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未来联盟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2年10月14日) |
奥地利未来联盟 Bündnis Zukunft Österreich | |
---|---|
领袖 | 约瑟夫·布赫尔 |
成立 | 2005年4月3日[1] |
总部 | Volksgartenstraße 3/5 A-1010 Vienna |
意识形态 | 社会保守主义[2] 民族保守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3] 右翼民粹主义[4][5][6][7] 欧洲怀疑主义 |
政治立场 | 右翼[8] |
官方色彩 | 橘色 |
国民议会: | 0 / 183 |
联邦议会: | 0 / 62 |
欧洲议会: | 0 / 18 |
官方网站 | |
[1] | |
奥地利政治 政党 · 选举 |
奥地利未来联盟(德语:Bündnis Zukunft Österreich,BZÖ)是由约尔格·海德尔与其他奥地利自由党成员于2005年4月3日所成立的奥地利右派保守主义政党。2009年4月6日,党大会选出约瑟夫·布赫尔(Josef Bucher)为新任党魁。
由于未来联盟在其成立后不久的联邦选举中表现不佳,许多评论家认为该党将在2006年奥地利大选后消失。然而,该党在该次选举中获得4.1%的得票率,拿下7席国民议会议员席次。2006年6月,彼得·威斯腾塔勒(Peter Westenthaler)就任党魁,但在2008年8月因伪证定罪而辞职。海德尔在2008年8月30日重新担任党魁,并成为2008年奥地利大选的奥地利总理参选人。该党得票率在本次选举提升至10.70%,国民议会席次从7席增加至21席。
该党初期的党魁与政纲都变动频繁。直到布赫尔就任后,该党在维也纳举行第一次“联盟政纲”(Bündnisprogramm)设立,由600名党代表公开投票。该党目前的政治倾向为“右派自由主义”(rechtsliberal),主要代表中产阶级。
为了展现党的不同,党徽在2011年1月30日克恩顿党大会更换成简单的橙色矩形加上党名简称,并开始发起新运动“已付够了!”(Genug gezahlt!)[9],代表厌烦负担新税(如欧盟支援希腊的金融安全网)的纳税人已经付够了。 [10]
成立
[编辑]约尔格·海德尔在自由党内与海因茨-克里斯狄安·史特拉赫、安德雷亚斯·莫尔泽(Andreas Mölzer)、爱华德·史塔德勒(Ewald Stadler)等人的严重分歧导致未来联盟的诞生。2005年4月3日,该党党章依照奥地利法律存放在联邦内政部,隔天正式宣布成立。
2005年4月6日,该党党章发表于《维也纳报》(Wiener Zeitung)的正式公报,首次大会在4月17日于萨尔兹堡举行,确立该党纲领。
未来联盟是奥地利第二共和第一个未参与任何选举就进入执政联盟的政党。在与奥地利人民党的执政联盟中,未来联盟获得副总理和两个部长职位。
党魁
[编辑]- 约尔格·海德尔:2005年–2006年
- 彼得·威斯腾塔勒:2006年–2008年
- 约尔格·海德尔:2008年8月–2008年10月11日
- 史蒂芬·佩兹纳(Stefan Petzner):2008年11月12日–2008年11月19日
- 赫伯特·薛伯纳(Herbert Scheibner):2008年11月19日–2009年4月26日
- 约瑟夫·布赫尔:2009年4月26日–现今
党员
[编辑]2005年4月17日第一届党大会,海德尔被选为党魁。奥地利副总理与基础建设部长休伯特·戈尔巴赫(Hubert Gorbach)担任党团主席,海克·特雷莫(Heike Trammer)与卡琳·加斯汀格(Karin Gastinger)担任副手。国民议会议员及前自由党秘书长屋维·绍伊希(Uwe Scheuch)担任发言人。2006年9月24日,卡琳·加斯汀格离开未来联盟。
其他重要成员有:
然而,上述成员只有赫伯特·薛伯纳辞去自由党党员,其他人都还保有两党党员身份。但在自由党宣布他们不接受任何同时加入其他政党的党员后,自由党临时党魁希尔马·卡巴斯(Hilmar Kabas)在2008年4月7日开除海德尔党籍。另外,自由党克恩顿州领袖马丁·史特鲁兹(Martin Strutz)及前党团主席库尔特·绍伊希(Kurt Scheuch)也同样遭到开除党籍。卡巴斯表示任何为其他政党党员的人将取消自由党党员身份。
政策
[编辑]未来联盟自称是“摆脱意识形态但有远见且注重传统价值”。但部分政策与自由党截然不同[11]
- 增加直接民主制
- 由民族国家组成的欧洲
- 限制一个班级中母语为非德语的学生比例不得大于30%
- 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而是维持欧洲伙伴关系。
- 在欧盟内建立一个包括奥地利的“核心欧洲”
- 支持社会市场经济
- 企业的就业与环境规范最小化
- 引进托宾税
- 支持小型企业
- 引进统一税率25%的企业税
- 提高政府的研发支出并增加20%以上的研究奖励给予小型与新成立研究公司
- 提高职业教育地位
- 引进单一税
- 托儿减税
- 欧盟层级的绿色税收转移
- 严格控制移民
- 奥地利中立地位的公民投票
- 6岁至15岁儿童的综合学校
- 义务学前教育
- 儿童与移民的义务性德语课程
- 支持有机农业
- 农业再国有化
- “公平且严格”的庇护法律
- 建立绿卡制度做为移民程序的一部分
- 二分国民议会、联邦政府、州议会、联邦州政府
- 取消义务兵役制并由志愿军代替
- 增加支持青少年义工
- 联邦范围内统一的未成年人保护条款
