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攀蜥
外观
(重定向自宜兰龙蜥)
吕氏攀蜥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纲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亚目: | 鬣蜥亚目 Iguania |
科: | 旧大陆鬣蜥科 Agamidae |
属: | 龙蜥属 Diploderma |
种: | 吕氏攀蜥 D. luei
|
二名法 | |
Diploderma luei (Ota, Chen, and Shang, 1998)
|
吕氏攀蜥(学名:Diploderma luei),又名吕氏龙蜥,为台湾特有种动物,农委会依据野生动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贵稀有野生动物。行政院农委会于2008年7月2日公告修正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吕氏攀蜥便是新增名单之一,为台湾最晚发现的攀木蜥蜴物种。[1][2]
本物种学名的种小名是为了纪念吕光洋博士对台湾生物研究的贡献,尤其在两生爬行动物上的着墨。成为台湾研究人员的姓氏,首度出现在两栖爬虫动物学名上的例子。[3]
描述
[编辑]体长可达10公分,全长最大约27公分。体色以绿色为主,口腔外缘呈微黄色,尾巴中后段呈红褐色。成蜥头部两侧有一由吻端开始,横过眼睛之黑带。
雌雄二性差异明显。雄蜥具明显之鬣鳞及喉垂,唇部周围及颊部常带有浅蓝色,背部有大面积的黑色或暗褐色区块,体侧黄绿色纵带较雌体明显;雌体则为较均一之绿色,但少数雌性个体体背有暗褐色宽纵带。[4]
习性
[编辑]树栖日行性,主食为昆虫或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出没于树林边缘,可以上午观察到在森林边缘空旷处活动。卵生,每次可产卵4至6枚。尾部不会自割。
有明显领域性,当外物接近时,雄性个体有喉部扩张,做出持续俯卧撑的吓阻行为。[4][5]
栖地
[编辑]吕氏攀蜥为1998年定名的台湾特有种蜥蜴,生活于台湾本岛东部1100至1800米的中海拔山区,目前只有宜兰有发现纪录。
参考资料
[编辑]- ^ 台灣生命大百科.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 ^ 環境資訊中心.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3).
- ^ 科技大觀園.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 4.0 4.1 呂氏攀蜥 Japalura luei (Ota, Chen, and Shang, 1998). 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TaiBIF) (中文(台湾)).
- ^ 吕氏攀蜥 Japalura luei (Ota, Chen, and Shang, 1998).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