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苾
外观
契苾(或作解批[1][2],契弊[3][4][5],车鼻施;中古汉语:*kʲiei-pɪ̯et[6];塞语:Kāribari[7])是一支古突厥部落。先后隶属于铁勒、九姓乌古斯和唐朝羁縻下的漠北诸州。唐太宗贞观年间以其地为榆溪州,高宗永徽年间又以其部为贺兰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府。后其地被后突厥所据,突厥灭亡后属回鹘汗国。该部落最知名的成员是唐朝将领契苾何力。
地域
[编辑]据唐开元十八年(730年)铁勒将军契苾嵩的书信,契苾部的起源可追溯杭爱山,到6世纪进入博格达峰一带。他们与高车的解批有亲缘关系,后者在副伏罗以东。[8]唐初他们分布在焉耆以西的鹰娑川。[9]首领契苾哥楞战败后,他们被置于突厥车鼻可汗阿史那斛勃治下。贞观六年(632年)后,他们被唐朝安置在凉州附近,置贺兰州,后设榆溪州统辖契苾部众。
已知成员
[编辑]- 契苾歌楞 — 铁勒易勿真莫贺可汗
- 契苾葛 — 铁勒莫贺咄特勤[10]
契苾璋曾任振武军节度使(881-882)(位于今日呼和浩特)。
契苾峑曾任云麾将军、守左威卫大将军、武威郡开国公,他的季女适晋陵郡长史段承宗。[14]
参考文献
[编辑]- ^ 《魏书》: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或云其先匈奴之甥也。其种有狄氏、表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
- ^ 《魏书》:后高车解批莫弗幡豆建复率其部三十余落内附,亦拜为威远将军,置司马、参军,赐衣服,岁给廪食。
- ^ 《隋书》:从幸榆林,时铁勒契弊歌棱攻败吐谷浑,其部携散,遂遣使请降求救。
- ^ 《隋书》:伊吾以西,焉耆之北,傍白山,则有契弊、薄落职、乙咥、苏婆、那曷、乌讙、纥骨、也咥、于尼讙等,胜兵可二万。
- ^ 《隋书》:由是一时反叛,拒处罗,遂立俟利发俟斤契弊歌楞为易勿真莫何可汗,居贪汗山。复立薛延陀内俟斤字也咥为小可汗。
- ^ Peter B. Golden (199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Turkic People. O. Harrassowitz. p 156
- ^ Senga, T. The Toquz Oghuz Problem and the Origins of the Khazars.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 1990, 24 (1): 57–69. JSTOR 419253799.
- ^ 薛宗正. 突厥史 第一版.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641–642. ISBN 7-5004-0432-8. OCLC 28622013.
- ^ Theobald, Ulrich. 契苾 (www.chinaknowledge.de). www.chinaknowledge.de. [2019-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7) (英语).
- ^ 蔡智慧. 唐前期の羈縻支配の一類型 --契苾何力一族の例を手がかりとして. 历史文化社会论讲座纪要. 2018-03-15, 15: 12 [2023-11-16]. ISSN 1344-4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9).
- ^ The Stele Inscription of Qibi Ming. 李伟鹏. 影印本. Zhongqing: 中青出版社. 2014. ISBN 978-7-229-06030-5. OCLC 1031157487.
- ^ Chunlin, Dong. 唐代契苾家族研究 -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gb.oversea.cnki.net. [2019-12-30].
- ^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二》:李思忠请与契苾、沙陀、吐谷浑六千骑合势击回鹘。乙巳,以银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苾通分将河东蕃兵诣振武,受李思忠指挥。通,何力之五世孙。
- ^ 《全唐文补遗》,第1辑,《大唐故朝请大夫行晋陵郡长史段府君墓志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