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马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座便器
A Western flush toilet with a paper seat cover dispenser, waste basket, and toilet brush near the German-Austrian border

马桶,又称便桶粪桶恭桶虎子木马子等,是指承接粪便尿溺厕所用具。马桶的使用方式为坐式,与蹲坑式厕所(也称为蹲式马桶)相对。尿罐、尿壶、尿盆等则仅限于承接尿液。

广义上,马桶可以作为各种厕所的别称,如冲水马桶

来历和意义

[编辑]
孙吴青瓷虎子,南京市江宁区铜井新民金村出土,江宁区博物馆
日本江户时期的夜壶。由于男女生理构造的不同,这种壶状小开口的夜壶仅限男用。

承接小便的器皿最先被直称为“溲器”。在汉代,皇帝使用的便器被称为“虎子”。例如《齐职仪》记载:“侍中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到了唐代,因为避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而改名“马子”,后来演变为“马桶”。[1]

马桶是承接秽物的容器。用器物做马桶、尿盆有轻蔑侮辱之意。例如《史记》载“沛公不好,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用贵重材料制造便器也是奢侈的代表。例如《宋史》记载,宋太祖见了孟昶用七宝装饰的溺器,评价为:“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并“摏而碎之”。

古代和近代

[编辑]
日本江户时期的“便器”马桶

古代、近代的马桶一般为桶状,有盖以便隐藏臭气。木制马桶最为常见,但要经过涂漆等防水处理以免渗漏;也有陶瓷、金属等制的。这些马桶都需要不时倾倒和清洗。使用体形轻薄的马桶还要当心,否则会偶尔坐不稳甚至倾倒。

清朝故宫中的皇室成员,入厕使用木衬锡、锡或瓷的有盖马桶,称为官房。使用者坐在开圆口的便凳上,下置官房。在过去的上海,清洁夫(清洁工人)每天早晨拖粪车到各个街巷上,供住户清空马桶。[2] 当时“倒马桶”是人们最讨厌的家务活之一。

2009年拍摄的,南京最后一位倒马桶工人的推车

还有人专门从事清洁马桶的职业,但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从事此类职业的工人基本绝迹[3]

1830年代的欧洲椅式便桶

近现代时期的欧洲,平民一般使用夜壶,富人阶层则使用带有精致装饰的椅式便桶,由于隐私与卫生的关系,一般上椅式便桶会放置在一个小房间内作为厕所使用。而排泄物会被倒进离家最近的街道的排水沟里。

现代

[编辑]
冲水马桶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现代的马桶,那时技术能够烧制需要2000度才能烧制出的的陶瓷,这种陶瓷能够承受强大的压力。最初的木质马桶容易漏水,硬度不够;石头和铅制,用沥青、松脂和蜡来密封缝隙塑料的马桶制作复杂,表面孔洞多,容易滋生细菌,同时体积笨重;塑料太贵且硬度不够,木材的防水能力差,容易开裂,石材表面孔洞多,容易滋生细菌,同时体积笨重;玻璃制作工艺复杂,同时容易开裂;金属泡在水里容易生锈,即使是不锈钢。第三次工业革命后,1964年,一位美国人Arnold Cohen,为了方便照顾他患病的父亲,研发出一种集冲洗和烘干为一体的高级坐浴设备并申请了专利,正式宣告智能坐便器品类诞生。二十世纪后半叶,日本TOTO株式会社从Arnold Cohen手里买下专利,并经过二度开发,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座圈加热、暖风烘干、除臭等新功能,使得新的产品变得易用而智能。在现代,除了尚未接通上下水管道的地区还使用上述传统马桶之外,马桶一般指坐式的冲水厕所。和旧式马桶一样为坐式,但粪尿通过冲水从下部排空,免去了倾倒和清洗。

现代坐便器。反复使用的坐便器用不锈钢搪瓷制造,以便于清洗消毒;一次性的则多为塑料制作

另外,因卧床而不能正常如厕者使用的垫在臀下的扁平的坐便器,有时也被称作马桶。

尿盆

[编辑]

尿盆又称尿壶等,功能与马桶类似,但只用来承接尿溺。旧时的尿壶经常在晚间置于卧室内,以便人们不出温暖的卧室就可小便,因此也称夜壶。

欧洲的陶瓷尿盆,男女均可使用。

欧洲直到19世纪使用的尿盆一般为陶瓷制的有盖碗形,平时置于卧室床下。冲水厕所出现以后被逐渐淘汰。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云麓漫钞·卷四》:马子,溲便之器也。本名虎子,唐人讳虎,始改为马。
  2. ^ [ 旧上海的“粪大王”和“倒老爷”]
  3. ^ 南京剩最后一个职业倒马桶人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