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基督教儿童基金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督教儿童基金会”(Christian Children's Fund)原称“中国儿童基金会”(China's Children Fund),由长老会(Presbyterian)之J. Calvitt Clarke于1938年10月6日创立,旨在援助因抗日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中国儿童。随着任务扩展到其他国家,该会于1951年2月6日更名为“基督教儿童基金会” (Christian Children's Fund)。2002年6月,该会与其他11个国际儿童援助组织建立一个全球网络,即为ChildFund Alliance。

部分在香港事工

[编辑]

1950 年,中国政权易手,共产党执政并驱逐所有外国传教士离境,“基督教儿童基金会”在华主事微劳士牧师(Rev. Verent Mills)前来香港,继续事工。该会为在1978年8月1日于香港成立之“香港青少年服务处”前身[1]。以下为“基督教儿童基金会”部分在香港之事工:

大埔农艺所及松岭村

[编辑]

该会于1950年10月创办孤儿农艺所, 地点在大埔南坑村,为孤儿提供照顾及农牧业训练。1973年前该会于大埔南坑颂雅路的“松岭村”占地14.5英亩,内有“松岭育婴院”(婴孩的孤儿院)、“嘉乐儿童院”(儿童孤儿院)及一所学校。1973年该会将“松岭村”移交予“匡智会”(前称“香港弱智人士服务协进会”)[2]

元朗儿童教养院

[编辑]

1951至58年间,该会于元朗达德公所开设孤儿院,名为元朗儿童教养院[3]

调景岭赈济工作[4]

[编辑]
  • 1950年,该会与宣道会合办手艺工场,为调景岭难民提供就业机会。该会与宣道会合资七千元建造礼拜堂,以此为调景岭会址开展事工。
  • 该会又向已于社会局登记之十六岁以下难民发给奶票,每日派发奶粉冲调的牛奶和糖果饼干等食物;
  • 安排西方人士认养孤儿;
  • 并营办一所幼稚园。

粉岭信爱儿童院

[编辑]

1951年,该会接管“粉岭育婴院”后,亦管理位于粉岭约瑟楼的“信爱孤儿院”(Faith Love Christian Home,又称“粉岭儿童院”),并在龙跃头荔枝园开办“信爱儿童院”(Faith Love School),专门收容 6 至 10 岁的孤儿,让他们接受小学教育及照顾。部分在院内的儿童得到美军官兵领养[5]。1971年“信爱儿童院”停办,院址以一美元卖给宣道会西差会,成为“宣道园[6]

乌溪沙儿童新村

[编辑]
  • 1952年,该会向香港政府购入乌溪沙一幅土地作孤儿院之用。孤儿院于1958年落成后定名为“乌溪沙儿童新村”(Children's Garden)。儿童新村收容逾千孤儿,内有中小学校、教职员宿舍、礼堂、实验农场、工场、大型足球场等康乐体育设施,并有66间屋舍(cottage),称之为“家”。
  • 至 1950 年代初,该会在香港直接或间接资助九间儿童收容所。每年农历新年期间,该会孤儿院都齐集在九龙麦花臣球场,举行大型聚会。
  • “乌溪沙儿童新村”于1971年结束,院址移交予“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Chinese YMCA of Hong Kong),发展成“乌溪沙青年新村[7][8]

资助天台学校

[编辑]

1953年石硖尾木屋区大火后,政府开始清理木屋区和兴建公共屋邨,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素。微劳士牧师建议政府可于“板式楼”(slab blocks)公屋的天台设立小学[9],成为香港天台学校的起源。该会先后资助天台学校三十所。

参考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2. ^ 存档副本. [2020-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3. ^ 存档副本 (PDF).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26). 
  4. ^ 刘义章. 孤島扁舟: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 見證大時代的調景嶺.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5-09-14 –通过Google Books. 
  5. ^ 存档副本 (PDF).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6-12). 
  6. ^ 大事概要 - 70年代. www.sdc.org.hk.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1). 
  7. ^ 华侨日报, 1970-06-15
  8. ^ 烏溪沙青年新村. 2020-04-11 –通过Wikipedia. 
  9. ^ 《明報》專欄:2017年+天台學校+殖民地教育=. 浸信会天虹小学.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