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巴勒斯坦人民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勒斯坦人民党
حزب 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
总书记巴萨姆·萨利希
创始人巴希尔·巴尔古提
成立1982年2月
分裂自约旦共产党
意识形态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
左翼民族主义
两国方案
政治立场左翼
国内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替代(2006年—2007年)
民主联盟名单英语Democratic Alliance List(2016年—?)
国际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国际人民大会
立法委员会
1 / 132
官方网站
www.ppp.ps
巴勒斯坦政治
政党 · 选举

巴勒斯坦人民党阿拉伯语:حزب الشعب الفلسطيني,Hizb al-Sha'b al-Filastini)是巴勒斯坦的一个左翼政党,成立于1982年2月,原名巴勒斯坦共产党

历史

[编辑]

巴勒斯坦人民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成立的社会主义工人党英语Socialist Workers Party (Mandatory Palestine),巴勒斯坦共产党于1923年正式成立。成立初期该党主要是犹太人,不过该党持有反犹太复国主义立场,[1]并且支持阿拉伯人,该党认为犹太复国主义是与英帝国主义结盟的犹太资产阶级运动。该党还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建立定居点,巴勒斯坦共产党也反对以色列总工会。[2][3]巴勒斯坦共产党很快就加入共产国际。1920年代中期,该党开始招募阿拉伯人党员。第一位阿拉伯人于1924年加入该党。1925年,该党已有八名阿拉伯人党员。[4][5]1943年该党分裂,一些阿拉伯人党员于1944年成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联盟英语National Liberation League in Palestine[6]巴勒斯坦共产党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联盟起初都反对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但在苏联认可该决议后两党也接受了该决议。[7]1947年10月,巴勒斯坦共产党更名为以色列共产党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共产党又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联盟合并。[8]

阿以分治后,约旦河西岸并入约旦,居住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共产党党员遂转而加入约旦共产党

1982年2月,约旦河西岸的约旦共产党党员举行会议,决定脱离约旦共产党以及重新建立巴勒斯坦共产党,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确立了合作关系。1987年,该党加入巴解组织。同年4月,进入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9]

1991年,在经历苏联解体之后,该党领导人巴希尔·巴尔古提决定将该党更名为巴勒斯坦人民党并疏远马列主义,期望能通过放弃反对宗教的共产主义来团结更多巴勒斯坦民族解放力量和重塑在穆斯林世界中的政党形象。但是该党仍然自称为巴勒斯坦共产主义运动的延续,并积极参加国际共产主义会议,许多党员也依然坚信马克思主义。[10]

该党支持奥斯陆协议,并且批评和谴责在和平进程中任何倒退的行为。同时捍卫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目标。[10]

2002年,穆斯塔法·巴尔古提成为新的总书记,同时退出了曾经参与创立的巴勒斯坦民族倡议。

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选举中,该党获得1个席位,当选立法委员会委员是巴萨姆·萨利希(该党现任总书记)。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Hen-Tov, Jacob. Communism and Zionism in Palestine During the British Mandate.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74. ISBN 9781412846899 (英语). 
  2. ^ Younis, 2000, p. 117.
  3. ^ Bernstein, 2000, p. 218.
  4. ^ Israeli, G. Z. MOPS-PCP-MAKI. Tel Aviv: Am-Oved. 1953: 29. 
  5. ^ Hen-Tov, Jacob. Communism and Zionism in Palestine: The Comintern and the Political Unrest in the 1920s.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74: 48 [1 December 2017]. ISBN 9781412819978. 
  6. ^ Beinin 40, 42
  7. ^ Beinin45-48
  8. ^ Beinin 52
  9. ^ Gresh, Alain. Review: Palestinian Communists and the Intifadah. Middle East Report, No. 157, Israel Faces the Uprising. (Mar - Apr., 1989), pp. 34-36. Gresh argues that the inclusion of PCP into the PLO leadership indicated an increased influenc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intra-Palestinian politics.
  10. ^ 10.0 10.1 "Interview with Palestinian People's Par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l-Thawra Eyewitness

参考书目

[编辑]
  • Bashear, Suliman (1980). Communism in the Arab East: 1918–28. London: Ithaca Press.
  • Bernstein, Deborah S. (2000). Constructing Boundaries: Jewish and Arab Workers in Mandatory Palestine. SUNY Press. ISBN 0-7914-4539-9
  • Beinin, Joel (1990). Was the Red Flag Flying There?: Marxist Politics and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in Egypt and Israel, 1948-1965.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Connell, Dan (2001). Rethinking Revolution: New Strategies for Democracy & Social Justice: The Experiences of Eritrea, South Africa, Palestine and Nicaragua. The Red Sea Press. ISBN 1-56902-145-7
  • Kawar, Amal (1996). Daughters of Palestine: Leading Women of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Movement. SUNY Press. ISBN 0-7914-2845-1
  • Younis, Mona M. (2000). Liber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The South African & Palestinian National Movement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ISBN 0-8166-3299-5
  • Ran Greenstein. "Class, Nation,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 The Anti-Zionist Left in Israel/Palest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ternational Labor and Working-Class History, Volume 75, Issue 1, Spring 2009, pp. 85 – 10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