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教育学院拼音方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教院式拼音

教育学院拼音方案,通称教院式拼音方案教院拼音方案,又称《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拼音方案,是一种标准粤语的罗马拼写方案,曾获一些敎材和敎育硏究项目使用。

特点

[编辑]

“教院式”方案的特点,是依从国际音标,并在具规律的情况把国际音标罗马字母化,便于以一般电脑键盘输入,亦能避免乱码和缺去字符等问题。由于它以《粤音韵汇》里所使用的国际音标 (宽式)为基础,罗马拼写与国际音标,能有规律地直接对应,亦便于用者在“教院式”和国际音标(宽式)两系统中转换,毋须作过多的额外学习。

另一方面,“教院式”完全采用一般电脑键盘可直接输入的英文罗马字母来拼写,免除输入、显示特别符号的烦恼。

因此,它能同时满足“准确标注语音音素”及“方便资料的输入、储存和传送”两项要求,一直以来受到教育界的欢迎。

发展及历史

[编辑]

这套“教院式”系统,最早由余秉昭司铎于1971年在所著的《同音字汇》使用,只是当时把声调直接以“上平”、“上上”、“上去”、“下平”、“下上”、“下去”、“上入”、“中入”、“下入”(即今天所称的“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等文字描述出来。

在1990年,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中文系(后来归并作香港教育学院,成为它的一部分)出版的《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则把声调由“上平”、“上上”、“上去”等文字,改为“1”、“2”、“3”等数字标调。1994年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中文系出版的《常用字广州话异读分类整理》亦沿袭《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的做法。自始,这套“教院式”方案得以定型,并获教育界垂青。

2000年出版的《广州话正音字典》沿用“教院式”方案,并把方案的“长a音”固定拼写作“aa”。主编这些字典的学者詹伯慧认为,这套拼音方案多年来已为香港中、小学广泛采用,为香港教师所熟悉。2002年施仲谋主编的《广州音北京音对应手册》,2003年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潘慧如等主编的《小学中文科常用字研究报告》、《小学中文科常用字表》及其网站等,亦沿用这套拼音系统。

在中国大陆,2006年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詹伯慧主编的《新时空粤语》,2011年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玉萍主编的《实用粤语播音主持语言基础教程》等,亦使用这套拼音系统。

然而香港语言学学会于1993年推出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简称粤拼,它跟“教院式”方案有许多相似点,但因应过往的不足处(例如一些口语音节无法拼写的问题)而改善、补完,设计比“教院式”方案完善。在推出十年间,粤拼渐渐取代了“教院式”方案的地位,无论在学界或日常生活都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和支援。香港教育学院(现在已升格为香港教育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的粤语语料库及粤语自学平台[1],亦采用粤拼,而非“教院式”方案。其中,负责粤语自学平台的片冈新教授表示许多学者都认为粤拼是最佳方案,网上资源也较多,学生学会粤拼后,自己打字也方便。因此香港教育大学目前已不再使用“教院式”方案。[2]香港各大学亦相继改用粤拼。

方案内容

[编辑]

“教院式”粤语拼音方案的拼音字母,由拉丁字母 a 至 z 组成,声调则以阿拉伯数字 1 至 9 (或 1 至 6 ) 标示。

声母

[编辑]

共19个,如下表所示:

声母表
双唇音唇齿音 舌尖音 软颚音声门音 唇化软颚音 咝音硬颚音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ng h gw kw w dz ts s j
国际音标 [p] [pʰ] [m] [f] [t] [tʰ] [n] [l] [k] [kʰ] [ŋ] [h] [kʷ] [kʷʰ] [w] [ts] [tsʰ] [s] [j]
汉字举例
baa

paa

maa

faa

daa

taa

naa

laa

gaa

kaa

ngaa

haa

gwaa

kwaa

waa

dzaa

tsaa

saa

jaa

韵母

[编辑]

韵腹

[编辑]

共8个,如下表所示:

韵腹表
不圆唇韵腹 圆唇韵腹
韵腹 aa a e i o u oe y
国际音标 [aː] [ɐ] [ɛː]/[e] [iː]/[ɪ] [ɔː]/[o] [uː]/[ʊ] [œː]/[ɵ] [yː]
汉字举例 沙 saa 新 san 些 se
四 sei
诗 si
星 sing
识 sik
疏 so
苏 sou
夫 fu
风 fung
福 fuk
靴 hoe
询 soen
书 sy

韵尾

[编辑]

共9个,如下表所示:

韵尾表
元音韵尾 鼻音韵尾 塞音韵尾
韵尾 -i -u -y -m -n -ng -p -t -k
国际音标 [-i] [-u] [-y] [-m] [-n] [-ŋ] [-p̚] [-t̚] [-k̚]
汉字举例 西 sai 收 sau 需 soey 心 sam 新 san 生 sang 湿 sap 失 sat 塞 sak

韵母表

[编辑]

韵腹韵尾组成的韵母,共58个:

(方括号内为国际音标,所有例字均只取其韵母)

