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社子 (台北市大字)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後港墘

社子,原写为社仔,是台北市士林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区西南部。约是“社子次分区”东南半以及“后港次分区”除南端以外部分。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社子次分区的福顺里不含西南端、富光里不含南端、葫东里、葫芦里、社子里、社新里、社园里、永伦里不含西南部,以及后港次分区的承德里西北大半部、福华里西北半部、前港里、百龄里、福中里、后港里不含最北端,另包括街上次分区的义信里西部边界地带、福德里西南部边界地带、福佳里西南部边界地带。[1][2]

历史

[编辑]

台湾日治前期,社子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社仔庄”,隶属于芝兰一堡。该庄北、东及东南隔基隆河洲尾庄福德洋庄士林街大直庄为界,南边隔基隆河分流番仔沟与大龙峒街番仔沟庄为界,西边隔淡水河三重埔庄为界,西北边溪洲底庄[1]

当时的基隆河在该地区河道与今日不同:自三脚渡开始,[3]河道先转向东北再绕弯道转向东南东,然后再绕弯道转向北再转西北微北,穿越士林街与社仔庄后港墘聚落之间后略为直流,至福德洋庄福德洋聚落西侧后绕大弯转向西微南,再于洲尾聚落南侧附近接回今河道;而整个土名后港墘地区皆与社仔庄其他地区连在一起。[1][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该庄隶属于台北厅,编入第十二区。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1月,第十二区改名“社仔区”。1920年(大正九年),该庄改制并雅化为“社子”大字,下辖小字“社子”、“三角埔”、“渡子头”、“葫芦堵”、“后港墘”,隶属于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1933年士林庄升格为士林街。

战后士林街改制为士林镇,隶属于台北县,小字社子划为“社子里”,三角埔、渡子头合划为“永平里”,葫芦堵划为“葫芦里”,后港墘划为“后港里”[4]。1949年,士林镇与北投镇一并改隶属新成立的草山管理局。1950年随着草山改名为阳明山,草山管理局亦改名为阳明山管理局,士林镇仍隶属之。

1963年9月的超级强烈台风葛乐礼在北台湾降下豪雨,加上石门水库泄洪,导致台北盆地大淹水。灾后政府认为此次水患原因之一是基隆河道太过弯曲,于是推动“基隆河士林段截弯取直工程”。新河道将原本社子岛东南角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东侧的“后港墘”地区自此脱离社子岛,变成被新旧河道包围的狭长小岛。[5]

1968年7月台北市改制为院辖市,士林镇并入成为士林区。1970年代初期修建中山高速公路时将番子沟填平,又将基隆河士林段废河道填平(今基河路全线与士商路-承德路间区域),从此社子岛与台北市主要部分相连而成为半岛,而“后港墘”则与东边的士林福德洋以及南边剑潭的明胜里相连。[5]1990年3月,台北市各区重划,该地区仍隶属士林区。

聚落

[编辑]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社仔、三角埔、渡仔头、胡芦堵、后港墘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4]:178-180

社仔

[编辑]

1946年划为社子里,1974年划出社正、社中2里。1981年自社子里划出社园里。1990年社正里并回社子里,社中与永新里合并为社新里。现为社子、社园、社新3里。

三角埔、渡仔头

[编辑]

1946年划为永平里,1974年划出永新里。1990年永新与社中里合并为社新里,永平里与溪洲底伦等里合并为永伦里。现为社新、永伦2里相接部分。

葫芦堵

[编辑]

1946年划为葫芦里,1973年划出葫东、福顺、海光3里。1974年自福顺里划出德信里。1981年自海光里划出富光里。1990年将海光里并入富光里,将德信里并回福顺里。现为葫芦、葫东、富光、福顺4里。

后港墘

[编辑]

1946年划为后港里,1973年划出福中、前港2里。1974年自后港里划出景佑里,自福中里划出福华里。1981年自前港里划出承德里,自福中里划出百龄里。1990年将景佑里并回后港里。现为后港、福中、福华、百龄、前港、承德6里。

后港墘在基隆河截弯取直后与社子岛分离[5],该区6里加上邻接之剑潭地区剑潭里分出的明胜里,现称为后港次分区[6]

社子其余部分加上溪洲底和尚洲中洲埔即为现在的“社子岛”,称为社子次分区

交通

[编辑]
三脚渡码头

三脚渡

[编辑]

过去为横渡基隆河往来社子葫芦堵大龙峒剑潭三地的三角渡口,为社子地区重要的联外交通方式。后因基隆河整治改道,码头的交通功能逐渐萎缩,原始的渡口皆已消失。现于后港墘福华里的基隆河新河道畔设有游憩功能的“三脚渡摆渡口”。[7][8][9]

学校

[编辑]

庙宇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2. ^ 2.0 2.1 《台北市士林区行政区域图》,内政部,2007年8月
  3. ^ 郑汉等. 喚起記憶中的碼頭─三腳渡 > 歷史發展. 台湾学校网界博览会.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4. ^ 4.0 4.1 《臺北市志》卷一 沿革志 封域篇. 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1988-06: 178–179,184–185. 
  5. ^ 5.0 5.1 5.2 基隆河西段截彎取直前後航照影像. 中央研究院地图与遥测影像数位典藏计划.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0). 
  6. ^ 臺北市2015年區里界說.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 [2019年2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14日) (中文(台湾)). 
  7. ^ 屈, 文峰. 從舢舨到龍舟 三腳渡口的擺渡人生. 台北画刊 (台北市政府观传局). 2018-06-19, (107年6月) (中文(台湾)). 
  8. ^ 三腳渡歷史. 台湾学校网界博览会.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9. ^ 三腳渡擺渡口. 台北旅游网. 台北市政府观传局.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6)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