艘巡洋舰作为博物馆船进行保存。1998年至2001年,该船在塞瓦斯托波尔的Sevmorzavod进行了维修。2001年8月,迁至新罗西斯克,成为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的一部分。2002年7月28日海军节,它作为博物馆船向公众开放。
另有5艘未完工即被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