走向中间偏右新道路
[编辑]在海德尔过世后,未来联盟必须找出新的道路。2008年10月,议会主席布赫尔表示希望将党转至中间偏右路线。[12]
2009年3月的萨尔兹堡地方选举,该党只获得3.7的得票率未能进入州议会,而克恩顿地方选举,该党获得44.9的支持率继续执政。
2009年,爱华德·史塔德勒、格哈德·胡伯(Gerhard Huber)和克里斯多福·哈根(Christoph Hagen)分别成为下奥地利、提洛州、福拉尔贝格州党主席。
但在秋天,该党在福拉尔贝格与上奥地利地方选举只获得1.2%和2.83%的支持率(其中海德尔之姐乌尔苏拉·哈布纳是上奥地利州首位候选人),无缘进入州议会。 [13]
2009年10月15日,该党表示其政治立场为中间偏右,表达他们比奥地利自由党更为温和的立场。未来联盟定义自身为经济自由主义与社会保守主义。
近期政纲的一项改变是支持引进类似美国的绿卡制度以限制移民,相较之下,右派自由党尚未提出可行的移民政策。
该党方向产生变化的重要里程碑是2009年12月16日的克恩顿党员脱党行动。部分克恩顿党部脱党(对布赫尔的新方向感到失望)并改名为克恩顿自由党。未来联盟克恩顿党部在2010年1月30日成立。 [14] [15] [16]
2010年5月2日,未来联盟于维也纳召开会议,制定党纲并经公开投票通过。
其中,中小企业、公民与政治权、停止各州的强制成员身份和个人自由是未来联盟的主要议题。该党反对新税并支持更多改革。 [17]
施蒂利亚州选举,该党拿下2.98的得票率。吉拉德·格罗兹(Gerald Grosz)为首位候选人。
2010年维也纳州选举,该党提名沃尔特·松莱特纳( Walter Sonnleitner)为首位候选人,测试新的右派自由主义路线。该党得票率为1.33%。格罗兹随后批评这项结果,并开始担忧下次大选。 [18]
2011年1月7日,布赫尔表示格罗兹随时可离开,格罗兹随后表示他们对于“中间偏右中产阶级路线”已达成共识。 [19]
布赫尔与格罗兹之后在社会役(Zivildienst)议题上充分合作,他们提出“公民协助”(Bürgerhilfe)的政策,主张志愿者可获得1300欧元补助与税收优惠,并且更容易进入公务部门,使得这项政策将吸引志愿者参与。 [20]
与其他政党的同异
[编辑]虽然该党常被认为与自由党同样为极右派,但两者有着些许不同。
自由党与未来联盟都是欧洲怀疑主义政党,两党在2006年大选都主张减少移民、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
2008年大选,自由党主张降低低收入家庭的佣金、收债公司拖欠信费用、和冬季燃料费做为对抗通膨的手段。奥地利绿党希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转换,以降低能源价格。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主张降低佣金与严格控管价格。未来联盟与自由党任为主要问题在上涨的燃料价格:自由党要求订定燃料价格上限,而未来联盟也希望能减少燃料税。未来联盟宣布展开人民倡议“立刻停止价格!”,呼吁立刻停止上涨的价格。然而,由于必要的准备时间,民众签署这项倡议的时间将从选后开始,因此限制其影响力。
社会民主党、人民党与绿党在议会未表决的情况下签署里斯本条约,只有自由党与未来联盟没有签署。但事后,社会民主党表示欧盟未来的条约应如同爱尔兰,交由人民公投决定。人民党与绿党反对任何关于里斯本条约的公投,社会民主党要求未来欧盟条约需举行公投,自由党要求举行里斯本条约的公投,甚至要求举行脱离欧盟的公投。而未来联盟支持举行里斯本条约的公投,但反对脱离欧盟。[2]
同样的,未来联盟与自由党对于奥地利联邦议会的未来也有着明显差异。自由党期望提高联邦议会地位至真正的“联邦参议院”(Länderkammer)并转移其权限至“州长会议”(Landeshauptleute-Konferenz)。未来联盟希望废止联邦议会,转移其权限至“州长会议”。
人民支持
[编辑]早期
[编辑]未来联盟的第一个测验是2005年10月的州选举。10月2日施蒂利亚州选举,未来联盟仅获得1.7%的支持率。
10月9日布根兰州选举,该党未参选。10月23日维也纳选举,该党得票率只有1.2%,而自由党在海因茨-克里斯狄安·史特拉赫的带领之下拿下惊人的14.9%。
对于这些结果,重要成员并没有明确呼吁双方领导人修补裂痕。然而。未来联盟之后在选举中未能获得认同,自由党党魁史特拉赫应有更好的位置去联合两方。但这项情况在2008年大选后改变。
国民议会的胜利
[编辑]在海德尔领导之下,未来联盟在2007年9月28日的大选中获得胜利,得票率10.80%。该党席次增加两倍来到21席,成为第四大党。
未来联盟参加欧洲议会选举获得4.58%的得票率。
选举结果
[编辑]议会选举
[编辑]年度 | # 得票数 | % 得票率 | # 席次 |
---|---|---|---|
2006 | 193,539 | 4.1% | 7 |
2008 | 522,933 | 10.7% | 21 |
欧洲议会选举
[编辑]年度 | # 得票数 | % 得票率 | # 席次 |
---|---|---|---|
2009 | 131,261 | 4.6% | 1 |
争议
[编辑]党名
[编辑]该党的行销是由海德尔多年盟友葛诺特·伦波尔德(Gernot Rumpold)负责。根据媒体报导,未来联盟成立之前曾参考过许多党名。“未来联盟”可能会与德国同名政党产生冲突,该党反对“海德尔党”夺取该名字。“未来联盟”长期代表该党的非暴力、社会、生态、和民主思想。[22] 该党成员特别关注在欧洲选举中与奥地利政党产生混淆,不想产生关联。
注释
