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承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承砚
性别
出生1921年
 中华民国江苏省江阴县
逝世1999年8月18日(1999岁—08—18)(78岁)
台湾台北市北投区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母校中央大学
职业画家、教授
配偶单淑子
父母吴麟若(父)
网站吴承砚 - 非池中艺术网

吴承砚(1921年—1999年8月18日),江苏江阴人,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与妻子单淑子皆为画家。

生平

[编辑]

中国大陆时期

[编辑]

吴承砚1921年生于江苏江阴[1][2]吴麟若之子[1][3],年少时就读北平艺专[4],以体育专长考入中央大学[1]。他在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时认识了单淑子[5],经常到艺术系旁听[1]。当时单淑子为小吴承砚一岁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学生[6],两人常在沙坪坝一起写生[5][7]。吴承砚还为追求她而从体育系降为单淑子的同系学弟[8],经父亲与艺术系主任吕斯百同意从艺术系一年级重新念起[1],晚两年才毕业[9]

单淑子大学毕业典礼的前一晚[9],1945年7月8日在重庆杨家花园[10],吴承砚与单淑子在徐悲鸿廖静文共同见证下结婚[9]。1947年,吴承砚在南京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2]。不久,吴承砚随舅父迁居台湾[1]

台湾时期

[编辑]

吴承砚在台南县盐水镇盐水国中教学长达十五年[11],曾鼓励学生张锦文上进[12]。在盐水镇期间,吴承砚长子一岁半时在水池溺死[13]

1963年,吴承砚到文化大学任教美术系讲师[1]。在文化大学创校之初,美育奖便以他为第一届表扬对象[7]。学生黄才郎回忆,吴承砚作风洋派,会蓄留长发,让他们学生留长发有正当性[14]。日后,吴承砚、单淑子同为文化大学美术系教授[6]

吴承砚以油画与水彩画见长[6][15],以“似真而非真”为绘画理念[4],其水彩作品被黄才郎认为有徐悲鸿大写意的氛围[16]。单淑子认为画界妻子比丈夫名气大多半会不愉快,加上家庭事务而放弃绘画[9]。直到1987年左右,长女红斑性狼疮去世后,吴承砚便鼓励妻子继续创作[7]。夫妻两人合住在文化大学邻近五十多坪的公寓里,以邻窗的主卧室位置充当画室,共同创作艺术为乐[11]。夫妻画风相似,但吴承砚较细腻,单淑子奔放[7]。夫妻曾共同创作一幅油画,为对观者的单淑子拿着彩笔微笑、吴承砚则专心对着画布作画,取画名为“画侣”[8]。1991年2月15日,农历大年初一,夫妻画作联展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7]

1992年2月,吴承砚自文化大学美术系退休[4]。夫妻搬到关渡一间九十余坪的公寓[5],将住所取名“砚子居”[8][10]。两人儿子吴大维则住在美国[15],娶画家许美玲为妻[3]

1999年8月18日,吴承砚因大肠癌病逝于和信治癌中心医院,骨灰以基督教仪式海葬台湾海峡[15]

身后

[编辑]

2002年7月7日,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座谈会,邀请熟悉吴承砚作品的学者专家,讲述其生平与经历及作品[14]。7月28日,单淑子捐赠十二幅吴承砚画作给馆方,其中有台北府城南门林安泰古厝等九幅古迹景致的水彩画,其余为油画,由市长马英九代表接受[17]

2003年9月12日,华冈博物馆为吴承砚举办逝世四周年纪念画展[1]。之后,单淑子将吴承砚的水墨、书法、油画和水彩作品共157幅,与他自己的油画39幅,加上生活照及单淑子撰写的〈难忘一世情〉长文,编写成画册《吴承砚单淑子画侣画集》,于2005年7月9日在台北市南京西路22号8楼立大艺术中心举行新书发表会[8]

2009年10月4日,单淑子在新竹市创价学会新竹艺文中心举行夫妻联展时,娓娓道来两人的爱情故事[6]

2020年,国立中央大学105周年校庆,艺文中心展出从吴麟若到吴大维一家三代夫妇的绘画作品[3]

画集

[编辑]
  • 吴承砚、单淑子. 《吳承硯單淑子畫侶畫集》. 五洲出版社. 2005. ISBN 9789574129089.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林筱菁. 平實中的深刻 絢爛中的淳樸------吳承硯教授紀念畫展. 华夏导报. 2003-9-16 [2024-02-29] (中文(台湾)). 
  2. ^ 2.0 2.1 黄宝萍. 畫裡情意依舊在 單淑子為夫了心願 紀念展為吳承硯在畫史定位. 民生报. 2002-07-06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徐乃义. 中央大學防疫不妨藝 一門三代聯展開幕. 大纪元时报. 2020-05-19 [2024-02-29]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黄宝萍. 退休感覺真好 吳承硯個展 繪畫理念畢現. 民生报. 1992-12-20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张伯顺. 生活跑跳碰 吳承硯與單淑子 畫室共共度牽手情. 联合报. 1998-01-26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6.3 蔡彰盛. 吳承硯、單淑子 畫侶情緣1甲子. 自由时报. 2009-10-05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3) (中文(台湾)). 
  7. ^ 7.0 7.1 7.2 7.3 7.4 赖素铃. 有情歲月 吳承硯 單淑子 畫路相伴半世紀 你畫中有我 我畫裡有你. 民生报. 1991-01-26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8.3 周美惠. 畫侶60年 畫展見證一世情 單淑子、吳承硯畫集出版 丈夫仙逝 她說他一直在身邊. 联合报. 2005-07-10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9.3 李维菁. 吳承硯、單淑子五十年金婚畫展. 中国时报. 1995-10-19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黄宝萍. 畫侶60年 吳承硯 單淑子 畫展證情緣 藝術人生甘苦與共 畫侶畫集出版 畫展揭幕 生死相隔 她說:始終感覺他沒走啊. 民生报. 2005-07-09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陈长华. 工作室專訪 調色 盤裡不老的青春. 联合报. 1990-08-08 (中文(台湾)). 
  12. ^ 宋梅冬. 醫院管理專家張錦文. 经济日报. 1977-10-28~11-04 (中文(台湾)). 
  13. ^ 黄宝萍. 《藝術拍檔》生活扶持畫相伴 無怨無悔 吳承硯 單淑子 共度甘苦路. 民生报. 1996-10-31 (中文(台湾)). 
  14. ^ 14.0 14.1 赵慧琳. 吳承硯畫作將捐北美館 遺孀單淑子美術夢想靠他完成. 联合报. 2002-07-06 (中文(台湾)). 
  15. ^ 15.0 15.1 15.2 张伯顺. 畫作滿布人文氣味 資深畫家吳承硯 告別紅塵. 联合报. 1999-08-20 (中文(台湾)). 
  16. ^ 陈界良. 吳承硯伉儷畫展 國美館長出席念師恩. 中国时报. 2015-07-18 [2024-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2) (中文(台湾)). 
  17. ^ 赵慧琳. 吳承硯12幅畫 捐贈北美館 九幅台北街頭寫生 表現卅年前歷史古建築風貌. 联合报. 2002-07-29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