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哈尔福德·麦金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尔福德·麦金德
出生(1861-02-15)1861年2月15日
 英国林肯郡根斯堡
逝世1947年3月6日(1947岁—03—06)(86岁)
 英国多塞特郡伯恩茅斯
国籍 英国
母校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
地缘战略
施影响于卡尔·豪斯霍弗尔
“世界岛”与“心脏地带”理论

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爵士(Sir 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国地理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于地缘政治学界享负盛名。

生涯

[编辑]

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麦金德曾在出生地根斯堡的伊丽莎白女王语法学院(现在的伊丽莎白女王高中)、埃普索姆学院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上学。在牛津大学时于亨利·诺蒂奇·莫斯利的指导下学习动物学。后来又对历史产生了兴趣。1883年担任牛津辩论社社长。[1] 同年获得生物学学位,次年获现代历史学位。[2]

在加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之后,他在第一篇主要论文〈来自地理学的视野与方法论〉(On the Scope and Methods of Geography)中说:“政治问题要靠实地探索得到的结果来决定。”也就是说地理情势会决定国家情势。在这篇论文中麦金德表现了四项观点:[3]

  1. 地理对国家的影响可从历史中找寻
  2. 世界的轮廓已经被描出
  3. 世界有陆权与海权两种不同征服国家
  4. 科技的进步已提供实现大型现代国家的机会

这就是他后来的“世界岛”与“心脏地带”理论的基础。

在1902年的《不列颠和不列颠海》(Britain and the British Seas)书中,麦金德指出英国强大的海权,是来自全世界海洋是相连的这个地理现实。他也在书中担忧这个海洋强权,以及世界的自由将会受到陆权的威胁。这是他后来理论的诉求。

思想

[编辑]

《历史的地理枢纽》

[编辑]

在1904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伦敦大会上,麦金德宣读他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英语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文中他以其对地形地貌的深刻了解,将世界划分为枢纽地带、内新月地带以及外新月地带。在文中他的论证要点,在于虽然近代欧洲透过海权而掌握优势,但是欧亚大陆上的传统陆权国家仍是不可忽视。甚至因为陆权国家的所在位置为海上船舰所不可及之处,而具有威胁海权国家的可能性。而所谓的枢纽地带,就是在欧亚大陆中北部,受到高山或近北极寒冷冰原保护的区域。麦金德并未在文中明确指出枢纽地带中所涵括的国家,但从他在文中所绘的地图中,可以看得出来枢纽地带主要座落在今日的俄国中亚地带,也包括蒙古伊朗巴基斯坦及部分中国领土。

麦金德在本文中所提出将来可能利用枢纽地带打击西欧海权国家的潜在"组织者",是俄国以及德国。一战结束后,1919年,麦金德有感于世界大战的发生,验证了它早前的学说,于是再以之前的理论为基础,以《民主的理想与现实》 一书,进一步将枢纽地带的重要性,发展成为后世所著称的“心脏地带理论”。作为与马汉的“海权论”相对而齐名的理论,麦金德的理论对当代的战略学说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到了1939年,因为德国地缘政治学家以相当近似麦金德的理论作为纳粹政权对外扩张侵略的理论基础,麦金德的理论被贴上意识形态标签后,开始被刻意忽视。但后来其理论借由美国耶鲁教授史匹克曼(Nicholas J. Spykman)等人的努力而持续影响世界强权的外交政策多年。

“世界岛”

[编辑]

《历史的地理枢纽》在开头过后开始描述麦金德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组成的:

  1. 涵盖地球3/4面积的同一个海洋
  2. 相连的欧洲亚洲非洲组成的“世界岛”
  3. 美洲澳洲日本英伦列岛等几个较小的岛屿

而“世界岛”又可分为六个区域:欧洲沿岸地带(西欧与中欧)、季风亚洲或沿岸地带(印度、中国、东南亚韩国东西伯利亚)、阿拉伯半岛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最重要的心脏地带。它们像一个海岛一样集中在海洋的一块。

然后麦金德开始从历史介绍“世界岛”的地形对美国的意义。在历史上海岛海洋强权与大陆陆地强权交战多次,互有输赢。当一个大陆强权在陆地不受其他挑战,并且拥有足够资源时以建造舰队时,就足以击败海岛海洋强权。没有这两项条件,海岛海洋强权就能胜过陆地强权。例如在英国与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交战时,法国受到东边的俄国挑战,使法国无法利用大陆资源,因此英国能战胜法国。