[编辑]- ^ Austrian Times.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31).
- ^ 2.0 2.1 BZÖ wird "rechtsliberal". 《新闻报》. 2009-10-15 [201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0).
- ^ BZÖ wird bürgerlich wirtschaftsliberal. journal.at. 2010-05-02 [201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Aigner2008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Eric Micklin. The Austrian Parliament and EU Affairs: Gradually Living Up to its Legal Potential. Claudia Hefftler; Christine Neuhold; Olivier Rosenberg; et al (编).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National Parliament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5: 389 [2022-01-01]. ISBN 978-1-137-289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 ^ Boettcher, Alexander, How Strong Is Right-wing Populism in Europe?, Social Europe Journal, 2011-08-11 [201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5)
- ^ Meyer-Feist, Andreas, Austrian villagers quash plans for Buddhist temple, DW, 2012-02-14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16)
- ^ Interner Zwist im BZÖ erneut ausgebrochen. 《维也纳报》. 2011-01-07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6).
- ^ Website of the BZÖ campaign "Genug gezahlt"(paid enough!).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8).
- ^ New years eve 2011 convention BZÖ with new logo (diepresse.com).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 ^ Official BZÖ party program (PDF). [2011-05-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1-08).
- ^ 存档副本.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6).
- ^ Auch mit Haubner scheitert BZÖ (BZÖ also fails with Haubner)[永久失效链接]
- ^ Die Presse: BZÖ wird rechtsliberal.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9).
- ^ BZÖ Website:"Bucher for establishing of Green Card".[永久失效链接]
- ^ Austrian Times.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9).
- ^ BZÖ is Middle class liberal economic.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 ^ Zurück zum Haider-Kurs? Grosz mit Westenthaler gegen den Rest.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0).
- ^ Interner Zwist im BZÖ erneut ausgebrochen.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6).
- ^ BZÖ: Bucher und Grosz demonstrieren große Einigkeit (BZÖ: Bucher and Grosz demonstrate big unity)
- ^ 存档副本. [201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6).
- ^ 存档副本. [2021-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