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和田市

坐标37°6′N 80°1′E / 37.100°N 80.017°E / 37.100; 80.0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7°6′N 80°1′E / 37.100°N 80.017°E / 37.100; 80.017

和田市
خوتەن شەھىرى
县级市
和田市在南疆的位置
和田市
和田市
位置

和田市的地理位置
坐标:37°06′04″N 79°55′58″E / 37.1012°N 79.9327°E / 37.1012; 79.9327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下级行政区
11
面积
 • 总计466.489 平方公里(180.112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501,028人
 • 密度1,074人/平方公里(2,782人/平方英里)
 • 城镇293,056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新疆时间UTC+6
邮政编码848000
电话区号903
行政区划代码653201
网站和田市政府网

和田市维吾尔语خوتەن شەھىرى拉丁维文Xoten Shehiri, 旧称“和阗市”,1959年更名为“和田市[2]),位于新疆西南部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边缘的绿洲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和田玉”、“和田毯”以及“和田绸”闻名天下。市人民政府驻乌鲁木齐北路1号。

历史

[编辑]

吐火罗人在2000多年前就生活在这个地区[3][4][5]。古代于阗王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国家之一,也是佛教文化和学问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文化桥梁[6]三世纪时,于阗与鄯善疏勒龟兹焉耆并列塔里木盆地的五大国[7]648年,于阗与疏勒、龟兹、焉耆并入唐朝影响下的“安西四镇”。[8]喀喇汗王朝领导人优素福·卡迪尔汗在1006年左右征服了于阗[9]。在喀喇汗国的统治下,于阗被伊斯兰化,伊朗-印度文化消失了[10]

元代忽必烈治世时,于阗改名为斡端五端城[11],并设立斡端宣慰使元帅府,由蒙古帝国王族统治。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斡端是农业和纺织业繁荣的城市[12],他写道:“这是别失八里行省的一部分,居民都崇拜穆罕默德。它有许多城市和城镇,其中最富丽堂皇,和省会一样。生活资料充足,棉花在这里盛产。葡萄园、庄园和果园很多。人民以贸易和工业为生,他们一点也不好战”[13][14]

1755年清帝国击溃准噶尔汗国,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于和阗设置和阗办事大臣,受叶尔羌办事大臣节制,彻底清剿白山派。清朝治下的和阗部署有少量官兵,作为地方治理的根据地之一。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和阗人口逐步増加,居民区扩展到古城墙外。1828年,为了防御,在旧城附近新建了新城[15]

  • 光绪九年(1883年),置和阗直隶州,驻喀拉喀什(今墨玉县城)。
  • 民国二年(1913年),改和阗直隶州为和阗县。
  • 民国九年(1920年),设和阗道
  •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和阗道为和阗行政区,设行政长官公署。
  •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和阗行政区为和阗专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1949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团抵达和阗
  • 1950年,设立和阗专区专员公署[16]
  • 1959年9月,改和阗为和田[17]
  • 1971年6月,改和田专区为和田地区。
  • 1977年,建立和田地区行政公署。
  • 1979年,建立和田行政公署。
  • 1983年9月,自和田县析置和田市

地理

[编辑]

和田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玉龙喀什河畔的绿洲内,邻近喀拉喀什河。其北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其南为昆仑山脉。和田市地形南高北低,是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的冲积平原。海拔在1300-1450米之间。农业以种植蔬菜、瓜果、花卉棉花为主。工业有手工业、煤炭采掘、食品等门类。

和田市属干旱荒漠性气候,全市年平均气温12.5 ℃,降水38毫米。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四季多风沙,每年浮尘天气220天以上,其中浓浮尘(沙尘暴)天气在60天左右。据环保部门测定,和田全年没有一二类天气,三类、四类天气各28天,五类天气300多天,月均降尘124吨/平方公里。

1981−2010年间和田市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1.3
(34.3)
6.9
(44.4)
15.8
(60.4)
23.5
(74.3)
27.8
(82.0)
31.1
(88.0)
32.6
(90.7)
31.7
(89.1)
27.4
(81.3)
20.6
(69.1)
11.6
(52.9)
3.1
(37.6)
19.5
(67.0)
日均气温 °C(°F) −3.9
(25.0)
1.3
(34.3)
9.6
(49.3)
16.8
(62.2)
21.1
(70.0)
24.3
(75.7)
25.8
(78.4)
24.9
(76.8)
20.4
(68.7)
13.2
(55.8)
5.1
(41.2)
−2.2
(28.0)
13.0
(55.5)
平均低温 °C(°F) −8.2
(17.2)
−3.4
(25.9)
4.0
(39.2)
10.7
(51.3)
15.2
(59.4)
18.5
(65.3)
20.0
(68.0)
19.3
(66.7)
14.5
(58.1)
7.0
(44.6)
0.0
(32.0)
−6.3
(20.7)
7.6
(45.7)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
(0.07)
1.9
(0.07)
2.5
(0.10)
2.9
(0.11)
7.2
(0.28)
8.9
(0.35)
7.2
(0.28)
4.6
(0.18)
3.6
(0.14)
1.5
(0.06)
0.5
(0.02)
1.4
(0.06)
44.1
(1.72)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2.0 1.7 0.7 1.1 1.9 2.6 2.9 1.8 0.8 0.3 0.3 1.2 17.3
平均相对湿度(%) 54 44 32 29 34 38 43 44 44 41 43 54 42
月均日照时数 167.8 163.9 185.8 208.3 234.5 253.2 242.5 231.2 240.0 260.5 221.1 178.2 2,587
可照百分比 55 54 50 53 54 58 54 55 65 75 72 60 58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18][19]

