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凤鸣岐
彩凤鸣岐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床落霞式古琴,根据琴腹款知制作者为唐朝制琴师雷威。此琴曾为定敏亲王载铨家藏,散失后由九嶷琴派创始人杨宗稷收购,杨宗稷死后由徐圣禅收藏[1]。徐圣禅前往台湾后的1952年,古琴被送往镇海县文化馆,一年后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2],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3]。
形制
[编辑]彩凤鸣岐为落霞式,长124.8厘米,肩宽18.8厘米,额宽16.3厘米,尾宽12.5厘米,厚5.4厘米。漆灰较厚,疑为杨宗稷修补时所上。琴背为栗壳色原漆,并有部分朱漆修补,琴面为朱漆。灰胎为鹿角霜,琴面无断痕,琴背主要为小流水断,琴名处有冰裂断,三、四、五徽处隐现梅花断。[4]
古琴龙池上方为“彩凤鸣岐”四字,据杨宗稷考证与唐代书法家徐浩的字体相同。龙池内有“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指明古琴由唐代蜀中制琴名家雷氏家族所制,为现存古琴中罕见[4]。龙池两侧有收藏者杨宗稷刻写的行书鉴藏,雁足间有两段题刻,右侧用楷书记叙了杨宗稷与定敏亲王后人毓朗关于此琴的对话,左侧用行楷刻有赠毓朗的诗歌[5]。
历史
[编辑]杨宗稷在《琴学丛书》中根据“彩凤鸣岐”的琴名认为该琴可能最初为皇家收藏,后通过嫁妆赏赐有功的皇亲国戚,此说获得定府后人毓朗证实,并指该琴为定府“行有恒堂”所藏最好的琴。庚子之乱时,琴被掠走,后由杨宗稷从一位女子手中购得。在一次纪念张百熙的聚会中,毓朗听闻杨宗稷的琴声与自家曾藏古琴相近,查看后方知杨宗稷手中的琴正是自家流出的“彩凤鸣岐”,这段经历后被杨宗稷刻于琴背,并详细记叙在《琴学丛书》中[4]。
1932年杨宗稷去世前,在杨宗稷的学生,浙江镇海县人虞和钦促成下,包括彩凤鸣岐和鸣凤、来凰等杨氏收藏的21床古琴被虞的同乡,金融家徐圣禅购得,此后收藏于家乡镇海县东南塔峙东岙(今属宁波市北仑区)的“塔峙圃”中。抗日战争结束后,收藏的21床古琴仍在。徐圣禅原本计划在塔峙圃安度晚年,但时局不遂人愿。由于曾担任第一届国大代表,与国民党关系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徐圣禅离开家乡前往台湾,将所藏古琴留在塔峙圃[6]。
1952年,在土地改革中,由于徐圣禅在镇海县境内已没有后人,塔峙圃被重新分配,古琴由当地农民协会送至镇海县文化馆[注 1]。由于缺乏保管条件,为确保文物安全,1953年,包括彩凤鸣岐在内的14床古琴被移交到浙江省博物馆收藏[2]。21世纪初,由成公亮、丁承运等古琴演奏家对彩凤鸣岐进行了鉴定[7]。
文物展示
[编辑]彩凤鸣岐现位于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太古之音——古琴与中国人的音韵世界”专题陈列中[8],为2009年评选的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9]。2009年时,馆方请来琴家成公亮、丁承运和姚公白使用丝弦弹奏“彩凤鸣岐”和“来凰”二琴录制专辑《凤凰和鸣》[10][11]。另外在2010年11月19日的“凤凰和鸣——浙江省博物馆馆藏唐代雷琴演奏会”上,“彩凤鸣岐”和“来凰”被姚公白、成公亮等多位琴家公开弹奏[12][13][14]。
图片
[编辑]-
琴面
-
底板
-
岳山
-
琴名
-
龙池周围题刻
-
龙池下方题刻
-
断纹
-
雁足和凤沼
-
杨宗稷署名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浙江省博物馆. 唐代古琴“彩凤鸣岐”将在《国家宝藏》里诉说前世今生. 澎湃新闻. 2018-01-19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1).
- ^ 2.0 2.1 王泰栋. 我所知道的 古琴“彩凤鸣岐”身世. 宁波日报. 2018-02-23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 ^ 宁波两件宝贝将亮相央视《国家宝藏》. 宁波日报. 2017-12-26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3).
- ^ 4.0 4.1 4.2 范珮玲. 唐“彩凤鸣岐”七弦琴. 东方博物. 2009, (03).
- ^ 石超. “彩凤鸣岐”琴铭文解读. 杭州文博. 2011, (02).
- ^ 石超. 浙江省博物馆藏唐“彩凤鸣岐”琴(下). 乐器. 2010, (06).
- ^ 古琴“彩凤鸣岐”. 钱江晚报. 2018-01-28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5).
- ^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正式对公众开放.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08-30 [202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03).
- ^ 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揭晓. 浙江在线. 2009-07-24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
- ^ 浙江省博物馆推出《凤凰和鸣》唐琴碟片. www.zhejiangmuseum.com. 2009-09-10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去年年底,浙江省博物馆邀请著名古琴家成公亮、丁承运和姚公白在浙江传媒学院为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两张唐琴录音。经过一段时间的制作,2009年9月,由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两张CD终于制作完成,分别以琴名命名为《彩凤鸣岐》和《来凰》。《彩凤鸣岐》包含如下曲目:成公亮《阳关三叠》、《沉思的旋律》、《洞庭秋思》;丁承运《慨古吟》、《流觞》、《白雪》、《平沙落雁》;姚公白《古风操》、《颐真》、《乌夜啼》。《来凰》包含如下曲目:成公亮《阳关三叠》、《桃源春晓》、《忆故人》;丁承运《慨古吟》、《神人畅》、《归去来辞》、《杏花天》;姚公白《忘忧》、《良宵引》、《屈原问渡》。
- ^ 姚公白、成公亮、丁承运. 《鳳凰和鳴》. 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 2009.
- ^ “凤凰和鸣”古琴演奏会隆重举行. www.zhejiangmuseum.com. 2010-11-22 [202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2).
- ^ "沉睡"古琴放声杭城 香港琴迷千里赴会"凤凰和鸣". 中新网. 2010-11-20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 ^ “凤凰和鸣”还原古琴千年音色. 东方早报. 2010-11-20 [2018-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