麦金德呼吁世人不可再将欧亚非分开看待。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牵连的广泛更证明,也许在一战之间就会出现统一欧亚非大陆的强权,而“世界的自由也会受到威胁”[来源请求]

麦金德接下来说他要建立地理归纳与历史归纳的关系。他先谈地理。欧亚大陆中心和北方有一块九百万平方英里的区域,没有通海的水路,却适合陆地交通。这就是“心脏地带”。它的东方和南方则是几块新月形的边缘区域,是航海者能够接触的。

他又谈到历史。5到16世纪之间,一支又一支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民族蒙古民族)从中亚来威胁半月形边缘地区(如欧洲、中东、南亚、中国、东南亚、日本)。但是15世纪末开始,欧洲的航海者开始用海权包围中亚陆地强权,从此逆转了欧亚的强弱关系。

他接着指出随着欧洲在海外发展,俄国同时也在东欧与中亚向西向南扩张,取得含有广大人口与丰富天然资源的土地。当欧亚大陆上布满铁路网,俄国就会有更好的交通活动能力以及更广的政治力范围。

“世界岛”与心脏地带

[编辑]

《历史的地理枢纽》在叙述完“世界岛”之后,接下来从地理学解说“世界岛”上心脏地带的重要性。心脏地带是“世界岛”上最有战略意义的地理特征。麦金德将心脏地带形容为一片位于欧亚大陆中央与北方的大平原,范围是从伏尔加河长江,从喜马拉雅山脉北极。这个区域北方海岸结冰又平直,南方海岸陡峭,区内的大河(勒拿河鄂毕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叶尼塞河)都不入海洋。因此海洋势力无法介入。而心脏地带还有一个大型低地平原,形成“一条从西伯利亚通往欧洲的大道”[来源请求],很适合有高交通运动能力的陆地强权。

这些地区资源丰富且远离海洋的世界经济枢纽区。哪个强国能够控制这个地区,便能够成为陆地强权。而一个大陆强权在陆地不受其他挑战,并且拥有足够资源建造舰队时,便足以击败海洋强权。而“心脏地带”理论同时指出,没有这两项条件,海洋强权便能胜过陆地强权。如果海洋强权要压抑大陆强权的崛起,便需要从“世界岛”的两端海岸遏制大陆强权的出海口。[4]

麦金德又用历史来说明心脏地带的重要性。匈奴等从5世纪开始就不断从心脏地带外扩,威胁欧洲与亚洲的海岸地带。但是除了蒙古离目标较接近以外,这些民族没有足够的人力与组织来征服整个“世界岛”。但是现代化的两大发展:增加的人口与横跨大陆运输系统(如铁路、汽车等)将会威胁海权与陆权的既有平衡,而形成重大改变。

然后他提出自己的理论。他将世界如此划分:欧亚大陆中心和北方的心脏地带就是“枢纽区域”。[来源请求]紧邻枢纽区域的是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这个区域称为“内新月地带”。而被海洋隔离孤立的英国,南非,澳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则是位于“外新月地带”。[来源请求]

他认为掌握“枢纽区域”的国家将会不断强盛,能够扩张到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然后就能动员丰富的大陆资源来建造舰队,成为海上与陆上都强大的强权。麦金德提出意见认为只要俄德联盟,或是中日联盟(加上日本侵略的俄国领域),就可结合接海与大陆资源这两项强国地理条件,产生一个海陆皆强的世界强权。

虽然此文的地理学意识很强,在文章结尾,他却避开了地理决定世界局势的结论。他说真正的权力平衡都是结合地理与人类因素的产物。

这篇文章被英语世界冷落。直到二次大战英美才重新重视这篇文章。[来源请求]

《民主的理想与现实》

[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1918年,他写了《民主的理想与现实》日语デモクラシーの理想と現実一书,扩充“枢纽区域”理论,加入海上人民和陆上人民对民主的观点。

在这本书的开头,他再次强调地理学对历史与全球政治研究的重要性。他说地理学的事实可以由地理特征对历史事件造成的影响来评估。他也再重申世界局势的紧密连结,使得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全球的反应与再反应。

一次大战

[编辑]

