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
Taiwa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成立时间1948年10月24日
创始人林挺生
类型同业公会
地址
  • 11490台北市内湖区民权东路6段109号6楼
    886-(02)-87926666
服务地区 中华民国
方法人员和物质协助
重要人物
李诗钦 荣誉理事长
刘扬伟 理事长
廖伯熙 监事会召集人
目标同业联系整合
口号永续、专业、服务、创新
网站http://www.teema.org.tw/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英语:Taiwa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缩写 TEEMA),简称电电公会,现有会员厂商3,006家,其本业及上、下游产业产值及出口值约各占台湾总产值及总出口值的一半,是台湾最重要的产业公会。

电电公会的前身为台湾区电工器材工业同业公会,成立于1948年10月24日,创始会员仅有电工器材相关之加工修理、保养等小型工厂五十余家。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产业日益庞大,原有“电工器材”之领域名称已无法反映事实,遂于1994年10月24日改称为“电机电子”。依产业别共包含电脑资讯、通讯、半导体、光电、消费性电子成品、家电、重电、冷冻空调、照明、量测仪器、供电设备、电脑应用软件、网络服务、汽车电子、电子零组件等大类。现任理事长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扬伟[1]

历史简介

[编辑]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简称电电公会或TEEMA,成立于1948年10月24日,当时称为台湾区电工器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电工器材工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创会伊始仅有加工修理、保养等小型工厂五十余家,随着台湾经济蓬勃发展、会员厂商的辛苦经营、历届理监事、理事长的相继经营,研究单位的协助及政府正确的辅导政策,始有今日之规模,有会员厂商近三千六百家,本业及上下游产值及出口值约各占台湾总产值及总出口值的一半,是台湾最重要、最高科技、最专业、最有前瞻性的产业及产业公会。随着产业的发展,本业之重要性,原先公会所用之“电工器材”之名不易表达高科技产业,于是获政府机关同意于1994年10月24日更名为“电机电子公会”。

电电公会会员厂商发展过程(电子电机产业发展过程概可区分如下)

  1. 1948~1960年奠定基础工业时期,仅有小型加工修理工厂百家。当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方告结束,民生凋敝、百业未甦,仅有少数工厂由迁台,配合台湾市场需要产制灯泡配电器材以及电线等简单电气产品,加上台湾当时已能自制之收音机等电子产品构成电子电机产业之雏型。
  2. 1961~1970年工业发展时期,产品多元化,本会会员数408家。这一时期,欧美先进工业国家鉴于台湾人民聪明勤奋,教育普及,具有优秀充沛人力资源,宜于发展人力密集的电子工业。嗣以1964年台湾通用器材公司为先驱,世界知名之电子公司多相继来台投资设厂。复以海内外市场之需要以及政府之激励与辅导,台湾自营之电子工业亦随而蓬勃发展。同时期内,台湾电机电子产品开始外销,颇能以低成本产品介入国际市场,而与先进工业国家相互竞争。
  3. 1971~1980年资讯工业发轫时期,开拓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品。此一时期本会会员数1,722家。政府鉴于国际市场瞬息多变,势必影响台湾经济发展,尤以传统性工业为最。乃制订“发展策略性工业方案”,选择技术密集度高、附加价值高以及关联效果好、市场潜力深、能源系数低、污染程度轻等产业为辅导对象,分别实施低利融资、租税奖励,以及技术改进等各项辅导,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订定资讯工业为台湾未来发展之策略性工业,并积极培育相关人才。
  4. 1981~1990年发展策略性工业时期,积极研发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此一时期本会会员数4,224家。1983年起电子工业产值及出口值超越纺织业,成为台湾最大产业与口产业,这一时期资讯产品已成为台湾电子工业之主力产业,1988年资讯产品产值超越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台湾第一大主力产品,也因台湾资讯电子工业发展迅速,集成电路产品需求量大,引导台湾积极投入集成电路之投资与生产,造就IC制造业的环境。
  5. 1991年以后,顺应经贸国际化、自由化潮流,加强国际交流,创设自有品牌,分散市场,行销世界,推动产品共同开发策略联盟,发展精密关键性电子零组件及产业资讯管理系统。1991年本会会员数最多,计4,510家。
  6. 2000年以后,网络及电子市集、企业e化、知识管理、数位广播,促使IA资讯家电、个人随身产品时代来临,加以各种通讯、多媒体、有线、无线与宽频技术及市场机会,使得电子电机产业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7. 2001年至2004年起是数位台湾数字化的世纪,充分运用资讯与通信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建构高品质的资讯化社会,加速带领台湾迈向知识新经济,实现高科技服务岛的理想,成为亚洲最e化的国家之一。
  8. 2005年起台湾电机电子产业面临欧盟环保指令的冲击及全球环保趋势的要求,为使电机电子产业永续发展,电机电子公会责无旁贷必须统筹推动执行产业因应国际绿色环保指令计划,例如WEEERoHS、EuP、第三类环境宣告、美国能源之星及REACH。
  9. 2008年起配合政府扩大内需方案,产业再造及全球连结及 两岸经贸互动,产业发展顺利成长,另在温室气体减量、节能减碳成为产业努力目标。
  10. 2009年为新兴产业、碳足迹、碳标签、数位消费电子、再生能源与ICT产业创新机会、两岸搭桥共创两岸标准及台商转型升级时代。
  11. 2011在资通讯产业基础上,本会积极拓展新兴应用领域,朝汽车电子与云端运算产业开发新商机。
  12. 2012年呼应政府推动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科技化及国际化、传统产业特色化,利用ICT产品及技术建立智慧家庭、智慧经贸园区及智慧城市等整合方案,把台湾成功经验及模式扩大为产业化并成功外销。