行政区划

[编辑]
包括和田市的地图(USATC, 1971年)

和田市下辖4个街道办事处、3个、5个[20]

奴尔巴格街道、​古江巴格街道、​古勒巴格街道、​纳尔巴格街道、​拉斯奎镇、​玉龙喀什镇、​吐沙拉镇、​肖尔巴格乡、​伊里其乡、​古江巴格乡、​吉亚乡、​阿克恰勒乡北京工业园区

交通

[编辑]

人口

[编辑]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和田市常住人口501028人。[21]

2016年,和田市总户数为88557户,总人口389749人(女性194007人),其中:乡村人口175465人,城镇人口214284人。按民族构成划分,维吾尔族人口35.19万人,占总人口的90.3%;汉族3.65万人,占总人口的9.37%;其他民族0.13万人,占总人口的0.33%。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7.29‰,人口死亡率为6.18‰,人口自然增长率11.12‰。

特色物产

[编辑]
和田的丝绸纺织

和田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上的交通和贸易重镇,物产丰富,由以“和田玉”、“和田毯”、“和田绸”(维吾尔语称“艾提莱斯”)三者最为著名,誉称“和田三宝”。

和田玉古称昆仑玉,其中的羊脂玉尤其珍贵,“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制为传国玺)和北京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印”印章均是用这种玉石雕刻而成。

和田地毯系用当地产的毛手工编织而成,弹性足、拉力强,图案丰富且富有光泽,即可作铺毯,也可作观赏用的挂毯。

和田是新疆最大的缫丝生产中心,蚕茧产量约占全疆的七成左右。所产丝绸质地柔软、轻盈飘逸,色泽艳丽而又不失端庄,轻盈飘逸而又不失稳重,极具西域风情。

大学

[编辑]

中学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存档副本. [2010-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3. ^ Mallory, J. P. and Mair, Victor H. 2000. The Tarim Mummies: Ancient China and the Mystery of the Earliest Peoples from the West, pp. 132, 155-156. Thames & Hudson. London. ISBN 0-500-05101-1.
  4. ^ Bonavia, Judy. The Silk Road: Xi'an to Kashgar. Revised by Christopher Baumer (2004), p. 317. Odyssey Publications. ISBN 962-217-741-7.
  5. ^ Chunxiang Li; Hongjie Li; Yinqiu Cui; Chengzhi Xie; Dawei Cai; Wenying Li; Victor H Mair; Zhi Xu; Quanchao Zhang; Idelis Abuduresule; Li Jin; Hong Zhu; Hui Zhou. Evidence that a West-East admixed population lived in the Tarim Basin as early as the early Bronze Age. BMC Biology. 2010, 8 (15): 15. PMC 2838831可免费查阅. PMID 20163704. doi:10.1186/1741-7007-8-15. 
  6. ^ Khotan -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om. [2012-04-06]. 
  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silk286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8. ^ ‘シルクロード事典’、287页
  9. ^ James A. Millward. Eurasia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Xinjia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55– [2022-05-25]. ISBN 978-0-231-1392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10.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matsuda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1. ^ “高昌之西三四千里有五端城,即唐之于阗国也”见耶律楚材西游录
  12. ^ マルコ・ポーロ‘东方见闻录’1巻(爱宕松男訳注, 东洋文库, 平凡社, 1970年)、115-116页
  13. ^ Latham, Ronald. Marco Polo: the travels. 1958: 80. 
  14. ^ Wood, Frances. The Silk Road: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heart of Asia. 2002: 18 [2022-05-25]. ISBN 9780520243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15.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jitentoshi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6. ^ 历史沿革. Hotan Prefecture People's Government. 19 January 2019 [22 Jan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4) (中文(简体)). 
  17.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chimeiyurai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8.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国气象局. [2020-04-15]. 
  19.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国气象局. 
  20. ^ 2023年和田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21. ^ 中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2-2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