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康国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康国乐源自中亚古国康国的乐舞,曾是隋朝九部乐和唐朝十部乐的组成部分。隋七部乐、唐九部乐作 “康国伎”。

南北朝时期流行于粟特人聚居区康国。康国又称飒秣建、萨末鞬,故址在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附近,为自河西走廊西迁的“昭武九姓”所立城邦国之一。周武帝宇文邕于天和三年(568年)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的为皇后,其音乐随其传入中原[1]。隋、唐时入燕乐。歌曲有《戢殿农和正》,舞曲有《贺兰钵鼻始》、《末溪波地》、《农惠钵鼻始》、《前拔地惠地》。乐器有、和鼓、正鼓、铜钹,乐工七人,舞者二人[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隋书·音乐志》
  2. ^ (唐)杜佑通典
  • 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