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恐怖因素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恐怖因素
Chill Factor
电影海报
基本资料
导演Hugh Johnson英语Hugh Johnson (cinematographer)
监制James G. Robinson
编剧
  • Drew Gitlin
  • Mike Cheda
主演
配乐
摄影David Gribble英语David Gribble
剪辑Pamela Power
制片商Morgan Creek Productions英语Morgan Creek Productions
片长102分钟
产地美国
语言英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1999年9月3日 (1999-09-03)(美国[1]
发行商华纳兄弟
预算7000万美元[1][2]
票房1126万美元(仅限美国)[1]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恐怖因素
热血寒战
台湾急冻任务

恐怖因素》(英语:Chill Factor)是一部1999年上映的美国动作片,为Hugh Johnson英语Hugh Johnson (cinematographer)的导演处女作,Drew Gitlin与Mike Cheda编写剧本,小库珀·古丁斯基特·乌尔里奇彼得·佛斯领衔主演。本片的剧情围绕着一个致人冻伤的化学武器“艾维斯”,只要武器本身温度高于50 °F(10 °C)就会引爆。该武器因故落入一名夜班店员(乌尔里奇饰演)和一名冰淇淋送货员(古丁饰演)手中,布莱诺上尉(佛斯饰演)领头的恐怖份子欲夺得该武器,对两人展开追杀。

本片于1999年9月3日在美国上映,影评和票房双败,亦是票房炸弹

剧情

[编辑]

1987年在一处森林里,龙博士在布莱诺上尉的监督下进行了一次化学武器“艾维斯”(Elvis)试爆,结果该武器因为达到50 °F(10 °C)以上的温度,导致直径5英里(8.0千米)的大范围爆炸,18名士兵当场严重冻伤而死无全尸。布莱诺被上级选为惩处的对象,坐牢十年,使他原本对美国当局的不满加剧。出狱后,布莱诺与手下会合,前往美军在杰罗姆县的实验室欲偷出“艾维斯”,打算卖给他国来报复美国,必要时亦会将之引爆。龙博士被射中致命一枪,但拼命地将“艾维斯”带走并逃跑。

龙博士逃到钓友提姆·梅森工作的店里,正好冰淇淋送货员阿洛也在。龙博士将“艾维斯”交付给梅森,要他送去另一个军事基地保管,随后伤重而死。梅森借用阿洛的冰淇淋货车出发,并用车上的冰库保存“艾维斯”,而阿洛则不得不同行。布莱诺与手下紧追在后,使出各种手段阻止梅森与阿洛前进。最后货车翻覆,两人只好用船从山坡上滑下去,再借着河流往目的地前进。途中两人用河水来让“艾维斯”保持低温。

军方派遣维特莱上校调查“艾维斯”被窃一事,他与一批军人搭乘直升机跟上梅森等人。在歇脚时,梅森找来冰块为“艾维斯”降温,阿洛在找寻下一辆货车的时候被布莱诺抓为人质。布莱诺威胁梅森交出“艾维斯”,梅森做了个假的冒充品交给他。维特莱抵达后与布莱诺对峙,因以为布莱诺已持有真品而被迫撤退。梅森与阿洛找到机会夺车逃逸,再度被布莱诺追赶。梅森借由无线电告诉维特莱冒充品的事,维特莱于是命令开火击溃追兵。

梅森与阿洛进到隧道中,原本出了隧道就可以与维特莱会合,却被布莱诺安排的帕斯警长拦住。用来为“艾维斯”降温的冰块早已融化,温度渐渐逼近50 °F(10 °C)。维特莱认定为时已晚,下令军队开火把隧道口炸毁,将“艾维斯”封闭。爆炸的震荡让帕斯不知所措,梅森借用某民众车上的冰块,成功让“艾维斯”降温。阿洛带着众人从逃生孔脱身,殿后的梅森被幸存的布莱诺与手下凡恩拦截,梅森打倒凡恩,而折返的阿洛则将布莱诺刺伤。

