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游曲
外观
嬉游曲(意大利语:divertimento,英语:divertimento,德语:Divertimento),或称娱兴曲[1],是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的乐种,亦有人将之视为轻组曲[需要解释](尚有争议)[2]。嬉游曲的主要用途是上层阶级与宫廷生活(主要是在奥地利)的娱乐、社交、庆祝场合,相对于小夜曲是用于室外的演奏,嬉游曲主要是用在室内的演奏。
语源
[编辑]嬉游曲的语源来自于意大利文的"divertire",有使人欢乐、消遣的意思。
沿革
[编辑]上述应用在巴洛克时期社交场合的音乐,在当时被称为“餐桌音乐”(德语:Tafelmusik),许多作曲家都有这样的作品。这个传统在古典时期继续,其名则改称为嬉游曲、小夜曲(serenade)、夜曲(notturno)、卡萨欣(cassation)等,但内容实际的差别不大[3]。
在十八世纪,海顿与莫扎特都写过大量的嬉游曲。嬉游曲形式到了十九世纪就很少有人使用,直到二十世纪初室内乐以及复古风吹起,才有一些现代作曲家又尝试嬉游曲的写作。
音乐特色
[编辑]作为小型室内合奏器乐曲,它的乐器组成、乐章数目以及曲式都十分自由。合奏人数通常在三到八人之间,通常由三到十个小乐章构成,而典型的古典时期嬉游曲多以五乐章居多。以莫扎特嬉游曲K. 251为例,其中的五个乐章分别为快板、小步舞曲、慢板、小步舞曲、快板。至于最后的进行曲乐章,则是供户外演出时乐团退场之用[4]。
嬉游曲的曲式通常以舞曲(尤其是小步舞曲)、进行曲、变奏曲、奏鸣曲式等为主,并没有严格限定。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
著名作品
[编辑]- 巴托克·贝拉,嬉游曲,作品号Sz. 113。
- 沃夫冈·阿玛迪斯·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写给弦乐四重奏的D大调嬉游曲,作品136/125a “第一号萨尔兹堡交响曲” Divertimento for string quartet in D major,K136/125a “Salzburg Symphony No.1”。
参考资料
[编辑]- 参照
- ^ 曾瀚霈 2010,第114页.
- ^ 曾瀚霈 2010,第118页.
- ^ Pauly 1965,第162页.
- ^ Pauly 1965,第163页.
- 期刊
- 曾瀚霈. 李婧慧 , 编. 論樂種、曲式與架構 [On Musical Genres, Forms and Architectonics] (PDF). 关渡音乐学刊 (台北市: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 2010, (12). ISSN 1814-1889 (中文(台湾)).
- 专书
- Pauly, Reinhard G. 9. Hitchcock H., Wiley (编). Music in the Classic Period. Chamber Music, Divertimento, Serenade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65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