《民主的理想与现实》的最后关切第一次大战后的协约与重建。参与凡尔赛条约的国家领导人物没有建设出一个东欧的有效安全体系,麦金德担心西方民主国家:“我们的后代免不了要再为心脏地带的争夺而备战”[来源请求]。麦金德也回应了其他两种乐观观点:一是,一次大战的惨败会让德国的野心退却,但麦金德认为未来的和平不能托付在任何国家的心态变化;二是国联能够维护和平,但麦金德不认为如此。

书中描述自拿破仑战败后,英国就努力要围堵俄国的陆权,直到1871年德意志帝国崛起。此后,英国的努力就转移到德国上,直到一次大战。而对麦金德来说,一次大战对战略学最大的意义就是德国几乎成功征服东欧与心脏地带。要是德国能一面和英法维持和平,一面全力东扩,美国与英国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心脏地带已经被掌握。英国的政策从“大博弈”(The great game) 时期与俄国沙皇竞争,到第一次大战与德国竞争,政策一直都是要避免心脏地带落入陆地强权之手。[来源请求]麦金德为这个战略观察下了名言:“得东欧者得‘心脏地带’;得‘心脏地带’者得‘世界岛’;得‘世界岛’者得天下”。[5][6][7]

麦金德为东欧问题提议了一个解法:应该在德国与俄国之间成立许多独立国家,以形成一堵从黑海延伸到波罗的海的墙。边境国(border states)英语Border states (Eastern Europe)策略而这个德国与俄国的缓冲区一定要接海,并且能由“外部国家”(即英美)支援。否则东欧的权力真空状态将再次引起欧亚霸权争夺战。

回应

[编辑]

此书在英语世界并不受重视。反而是德国豪斯霍弗尔将军非常重视这本书[8]。直到二次大战,德国与苏联的结盟,以及德国之后的背盟,才引起美国对此书的重视。1941年和1942年,新闻周刊读者文摘,还有生活杂志都提到了他的文章。1942年,这本书重印,而外交事务期刊的编辑则请麦金德再为“世界岛”理论写一篇文章。

作品列表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Edmund W. Gilbert, British Pioneers in Geography (Newton Abbot, David & Charles, 1972), p. 141.
  2. ^ Sloan, Geoffrey R. Geopolitics in United States Strategic Policy, 1890–1987. St. Martin's Press. 1988-01-01: 6 [7 March 2014]. ISBN 9780312019549. 
  3. ^ MacKinder, H. J. On the Scope and Methods of Geography.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and Monthly Record of Geography. 1887, 9 (3): 141–174 [2021-12-02]. ISSN 0266-626X. doi:10.2307/18012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4. ^ 李浩然. 縱橫捭闔:世界島與心臟地帶. 2016-03-23 [2016-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5). 
  5. ^ 叶刘淑仪女士. 「世界島」與「一帶一路」(上). 明报. 2015年9月17日 [2016-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4月8日). 
  6. ^ Mackinder,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p.xviii, from introduction by Stephen V.Mladineo
  7. ^ Kumar Chowdhury, Suban; Hel Kafi, Abdullah. The Paper | "Heartland Theory" of Mackinder & its Relevancy in Central Asia Geopolitics. IndraStra Global. [27 June 2016]. 
  8. ^ Halford John Mackinder; Edmund William Gilbert. 历史的地理枢纽.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5: 16. ISBN 9787100044660. 
  9. ^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Great Britai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and monthly record of geography.: 36 v. 1857 [2021-12-02]. ISSN 0266-626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10.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ichael Ernest Sadler. University Extension: Has it a Future?. H. Frowde. 1890 (英语). 
  11. ^ Mackinder, Halford John, Sir. Britain and the British Seas. London Heinemann. 1902. OCLC 1041670373 (英语). 
  12. ^ Man-Power as a Measure of National and Imperial Strength. The National and English review. 1950-1960]: 10 v. [2021-12-02]. ISSN 0952-64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2). 
  13.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 Halford John. Our own islands; an elementary study in geography. London, G. Philip. 1907. 
  14. ^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Halford John; Jardine, James. The Rhine: Its Valley & History. New York, Dodd, Mead. 1908. 
  15.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 Halford John; Great Britain. Colonial Office. Visual Instruction Committee. Eight lectures on India. London : Waterlow. 1910. 
  16.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 Halford John. The modern British state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civics. London : G. Philip. 191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