梅森与阿洛急忙从逃生孔离开,“艾维斯”在隧道里爆炸,布莱诺当场化为碎屑。事后,梅森与阿洛向维特莱要求奖赏但被拒绝,只好在美丽女护士的搀扶下去静养疗伤。

演员

[编辑]

制作过程

[编辑]

本片的剧本由Drew Gitlin与Mike Cheda编写。1996年4月,Morgan Creek Productions英语Morgan Creek Productions买下了这份待售剧本[3]。1998年6月,公布Morgan Creek Productions与华纳兄弟将合制本片,摄影指导Hugh Johnson英语Hugh Johnson (cinematographer)签约首次担任导演,电影预计于该年秋天开拍[4]。1998年9月,主演斯基特·乌尔里奇[5]小库珀·古丁[6][7]确认担纲主演,月底彼得·佛斯David Paymer英语David PaymerHudson Leick英语Hudson Leick加入演员阵容[7]Caleb Carr英语Caleb Carr受聘改写剧本,但最终没有挂名[7]。1998年10月,本片已在利伯蒂进行拍摄,当地的一家商店被改装成梅森工作的店[8]

影评

[编辑]

根据评论聚合网站烂番茄汇总的79篇评论文章,10%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分数为3.6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这部片在各方面都宣告失败,几乎没有优点可说。”[注 1][9]Metacritic网站上,本片得到“负面评论为主”的综合评分,获得了33/100分(25位影评人)[10]。据美国CinemaScore所进行的调查,观众的平均评价于A+至F间落于“B-”[11]

票房

[编辑]

本片于1999年9月3日(劳动节连假周末)在美国院线上映,首映周末收获570万美元,排名第六[12]。次周末的票房为190万美元,下滑58%,为该周第九名[13]。《综艺杂志》形容本片的票房仿佛也被冻结了一样[13]。至下档时,根据Box Office Mojo,本片的全美总票房为11,263,966美元[1]

本片被视为票房炸弹Filmsite.org英语Filmsite.org估计本片蚀本6400万美元[注 2][2]

备注

[编辑]
  1. ^ 原文:Claiming it fails on every level, critics had almost nothing good to say about this movie.
  2. ^ 相当于2023年的1.215亿美元。

脚注

[编辑]
  1. ^ 1.0 1.1 1.2 1.3 Box Office Mojo上《Chill Factor》的资料(英文)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2. ^ 2.0 2.1 Dirks, Tim. Greatest Box-Office Bombs, Disasters and Film Flops of All-Time. Filmsite.org英语Filmsite.org. AMC.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3. ^ Galloway, Stephen. Morgan Creek ready to 'Chill'.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996-04-08 (美国英语).  Nexis Uni 3SJF-BK50-006P-R2TD-00000-00
  4. ^ Karon, Paul. WB, Morgan Creek add to deal. Variety. 1998-06-25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5) (美国英语). 
  5. ^ Roman, Monica. Ulrich ready to ‘Chill’. Variety. 1998-09-02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2) (美国英语). 
  6. ^ Karon, Paul. ‘Chill’ in air for Gooding. Variety. 1998-09-14 [2024-06-25] (美国英语). 
  7. ^ 7.0 7.1 7.2 Karon, Paul. Thesp trio warms up for Morgan Creek’s ‘Chill’. Variety. 1998-09-30 [2024-06-25] (美国英语). 
  8. ^ Muttalib, Bashirah. Location News. Variety. 1998-10-29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5) (美国英语). 
  9. ^ 烂番茄上《恐怖因素》的资料(英文)
  10. ^ Metacritic上《恐怖因素》的资料(英文)
  11. ^ 需在“FIND CINEMASCORE”下面的搜索框输入电影原名“CHILL FACTOR”,页面会自动显示评分:CinemaScore. CinemaScore. [202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英语). 
  12. ^ Klady, Leonard. ‘Sixth Sense’ takes fifth, powers holiday. Variety. 1999-09-07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25) (美国英语). 
  13. ^ 13.0 13.1 Klady, Leonard. ‘Stigmata’ bleeds B.O.. Variety. 1999-09-13 [2024-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14)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