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例
年例,又称“年宵”,取“年年有例”之意,是粤西地区(特别是茂名、湛江一带)盛行的一种集祭祀、欢庆、宴客为一体的节日庆典活动,主要于每年春节前后的一两个月内举行,民间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茂名年例、吴川年例先后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
起源
[编辑]年例的具体起源已不可考,但在清代时已十分盛行。据清朝光绪年间《茂名县志》记载:“二月祭社分内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3]
日期
[编辑]各地年例时间不一,一般以村落或土地神庙的“神社”作为单位,大部分集中在农历正月至二月内举行,部分村庄会在秋收之后举办年例,被称为“返秋(翻秋)年例”。
流程
[编辑]年例一般分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三个阶段,历时一天或三天不等,一般由各自然村或宗族组织,以庙宇或宗祠作为主要活动中心。年例所需费用则由各家按人数募集。
起年例
[编辑]由村内德高望重的前辈在寺庙内举行请神仪式后,把庙中供奉的神像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神轿之内。
正年例
[编辑]“游神”、“摆宗台”(“摆醮”、“摆盅”)是年例活动的核心项目。各村按预定线路将奉祀神祗巡游全境,以保境安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游神队伍通常伴随舞狮、舞火龙、武术表演、飘色、跳花棚等活动,场面甚为壮观。各家各户把准备的“三牲”供奉在宗台上,待神祗到达进行祈福仪式,燃烧鞭炮。当日各户张灯结彩,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好友,谓之“吃年例”,宴席多为流水席,到场的客人越多,主人家便越有面子。村内亦会举行粤剧、木偶戏演出或文艺晚会等活动供村民欣赏。
年例尾
[编辑]村民将巡游全境后的神祗送回庙中,代表“年例期”就此结束。也有部分村落有“押舟”或“封船”(烧纸船)的习俗,将封载着不顺意之事的纸船火化掉,寓意消除厄运、合境平安。
现状
[编辑]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例”活动因“文化大革命”破除封建迷信活动而被废除,至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得以恢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及粤西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一些传统风俗在部分地区正在逐步消失,民间信仰也逐渐淡化[4]。年例设宴的大操大办,亦被批评“容易造成攀比之风、导致铺张浪费”[5]。
因防控新冠肺炎需要,各地“年例”活动在2020年至2022年停办。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发布茂名年例等7项目上榜 文艺精品 南方网. news.southcn.com.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 ^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并公布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www.gd.gov.cn.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 ^ 年例(茂名年例).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 ^ 羊村传播©. 年例:消逝的乡情盛会. www.huxiu.com. [202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0) (英语).
- ^ “年例”:这个“面子”究竟有多昂贵?.[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