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淄青节度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平卢军节度使

淄青节度使,全称淄青平卢节度使,是唐朝在今山东地区设置的节度使,762年—819年和882年—903年割据山东。

成立

[编辑]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驻守营州辽宁朝阳)的平卢节度使徐归道的裨将侯希逸,不愿叛唐,遂与安东都护王玄志袭杀徐归道,归顺朝廷。乾元元年(758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病死,部将李怀玉杀王玄志之子,推大将侯希逸为节度使,朝廷勉强同意。上元二年(761年),侯希逸见平卢难守,南下山东,攻陷青州。宝应元年(762年)五月,以平定安史之乱功封平卢、淄青二镇节度使,统领青、淄(治今山东淄川)、齐(治今山东济南市)、沂(治山东临沂)、密(治今山东诸城)、海(治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之州。[1]

李氏割据

[编辑]

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外出打猎,军士闭门不纳,推举兵马使李怀玉为帅,希逸只好奔归长安,唐朝任命李怀玉为平卢、淄青节度使,[2]受赐名李正己。[3]

大历十年(775年),田承嗣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李正己上表讨之,并联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使朱滔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等八道兵马会攻田承嗣,五月十五日,李正己部攻占德州(今山东陵县),九月,李宝臣和李正己在枣强会兵,进围贝州(今河北清河西北)。田承嗣见势不妙,暗中勾结李正己,于是李正己按兵不动。河南诸道兵亦不敢进攻。是年十二月,田承嗣上表称罪,事遂不了了之。大历十二年(777年),汴宋节度使李灵曜叛变,李正己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州等五州,加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将首府迁至郓州(今山东东平东北),诸割据藩镇中实力最坚强。[4]

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封锁消息,自领军政。八月始发丧,请袭父位,唐德宗不许。李纳派高彦昭守濮阳。十月,李纳攻打宋州(今河南商丘县),遣其将王温会同魏博将信都承庆共攻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徐州刺史李洧率兵抵抗,朝廷命宣武节度刘洽(刘玄佐)与神策将曲环增援李洧,大败之,打通东南漕运。高彦昭投降刘洽后,李纳一怒之下,将彦昭的妻子全部杀害。李纳为刘洽所围困,乃登城见刘洽,请求自新。宦官宋凤朝说李纳穷蹙,不必再给机会。于是李纳突围,退回郓州。朱滔再遣兵马使承庆等前去救援李纳,击败刘洽。刘洽退守濮阳[5]

建中三年(782年)底,朱滔自称冀王,魏博田悦称魏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四镇歃血为盟,以朱滔为盟主。朝廷命令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兼平卢淄青节度使,专讨李纳。李希烈乘几率所部三万人移居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市)。李希烈未讨伐李纳,反而暗中和李纳勾结,与河北三镇来往频繁,自称建兴王。[5]兴元初年(784年),皇帝下诏,招抚李纳,恢复平卢节度使,授检校工部尚书,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陇西郡王贞元八年(792年)李纳卒,其子李师古袭位。[3]

李师古掌权时,专横暴戾,但因畏惮朝中宰相杜黄裳,“终身不敢失节。”李师古欣赏张籍,欲征辟为幕僚,张籍作《节妇吟》委婉拒绝。又重用高沐李公度等人,境内和平。元和元年(806年)闰五月一日,师古病死,临死前召亲近高沐、李公度等曰:“即我不讳,欲以谁嗣?”二人无言以对。师古又说:“岂以人情属师道邪?彼不服戎,以技自尚,虑覆吾宗,公等审计之。”李师古死后,李公度密不发丧,李师道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为李师古家奴密迎得立,任平卢淄青节度使。[3]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拂晓,派刺客杀武元衡于靖安坊东门。又袭杀御史中丞裴度,裴度堕入沟中得活。[6]

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讨平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元和十三年(818年)李师道、王承宗吴元济败,大惧,数次上表请赦元济,朝廷不准。[7]元和十三年(818年)秋,“下制罪状李师道,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讨之”,朝廷挟讨平淮西之声威,发五道兵讨淄青,韩弘“自将兵击李师道,围曹州(今山东菏泽)”,[8]郑权破淄青兵于齐州,田弘正破淄青兵于东河。李师道大将刘悟在潭赵驻营,李师道多次催其出战。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刘悟深夜发动兵变,率兵趋至郓城西门,士兵砍下李师道父子首级,传首京师。[9]

分割

[编辑]

李师道灭亡后,淄青节度使一分为三。郓、曹、濮三州为天平节度使,淄、青、齐、登、莱五州仍为淄青平卢节度使,沂、海、兖、密四州为泰宁节度使[10]819年到882年,淄青平卢节度使基本上成为听命于中央的节度使。黄巢之乱后,882年,王敬武王师范父子逐安师儒,又据淄青割据,903年,为朱温所灭。[11]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平卢军节度使废,原辖各州直属中央。[12]辽入主中原后,在大同元年(947年)正月复设平卢军节度使,任命杨承信为节度使。[13]未久为后汉所据。同年六月,后汉复置平卢军节度使,[14]辖青、登、莱、淄四州。

历代节度使

[编辑]

辖区

[编辑]

前期

[编辑]
  • 青州(治今山东青州市),762年—777年、784年—788年首府
  • 淄州(治今山东淄川
  • 齐州(治今山东济南市
  • 沂州(治山东临沂
  • 密州(治今山东诸城
  • 海州(治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 登州(治今山东蓬莱
  • 莱州(治今山东莱州市
  • 曹州(治今山东菏泽
  • 濮州(治今山东鄄城
  • 兖州(治今山东兖州市
  • 郓州(治今山东东平),777年—784年、788年—819年首府

短期暂领

[编辑]

分割后

[编辑]
  • 青州,首府
  • 淄州
  • 齐州
  • 登州
  • 莱州
  • 棣州(828年增)

五代

[编辑]
  • 青州,首府
    • 下辖7县:益都县(郭县)、临淄县、博兴县(旧称博昌县,923年改名)、寿光县、千乘县、临朐县、北海县
  • 淄州
    • 下辖4县:淄川县(郭县)、长山县、高苑县、邹平县
  • 登州
    • 下辖4县:蓬莱县(郭县)、牟平县、文登县、黄县
  • 莱州
    • 下辖4县:掖县(郭县)、莱阳县(旧称昌阳县,923年改名)、即墨县、胶水县
  • 棣州(918年别属天平军节度使)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侯希逸传》
  2. ^ 《旧唐书·本纪第十一代宗》
  3. ^ 3.0 3.1 3.2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八籓镇淄青横海》
  4. ^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一》
  5. ^ 5.0 5.1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三》
  6. ^ 《旧唐书·本纪第十五宪宗下》
  7. ^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五》
  8. ^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
  9. ^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
  10. ^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三月,戊子,以华州刺史马总为郓、曹、濮等州节度使。己丑,以义成节度使薛平为平卢节度、淄、青、齐、登、莱等州观察使。〔自是之后,淄青专平卢之号,而郓寻赐号天平军矣。〕以淄青四面行营供军使王遂为沂、海、兖、密等州观察使。”
    “兖海,号泰宁军。”
  11.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二·王敬武传》
  12. ^ 《旧五代史·卷84·晋少帝纪三》
  13. ^ 《资治通鉴·卷286·天福十二年》
  14. ^ 《旧五代史·卷100·汉高祖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