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
严耕望(1916年1月28日—1996年10月9日),字归田,安徽省桐城县人。历史学家,专治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和历史地理,以治学方法严谨闻名。
生平
[编辑]严耕望幼就私塾,历读罗家岭小学、安庆第一中学、安庆高级中学。初名德厚,中学时始更今名。
1937年以安徽省公费考取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不久抗战事起,国立武汉大学西迁四川省乐山县,故大学生活中,有三年半实居乐安。1941年夏大学毕业,师从于历史学家钱穆。
历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助理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特约讲座、东吴大学特约讲座、香港新亚研究所所长、香港新亚中学校董会成员。1970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6年10月9日于台北市忠孝医院因脑溢血逝世,享年80岁。
学术成就
[编辑]严耕望治学方法严谨,在《治史经验谈》中便自言以“勤、恒、毅、勇、谨、和、缓、定”为学术工作要诀,又有“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的格言。
严耕望的研究建基于庞大的原始文献和细密的考证,如在1956年初版的《唐仆尚书丞郎表》,他反复考证唐代2680余任尚书省仆尚丞郎,共1116人的详细资料,当中发现唐代重要史籍1200多项错处,成为日后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工具书。据他的学生的忆述,严耕望为不同研究课题以人手抄写的资料卡片累积以十万计。
严耕望穷毕生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认为这方面“尤重国计民生之大端”。他计划在有生之年依次撰写《唐代交通图考》、《唐代人文地理》和《国史人文地理》三部钜著。《唐代交通图考》的撰写工作自1946年开始,以考释唐代交通路线和制度为目标,计划累积的资料超过十万件,全书原定十卷,依次出版了《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五卷,凡1792页,超过二百万字,被公认是一部学术钜著。直至他逝世,整个计划仍未完成。
严耕望生性谦逊,在《唐代交通图考》的序文中便自言:“当代前辈学人晚年著述,往往寄寓心曲,有一“我”字存乎笔端。余撰此书,只为读史治史者提供一砖一瓦之用,“今之学者为人”,不别寓任何心声意识。”余英时在悼念文章中就称他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主要著作
[编辑]- 《两汉太守刺史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8。1991年再版。
- 《唐仆尚丞郎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6。
-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1。
-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3。
- 《唐史研究丛稿》,新亚研究所,1969。
- 《治史经验谈》,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 《治史答问》,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
- 《唐代交通图考》(第一至五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5-1986。
- 《严耕望史学论文选集》,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1。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再版, 上下两册。
- 《钱穆宾四先生与我》,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
- 《唐代交通图考》(第六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3。
- 《严耕望史学论文集》 (上中下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 (遗著,由学生李启文整理)
- 《治史三书》,由《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及《钱穆宾四先生与我》合辑而成,简体字版,辽宁教育,1998。现时仍有重版
参考文献
[编辑]- 严耕望《治史经验谈》,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ISBN 957-05-0722-5
- 余英时〈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严耕望先生纪念集编辑委员会编:《充实而有光辉:严耕望先生纪念集》,稻禾出版社. ISBN 957-85-7140-2
- 廖幼华〈严耕望先生传略〉,《唐研究》第三卷,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