韵母表
行列 - i 列 u 列 y 列 m 列 n 列 ng 列 p 列 t 列 k 列
aa 行 aa 渣
[aː]
aai 斋
[aːi]
aau 嘲
[aːu]
- aam 站
[aːm]
aan 赞
[aːn]
aang 挣
[aːŋ]
aap 集
[aːp̚]
aat 扎
[aːt̚]
aak 责
[aːk̚]
a 行 - ai 挤
[ɐi]
au 周
[ɐu]
- am 斟
[ɐm]
an 珍
[ɐn]
ang 增
[ɐŋ]
ap 汁
[ɐp̚]
at 侄
[ɐt̚]
ak 则
[ɐk̚]
e 行 e 些
[ɛː]
ei 四
[ei]
eu 掉*
[ɛːu]
- em 舔*
[ɛːm]
en 𨋍*
[ɛːn]
eng 郑
[ɛːŋ]
ep 夹*
[ɛːp̚]
et 坺*
[ɛːt̚]
ek 石
[ɛːk̚]
i 行 i 思
[iː]
- iu 消
[iːu]
- im 闪
[iːm]
in 先
[iːn]
ing 升
[ɪŋ]
ip 摄
[iːp̚]
it 泄
[iːt̚]
ik 识
[ɪk̚]
o 行 o 可
[ɔː]
oi 开
[ɔːi]
ou 好
[ou]
- - on 看
[ɔːn]
ong 康
[ɔːŋ]
-
ot 喝
[ɔːt̚]
ok 学
[ɔːk̚]
oe 行 oe 靴
[œː]
- - oey 需
[ɵy]
- oen 询
[ɵn]
oeng 双
[œːŋ]
- oet摔
[ɵt̚]
oek 脚
[œːk̚]
u 行 u 夫
[uː]
ui 灰
[uːi]
- - - un 欢
[uːn]
ung 风
[ʊŋ]
- ut 阔
[uːt̚]
uk 福
[ʊk̚]
y 行 y 书
[yː]
- - - - yn 孙
[yːn]
- - yt 雪
[yːt̚]
-
鼻音韵 - - - - m 唔
[m̩]
- ng 吴
[ŋ̩]
- - -
  • 掉、舔、𨋍、夹、坺为口头语音,不存在于传统读书音中。

鼻音独立韵

[编辑]

共两个,为:m(唔)、ng(吴、五)

声调

[编辑]
声调表
声调 阴平 阴上 阴去 阳平 阳上 阳去 高阴入
(阴入)
低阴入
(中入)
阳入
调值 55/53 35 33 11/21 23 22 5 3 2
国际音标 ˥/˥˧ ˧˥ ˧ ˩/˨˩ ˨˧ ˨ ˥ ˧ ˨
汉字举例
代表数字 第1声 第2声 第3声 第4声 第5声 第6声 第7声 第8声 第9声
拼音 fan1 fan2 fan3 fan4 fan5 fan6 fat7 faat8 fat9

实际上高阴入、低阴入、阳入声调的音高,与阴平、阴去、阳去是一样的,这些入声调用韵尾 -p、-t、-k 来区分。传统声调的定义,包括抑扬性(即实际音高)和顿挫性。而入声韵尾 -p、-t、-k 正是影响了其顿挫性。因此粤语有“九声六调”,标调时就算不使用7至9,只依实际音高用1至6,我们还可以看韵尾字母来区分入声。

值得一提的是:粤语中的九声,正好与数字中的“”至“”(除“”和“”同属阴入声外)对应,若依次序由“第1声至第9声”排列的话,顺序就是“”;因着粤音存在这个特质,以至能够造就一些直接填入数字作为歌词的经典创作,例子有林子祥的《数字人生》。

拼写举例

[编辑]
春晓  孟浩然 Tsoen¹ Hiu²  Maang⁶ Hou⁶jin⁴
春眠不觉晓, Tsoen¹ min⁴ bat⁷ gok⁸ hiu²,
处处闻啼鸟。 Tsy³ tsy³ man⁴ tai⁴ niu⁵.
夜来风雨声, Je⁶ loi⁴ fung¹ jy⁵ sing¹,
花落知多少? Faa¹ lok⁹ dzi¹ do¹ siu²?

与其他粤语拼写方案比较

[编辑]

与粤拼的分别

[编辑]

大多数粤语音素,本方案与粤拼一致。例外的有:

  • 粤拼分别用 eooe 表示 /ɵ//œː/,而本方案则用 oe 同时表示这两个元音。
  • 粤拼用 eoi 表示 /ɵy/ ,而本方案则用 oey
  • 粤拼用 z 表示 /ts/,而本方案则用 dz
  • 粤拼用 c 表示 /tsʰ/,而本方案则用 ts
  • 粤拼用 yu 表示 /y/,而本方案则用 y
  • 粤拼表示声调的数字不用上标,而本方案表示声调的数字预设要上标。阴入、中入、阳入声三个声调,粤拼用 1、3、6,本方案用 7、8、9。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香港教育大學粵語自學平台.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7). 
  2. ^ LML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7 粵語自學平台. [2021-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