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言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子游
言偃像(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子游,亦称言游,又称叔氏,春秋末吴国(籍贯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尊称言子

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和子夏同列孔门十哲的文学科,且精通礼乐,能行礼乐之教。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1]。子游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唯一南方人,后学成南归,道启东南,被誉为“南方夫子”。

论语中之子游

[编辑]

《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孔子的说法一方面是惋惜子游大材小用,一方面是对子游能行礼乐表示欣慰。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语译:子游向孔子请问孝道。孔子回答说:“现在一般所谓的孝顺父母,认为只要做到养活父母,就算是尽孝了。如此说来,人饲养犬马等动物时,也一样供给它们食物,如果不以恭敬之心侍奉父母,那和养动物又有何区别呢?”

孔子论孝重在一个“敬”字,养而能敬,才算合了孝的内外之道于一体。

“大同”说

[编辑]

对中国政治文化有深远影响的“大同”说,即源于《礼记 礼运》中孔子与子游的一段对话,后世称为《礼运大同篇》。新儒家宗师熊十力在其著作《原儒》、《乾坤衍》中据此认为子游独得孔子政治哲学的真传。

历代追封

[编辑]

参看

[编辑]
  1. ^ 论语·阳货: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