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 (小说)
外观
基地 | |
---|---|
原名 | Foundation |
中文名 | 《基地》 |
作者 |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
译者 | 叶李华 |
类型 | 科幻小说 |
系列 | 基地系列 |
发行信息 | |
出版机构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51 |
出版地点 | 美国 |
中译本出版日期 | 2015 |
媒介 | 平装 |
页数 | 288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基地凯旋 |
续作 | 基地与帝国 |
《基地》(英语:Foundation,意为地基、基石),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后来发展成“基地系列”),1955年曾以《千年计划》(The 1,000-Year Plan)为名,收录在“双重王牌丛书”(Ace Double),第D-110号丛书。这部短篇集里其中的4篇故事,原载于1942年到1944年之间的《惊奇杂志》(Astounding Magazine,但是不同标题),第5篇则是集结成书时加进去的。几十年后,阿西莫夫又追加两本前传,之后也授权其他作家为这个系列编写新的故事。
第一篇:心理史学家
[编辑]故事情节
[编辑]银河纪元12067年[1],1951年出书时新增的篇章。
- 故事从有着一万两千年历史的银河帝国首都行星川陀开始。虽然川陀已经屹立万年,表面上一派势力强大,发展稳健,暗地里却已经开始衰落。意识到这一点的只有发明了心理史学的数学家哈里·谢顿。心理史学是一门经由历史事件预测未来趋势的科学,根据这门科学,他预测帝国将在五百年内覆灭,从而导致三万年的无政府状态。帝国直辖的公共安全委员会认为谢顿妖言惑众,逮捕了他和新助手盖尔·多尼克(Gaal Dornick)。
- 在审判中,谢顿说出他的预言,语惊四座。他并计划领导众多学者编辑一本包含全人类知识的《银河百科全书》,以此减缓帝国殒落的后遗症。委员会得知他的计划并非颠覆帝国的阴谋诡计后,将哈里·谢顿的团队连同他的计划放逐到银河系的边缘“端点星”。
幕后花絮
[编辑]- 《心理史学家》是“基地三部曲”中唯一一篇没有刊载在《惊奇杂志》的短篇小说,也是三部曲中最晚出生的文章(虽然年代时间是最早的)。阿西莫夫有感于基地故事开始得太过突兀,于是集结出书前,大约1950年左右,动笔写了这么一篇“前传”。但是大部分的读者都不知道,“前传”还有一个非常短的版本[2]。阿西莫夫写《百科全书编者》时(那时候篇名是《基地》),故事开头曾经有过一篇楔子,出书后就拿掉了。
第二篇: 百科全书编者
[编辑]基地纪元49-5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2年5月,原名《基地》(Foundation)。
- 故事发生在《心理史学家》五十年后,端点星面临首度的“谢顿危机”(Seldon Crisis)银河帝国边缘的星群纷纷独立起来,端点星处于四个王国之间,备受威胁。此时,谢顿早前录下影像突然播放,告知他的后人端点星“银河百科全书第一号基地”的真正目的──在千年后建立一个新的银河帝国。同时,在这一千年间,基地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危机,令基地可以急速成长。端点星市长塞佛·哈定(Salvor Hardin)趁机发动政变,从心神未定的百科全书理事会手中夺权,以他灵活的手腕带领端点星走出危机。
第三篇:市长
[编辑]基地纪元79-8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2年6月,原名《马勒与马鞍》(Bridle and Saddle)。
- 故事发生在《百科全书编者》之后三十年,市长塞佛·哈定(Salvor Hardin)运用政治手段,对周边诸国输出科技物资,并将科学冒充成宗教,以形而上的力量,制住周边的诸王国。和平一段时间之后,冲突逐渐浮上台面。端点星年轻气盛的市议员,对哈定无条件科援周边诸国的政策感到不满,意图推翻哈定。四王国之一的安纳克里昂王庭也不愿接受基地的宗教控制,出兵攻击基地。最后哈定巧妙地以深植人心的伪宗教力量,使安纳克里昂王国的士兵临阵叛变,化解掉基地的第二次“谢顿危机”。
第四篇:行商
[编辑]故事情节
[编辑]基地纪元134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4年10月,原名《楔子》(The Wedge)。
- 行商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基地拓展贸易触角,占据经济殖民领地,从中赚取暴利。距离《市长》数十年后,基地已经借由星际贸易,成功拓展影响力,但是有一颗落后行星却坚决反核,兼具基地间谍身份的行商长亲临推销核能,反被逮捕入罪。行商长的好友利马·彭耶慈(Limmar Ponyets)前往营救,以他的宗教背景,与基地化腐朽为神奇的核能科技,挑拨行星王庭里的无知迷信和人性自私,最后不只救出行商长,还成功将核能推销出去。
幕后花絮
[编辑]- 虽然《行商》是在《商业王侯》之前,其实《行商》在起笔跟出版时间上都较晚。阿西莫夫回头撰写《行商》,以使基地从宗教控制过渡到经济影响的这段过程,显得较有可信度,容易理解。也使得《商业王侯》提到“阿斯康事件”时,不用大费篇幅作解释。(简单的说,就是阿斯康一开放与基地贸易后,传教士就如潮水般涌来,随即便失去所有对抗基地的力量)
- 有趣的是,“利马·彭耶慈”这个角色原本叫“拉珊·迪伐斯”(Lathan Devers),是在《基地与帝国》第一篇短篇故事《将军》里扮演吃重角色的人物。
第五篇:商业王侯
[编辑]基地纪元154-160年,这篇短篇小说首刊于1944年8月,原名《大与小》(The Big and the Little)。
- 行商长侯伯·马洛(Hober Marlow)奉命到科瑞尔共和国(Republic of korell)调查太空商船失踪事件。科瑞尔是个严格限制行商活动,甚至严禁传教士入境的落后行星,因此基地势力一直难以渗透。在途中,马洛发现了银河帝国再次重返银河边沿和在西维纳(Siwenna)认识了老人巴尔 (Onum Barr)(此两点带出了第二部故事的第一篇)。他用三寸不烂之舌和科瑞尔领袖建立起贸易合约,马洛心里清楚,自己是听到了第三次“谢顿危机”的脚步声。
- 返回基地之后,马洛开始积极部署通往市长的政治大道,经历一番政治斗争,终于成为名实相符的基地领导人。另一方面,科瑞尔共和国获得银河帝国的军事援助,野心勃勃地向繁荣富裕的基地展开攻击,面对第三次“谢顿危机”,马洛消极地无所作为,饱受抨击,实际上基地早已制住科瑞尔,只是这次不是靠科技冒充的宗教,而是输出民生科技到科瑞尔的贸易。马洛只需等待,失去售后服务的科瑞尔迟早要缴械来降。
参考资料
[编辑]- ^ 艾氏机器人与基地系列年代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 《基地》最原始的开场文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