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克朗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7年11月23日) |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11月23日) |
奥地利克朗 | |
---|---|
Österreichische Krone(德文) | |
使用地区 | |
法定货币 | 奥地利 |
流通货币 | 列支敦士登 |
发行历史 | |
始发时间 | 1919年 |
之前货币 | 奥匈帝国克朗 |
废止时间 | 1925年1月1日 |
之后货币 | 奥地利先令 |
货币单位 | |
1⁄100 | 赫勒 (Heller) |
货币符号 | K |
发行面额 | |
硬币 | 100, 200, 1000 克朗 (20, 100 克朗金币) |
纸币 | 1 克朗, 2, 10, 20, 100, 1000, 5000, 000, 10000, 50000 与 100000 克朗 500 |
发行制造 | |
中央银行 | 奥匈银行、奥地利国家银行 |
汇率参考 | 1919年 1奥匈帝国克朗 = 1奥地利克朗 1925年 10000奥地利克朗 = 1奥地利先令 |
此信息框显示的是该货币被废止前的最后状态。 |
克朗(Krone)是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1919年)至1925年使用奥地利先令及瑞士法郎之间使用的货币。根据圣日耳曼条约规定,新成立的奥地利共和国不得使用旧奥匈帝国的货币,需要发行新的货币。由于严重的通货膨胀,1925年,克朗被先令取代。
历史
[编辑]根据圣日耳曼条约规定,新成立的奥地利必须在于其境内原先流通的旧奥匈帝国纸币上盖章来充当新的货币,之后还需要发行新的纸币来代替这些盖上新章的暂用纸币,最后政府将需要改用一种全新的货币系统。
为了实行第一步,一开将会在旧有的奥匈帝国克朗纸币上盖上“DEUTSCHÖSTERREICH”(德意志-奥地利)的字样,而在当时新印制的钞票上也会盖上这个印章,以和其他旧奥匈帝国领地的国家做出区别。而该纸币的发行机构依然写着“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Bank”(奥匈银行),且两面都改采德语面印刷(旧有钞票两面分别为德语及匈牙利语),而在1920年开始,钞票上开始出现了新的标记:“Ausgegeben nach dem 4. Oktober 1920”(发行于1920年10月4日后)。
1922年,奥地利开始完成规定中的第二步,即是发行新设计的克朗钞票以取代原有的代用钞票,该系列中发行了包含1、2、10、20、100、1000、5000、50,000、100,000和500,000克朗,最后发行的是10,000克朗(曾计划发行1000000克朗,但未顺利发行)。
1923年,国际联盟金融委员会在蒙塔古·诺曼领导下的英格兰银行的支持下,向奥地利提供了一笔贷款,以稳定克朗兑美元间的汇率,以改采紧缩政策。[1]
1925年,作为完成最后一步的规划,奥地利开始发行新的货币奥地利先令。[2]
钞票样式
[编辑]“DEUTSCHÖSTERREICH”字样被设计在一个雕花装饰框内,整个框的尺寸为56×20毫米。在面额为1和2克朗的钞票上,该印章绿色[3],而其他面额的钞票则使用红色或橙红色[4]。
印章加盖的地方位于钞票的奥地利面,印章的具体位置可能根据钞票类型而有所不同,既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垂直盖印。在20克朗、1,000克朗和10,000克朗的钞票上,加印的位置相对于国徽可能有所不同。
由于战后时期的货币发行量巨大,加印位置经常明显偏离预定位置。然而,尽管存在这些缺陷,由于流通中的钞票数量巨大,这些钞票仍然被认为是合法的并继续用于流通[5]。
带有加盖“DEUTSCHÖSTERREICH”字样的原奥匈帝国纸币 | |||||
---|---|---|---|---|---|
面额
(克朗) |
图案 | 尺寸
(MM) |
资料 | ||
正面 | 反面 | 加盖时间 | 流通时间 | ||
1 | 112×68 | 1920年1月9日 | 1924年1月31日 | ||
2 | 125×85 | ||||
10 | 150×80 | 1919年3月12日 | |||
20 | 150×89 | ||||
50 | 162×100 | ||||
100 | 163×107 | ||||
1000 | 194×128 | ||||
10000 | 1925年3月31日 | ||||
1000[с 1] | 1920年5月3日 | 1924年1月31日 | |||
10000[с 1] | 1925年3月31日 | ||||
印有“DEUTSCHÖSTERREICH”的新奥地利纸币 | |||||
100 | 163×108 | 1920年7月31日 | 1924年1月31日 | ||
1000[с 2] | 194×128 | 1920年5月8日 | |||
1000 | 1920年6月20日后 | ||||
1000[с 3] | |||||
10000 | 1925年3月31日 | ||||
10000[с 3] | 1921年10月31日 |
加盖“Ausgegeben nach dem 4. Oktober 1920”字样版本
[编辑]带有“DEUTSCHÖSTERREICH”加印的钞票政策并未影响原先存入奥匈银行存款账户的钞票,这些账户属于瑞士和德国的外国公司居民。该银行仍对金融资产,包括存放于国外的资金承担责任,这是由于该银行由奥地利及匈牙利共同管理,这些资金的价值需要由两国共同补偿,与其他继承奥匈帝国的国家不同。
1919年3月25日,国家财政管理部颁布了一项法令,规范了这类资产的法律地位,并将其归类为“旧克朗账户”(德语:alter Kronenrechnung)[6]。该法令还规定,只有带有“DEUTSCHÖSTERREICH”加印的钞票才能作为奥地利货币流通中的合法支付工具。从“旧克朗账户”中提取现金并以加印钞票支付相当困难,而未加印的钞票禁止进出口国外。这仅能在获得财政国务秘书的特别许可后才有可能出口使用[7]。
此外,来自奥匈帝国前领土的德奥境外居民可以获得此类许可,用于清偿在奥地利境内的债务。同时,外国的个人或公司也可以获得许可,以履行在1919年2月28日之前产生的财务义务[8]。1920年秋季,捷克斯洛伐克在喀尔巴阡鲁塞尼亚地区正式将最后的未加印奥匈钞票从流通中撤出,以防止此类货币的走私行为。同时,奥地利于1919年10月21日批准的《圣日耳曼和约》[9](于1920年7月16日生效[10])明确规定,即使外国账户持有人提出要求,也必须停止发行未加印的钞票[11]。
