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昌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吴昌时

吴昌时(?—1644年),来之,苏州府吴江县浙江嘉兴县人。[1]明末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天启四年(1624年),与郡中名士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等十一人组织复社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乡试第七十四名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中甲戌科三甲第三名进士,工部观政后,本年六月授行人司行人,十二年升礼部祠祭司主事,十三年升精膳司员外郎,养病回籍。十五年补仪制司郎中,十六年升吏部文选司郎中[2]

崇祯十年(1637年)薛国观因收受吴昌时的赂金,事发被弹劾免职,最终自尽死。[3]昌时后依附周延儒[4]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经张溥、吴昌时的竭力策划,周延儒任相,昌时为文选郎中。昌时与董廷献狼狈为奸,把持朝政。[5]最后吴昌时用药毒害张溥,“以一剂送入九泉”。[6]亲家徐汧见昌时结怨太多,料定必定遭祸。[7]祁彪佳首劾吴昌时紊制弄权,随意将御史外调。[8]御史蒋拱宸弹劾吴昌时赃私巨万,牵连周延儒给事中曹良直亦劾周延儒十大罪,朝廷遂削周延儒之职,遣锦衣卫逮其入京受审。昌时百般辩解,称“祖宗之制,交结内侍者斩,法极森严,臣不才,安敢犯此?”明思宗亲自审问吴昌时,命用刑打断了吴的小腿,[9] 阁臣蒋德璟魏藻德奏道:“殿陛之间无用刑之例,伏乞将昌时付法司究问。”思宗怒批:“此辈奸党,神通彻天,若离此三尺地,谁敢据法从公勘问者!”二阁臣奏道:“殿陛用刑,实三百年来未有之事!”明思宗说:“吴昌时这厮,亦三百年未有之人。”二臣哑口无言[10]

崇祯十六年冬十二月(1644年1月),吴昌时被斩首示众。方以智撰《哀吴江》诗悼之。

家族

[编辑]

曾祖吴崑,嘉靖戊戌进士,官严州知府。祖吴邦荣,赠文林郎修武知县。父吴翼,举人,修武知县,赠奉直大夫工部都水司员外郎。

注释与参考

[编辑]
  1. ^ 陈田在《明诗纪事》“辛签卷二十二朱隗诗”说:“鸳湖主人,嘉兴吴昌时也。”
  2. ^ 《崇祯七年甲戌进士三代履历》:吴昌时,曾祖崑,嘉靖戊戌进士严州知府;祖邦荣,赠文林郎修武知县,父翼,举人工部员外。来之,书四房,甲辰年十一月十一日生,吴江籍加兴人,庚午七十四,会一百三十六名,三甲三名,工部政,授行人,己卯升礼部祠祭司主事,庚辰升精膳司员外,养病,壬午补仪制司郎中,癸未升吏部文选司郎中。
  3. ^ 谈迁《国榷》卷九十七:“崇祯十二年六月癸卯(十七日),吴昌时并各部主事。昌时首选吏部,疏上,上自手定先后,示不测。昌时谓薛国观中之,恨次骨。”戴笠《怀陵流寇始终录》最末《将亡妖孽》载:“韩城薛国观佥部,温体仁引之入阁,寻为首相。十一年行考选改授法,行人吴昌时已得吏部主事,上性好出奇御下,以破旧习。进士考选入台者,黎玉田岁贡、府同知许自表易位,如是者比比。昌时改祠祭部,谓是国观所为,深恨之。”吴伟业《复社纪事》:“国观以私人王陛彦贿遗事败,下北司考,竟得罪。陛彦,云间人,出自吴氏。国观微疑语泄,以及此祸,将死,语监者曰:‘吴昌时杀我。’语上闻,来之不以为忧,顾色喜。已而阳羡果召。”
  4. ^ 李清《三垣笔记》卷中:“予一日与某同籍谒周辅延儒,自午至暮不得见。一长班耳语曰:‘有四人方巾便服,径入后宅矣。’予问之,其一铨曹、一仪曹、一兵曹、一同乡闲署也。予归而叹曰:‘吾师必败矣。他且勿论,安有以趋热铨曹夤夜入相君宅而不起物议者?’不数日败。铨曹者,吴选郎昌时也。”
  5. ^ 吴梅村在《复社纪事》说“来之不知书,粗有知计,尤贪利嗜进,难以独任。比阳羡(指周延儒)得志,来之自以为功,专擅权势”
  6. ^ 明季北略》卷十九:“昌时与张溥同为画策建功人。淮安道上张溥破腹,昌时以一剂送入九泉。忌延儒密室有两人也,其忍心如此。”
  7. ^ 李清《三垣笔记》中说:“予奉差至姑苏,晤徐翰林汧。吴铨曹昌时儿女戚也。语予曰:‘吾知伊死久矣。人皆欲市恩令人感,伊独欲示威令人畏,如某某败官,某某罹辟,皆非其所为,辄宣言曰忤我。众怨所萃,祸能无及?’”
  8. ^ 祁彪佳《还朝疏草》:“昌时之为人也,反复多态,机变无穷,明偷寒送暖之情怀,作造械推波之行径。惟是依附正人,猎有虚誉,一旦窃身要地,深恐发其隐私,以故汲汲皇皇,图钳固言官之策,初则到处招摇,云欲为内转者复功升劳升,是借皇上之爵赏,以欣动言官也。继则逢人恐喝云:必使外转者有十人八人,是又借皇上之磨砺以怵吓言官也。其意使冀内转者有昵于欣动之求,使惧外转者胁于怵吓之威,便可钳口结舌,恣其惟所欲为矣。如此招权恬势,必将纳贿行私。在家臣秉破格引用之公心,在铨司逞巧借牢笼之故智,臣其为铨席惜之。敢明申明衙门之执掌,并以直抉昌时之肺肠,伏候圣明裁鉴。……崇祯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具题。”
  9. ^ 明季北略》:“上自讯吴昌时于中左门,拷掠至折胫乃止。”
  10. ^ 文秉:《烈皇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