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后赤壁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元丰五年(1082年)作于黄州的散文作品,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

背景

[编辑]

1079年,苏轼被谪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于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日夜游黄州赤壁赤鼻矶),写下了《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夜重游赤壁,写下了这篇文章。

全文

[编辑]

是岁[1]十月[2]之望[3],步自雪堂[4],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5]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6],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7]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8]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9]。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10]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11],踞虎豹[12],登虬龙[13],攀栖鹘[14]之危巢,俯冯夷[15]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16]其不可留也。反[17]而登舟,放乎中流,听[18]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19]缟衣[20],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21],过临皋之下,揖[22]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23]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24]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北宋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现藏于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评价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北宋元丰五年(1082),苏轼年四十七岁,在黄州。
  2. ^ 十月:亦称阳月、良月。孟冬时节,又称初冬、上冬、开冬。
  3. ^ 望:满月之名,农历大月在十六日,小月在十五日。
  4. ^ 雪堂:北宋元丰五年(1082),苏轼建草房于东坡之上,落成之日适逢大雪,苏轼画雪于堂中四壁,取名“东坡雪堂”。
  5. ^ 黄泥坂:意指一般的黄泥土坡,是苏轼在临皋亭与东坡雪堂之间的来往通道。
  6. ^ 薄暮:傍晚。
  7. ^ 松江:吴淞江的古称,流经苏州市及上海市。
  8. ^ 诸:“之于”的连音。
  9. ^ 水落石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
  10. ^ 摄:提。
  11. ^ 披蒙茸:拨开覆盖的杂草。
  12. ^ 踞虎豹:蹲坐在状似虎豹的岩石上。
  13. ^ 登虬龙:攀登在形同虬龙的曲木上。
  14. ^ 鹘,隼的旧称,一种猛禽。攀登在有鹰隼栖息的危险巢穴。
  15. ^ 冯夷:水神。
  16. ^ 凛乎:凛凛、凛然,寒冷之意。
  17. ^ 反:返。
  18. ^ 听:任凭。
  19. ^ 玄裳:下身穿的黑色衣服。
  20. ^ 缟衣:白色生绢所制的衣服。
  21. ^ 蹁跹:又写作翩跹、翩仙,形容飞舞或行动轻快的样子。
  22. ^ 揖:作揖,敬礼方式之一,双手抱拳,向对方举起后下拜。
  23. ^ 俛:同俯,低头。
  24. ^ 畴昔: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