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华民国代表团
外观
(重定向自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
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华民国代表团 | |||||||||||||
---|---|---|---|---|---|---|---|---|---|---|---|---|---|
![]() | |||||||||||||
IOC编码 | ROC | ||||||||||||
NOC | 中华民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 ||||||||||||
奖牌榜 |
| ||||||||||||
| |||||||||||||
其他相关赛事参赛记录 | |||||||||||||
中华民国(国际奥委会国家编码:ROC)于1924年至1979年期间以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身份参加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1949年国共内战失利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在此之后参赛成员大多为台湾运动员。因此,1956年由以往的“中国”改以“福尔摩沙-中国”,1960年以“福尔摩沙”,1964、1968年以“台湾”名义参赛。因1970年代国际逐渐拒绝承认中华民国之中国代表权,自1984年起改以中华台北代表团名称参赛。
奖牌名单
[编辑]年份 | 运动员 | 比赛项目 | 奖牌 |
---|---|---|---|
1960年 | 杨传广 | 男子十项全能 | ![]() |
1968年 | 纪政 | 女子80米跨栏 | ![]() |
历届成绩
[编辑]- 下表包含以“福尔摩沙—中国”(1956年)、“福尔摩沙”(1960年)、“台湾”(1964、1968年)名义参赛之成绩,而1972年则重新以“中华民国”名义参赛,也是最后一次以该名义参赛。
- 1952年至1976年的这七届奥运会时中华台北代表团尚未成立,此时仍为中华民国代表团并以中华民国(或其他名义)参赛,但由于国府已迁台并且与本代表团有密切联系而亦列入其中。
- 1952年赫尔辛基夏季奥运会,由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以33票对20票通过准许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选手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选手同时参加该届奥运,时任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代理理事长(等同兼任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郝更生宣布中国(中华民国)退出该届奥运以示抗议,在该届奥运的开幕仪式郝更生代表中国(中华民国)出席[1][2][3][4]。
- 1976年蒙特利尔夏季奥运会,时任加拿大总理杜鲁道要求中华民国代表团以“台湾”队名义参赛,遭中华民国政府拒绝,在沟通无效后中华民国代表团于7月16日宣布退出本届夏季奥运会。
夏季
[编辑]赛事 | 参赛人数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计 | 排名 | |
---|---|---|---|---|---|---|---|
![]() |
4 | 0 | 0 | 0 | 0 | – | |
![]() |
未参加 | ||||||
![]() |
1 | 0 | 0 | 0 | 0 | – | |
![]() |
54 | 0 | 0 | 0 | 0 | – | |
![]() |
31 | 0 | 0 | 0 | 0 | – | |
![]() |
未参加 | ||||||
![]() |
13 | 0 | 0 | 0 | 0 | – | |
![]() |
27 | 0 | 1 | 0 | 1 | 32 | |
![]() |
40 | 0 | 0 | 0 | 0 | – | |
![]() |
43 | 0 | 0 | 1 | 1 | 42 | |
![]() |
21 | 0 | 0 | 0 | 0 | – | |
![]() |
未参加 | ||||||
总计 | 0 | 1 | 1 | 2 | 125 |
冬季
[编辑]赛事 | 参赛人数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总计 | 排名 |
---|---|---|---|---|---|---|
![]() |
5 | 0 | 0 | 0 | 0 | – |
![]() |
6 | 0 | 0 | 0 | 0 | – |
总计 | 0 | 0 | 0 | 0 | – |
分项成绩
[编辑]项目 | 金牌 | 银牌 | 铜牌 | 合计 |
---|---|---|---|---|
![]() |
0 | 1 | 1 | 2 |
合计 | 0 | 1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