1920年10月15日,奥匈银行事后通告,自10月5日起,所有“旧克朗账户”中的未加印钞票将被加盖印章“Ausgegeben nach dem 4. Oktober 1920”(意为“发行于1920年10月4日之后”)。这一讯息于1920年10月21日由财政部法令和1920年11月6日的执行命令正式公告[12]。根据奥地利国家财政管理部的指示,对于来自前帝国境外的“旧克朗账户”持有人,现金支付和汇款的所有限制均被取消。而对于其他类别的资产,则引入了新规定:现金支付仅能使用带有“1920年10月4日之后发行”印章的钞票[13]。
加盖钞票(1920)
[编辑]加盖“Ausgegeben nach dem 4. Oktober 1920”印章的钞票为奥匈银行内部所使用的特别货币,带有此印章的钞票在奥地利境内将不被认可为合法支付工具。这样的克朗无法用来支付任何服务或商品。
印章为矩形,其中心印有德文文字,文字区域周围有一个框,框边装饰有84个直径约1毫米的圆点。印章的尺寸有所变化,宽度介于51毫米至53毫米之间,高度为16毫米。印章的颜色依据钞票面额而有所不同。小面额的钞票(1和2克朗)使用绿色印章,因为这些钞票的主色为红色,而其他面额的钞票则使用红色印章。
印有“Ausgegeben nach dem 4. Oktober 1920”的奥匈帝国钞票 | |||||
---|---|---|---|---|---|
面额
(克朗) |
图案 | 尺寸
(mm) |
资料 | ||
正面 | 反面 | 加盖时间 | 流通时间 | ||
1 | 112×68 | 1920年10月21日 | 1924年1月31日 | ||
2 | 125×85 | ||||
10 | 150×80 | ||||
20 | 150×89 | ||||
50 | 162×100 | ||||
100 | 163×107 | ||||
1000 | 194×128 |
历史汇率
[编辑]年份 | 汇率 |
---|---|
1919 | |
1921 | 2000克朗 = 1 瑞士法郎 (三月)[14] |
参考资料
[编辑]- ^ Steiner, Zara. The lights that failed : Europe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1919-1933.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0-19-151881-2. OCLC 86068902.
- ^ Yust, 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 New Survey of Universal Knowledg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56: 504 [4 July 2020].
... 1922 the Austrian krone was worth only about one twelve-thousandth of its prewar value. The small value of the currency unit made the use of the krone impracticable, and in 1925 a new currency, the schilling, divided into 100 groschen, was ...
|issue=
被忽略 (帮助) - ^ StGBl. Nr. 30 vom 24 Jänner 1920. alex.onb.ac.at. [2024-08-24] (德语).
- ^ 27 Februar 1919 «Vollzugsanweisung des Staatsamtes der Finanzen, StGBI. Nr. 152, betreffend die Kennzeichnung der für den Umlauf in Deutschösterreich bestimmten Noten der Oesterreichisch - ungarischen Bank». alex.onb.ac.at. [2024-08-24] (德语).
- ^ www.banknotesworld.com - DAS deutschsprachige Banknotenforum | Österreichische Banknoten ab 1900 | Bestimmungshilfe. banknotesworld.com. [2024-08-24] (德语).
- ^ StGBl. Nr. 191 vom 26 März 1919 (§ 4-6). alex.onb.ac.at. [2024-08-25] (德语).
- ^ admin. Született október negyedikén. Az “Ausgegeben nach dem 4. Oktober 1920” bélyegzésekről. – Numizmatika.info. 2020-07-07 [2024-08-25] (匈牙利语).
- ^ StGBl. Nr. 191 vom 26 März 1919 (§ 4-6). alex.onb.ac.at. [2024-08-25] (德语).
- ^ Gesetz über die Staatsform. StGBl. Nr. 484/1919. alex.onb.ac.at. [2024-09-02] (德语).
- ^ Art. 206 und folgende, StGBl. Nr. 303 / 1920 (= S. 1116 ff.). alex.onb.ac.at. [2024-08-28] (德语).
- ^ admin. Született október negyedikén. Az “Ausgegeben nach dem 4. Oktober 1920” bélyegzésekről. – Numizmatika.info. 2020-07-07 [2024-08-25] (匈牙利语).
- ^ admin. Született október negyedikén. Az “Ausgegeben nach dem 4. Oktober 1920” bélyegzésekről. – Numizmatika.info. 2020-07-07 [2024-08-25] (匈牙利语).
- ^ StGBl. Nr. 507 vom 9 November 1920. alex.onb.ac.at. [2024-08-25] (德语).
- ^ Wiener Allgemeine Zeitung, 15 March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