历任理事长之贡献

[编辑]
  • 第1届~第9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林挺生先生

1948年10月~1971年2月

  1. 为加强服务外埠会员,设置新竹、台中、台南办事处。
  2. 发行电工器材简报月刊,刊载会员动态、政令新规。
  3. 假国际学社举办电子制品观摩会,参展厂商67家,展出期间参观中外人士数万人。
  4. 首度印行“会员名录”、“外销产品目录”。
  5. 为深入发掘及解决会员问题,加强专业小组活动而成立7个专业委员会16个专业小组。
  6. 协助会员参加国外有关展览,组团出国考察拓销外销市场。
  7. 促请政府加强扶助中小型企业发展。
  • 第10届~第12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陈茂榜先生

1971年2月~1975年4月

  1. 公会组织体系分为业务组、总务组、贸易室、资料室。
  2. 新建会所于台北市长安东路1段9号实业大楼7楼落成启用。
  3. 于会所设置外销产品陈列室,陈列公会会员外销产品,供来台外商及侨胞参观选购。
  4. 撤销公会新竹、台中、台南办事处。
  5. 通过公会赞助会员暂行办法以扩大业务。
  6. 为顺应会员需求,设置国际电报交换机供会员使用。
  7. 协助会员工厂强化产品之内销能力,拓展外销,改进产品品质并举办各种专业性讲习会。

1975年4月~1978年9月

  1. 征集业者参加1975年柏林收音机及电视机展推销展品。
  2. 因应会员需求成立台南、台中办事处,并请当地理监事兼任主任、副主任。
  3. 举办业界篮球、桌球、田径、趣味竞赛多种项目综合运动会。
  4. 举办各种品质管制座谈会,现代化电子工厂管理研究会,辅导会员推行品质管制。

1978年9月 ~1982年10月

  1. 首度举办中英电子会谈。
  2. 电子展览会扩大为国际性电子展。
  3. 协调外贸协会集合业者,集体参加各国专业展览会。
  4. 提供业者德、法、西文翻译服务。
  • 第13届~第14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蒋孝勇先生

1982年10月~1986年1月

  1. 为配合IECQ制度创立电子零件认证委员会,委员代表人除公会理事长外,其余厂商代表及专家共14员均由公会理事会推选。
  2. 首度制作台湾电子工业录像带,于电子展期间放映,扩大宣传台湾电子工业。
  3. 办理输美电话机、电脑以及交流电灯具出口核章工作。
  4. 为配合电子产品检验认证制度,公会为台湾电子检验中心之发起人。
  5. 组织体系扩编为行政、会籍、业务、贸易、商情、资料6室,会务人员19名。
  6. 陆续建立会务人员出勤及绩效考核、实施会务人员国内及国外进修办法、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简化文书作业、举办会务人员国内外自强活动。
  7. 为加强报导产销动态,市场营销发行商情报导半月刊;为加强报导新技术发行电工文摘月刊。
  8. 增设高雄办事处。
  9. 为因应政府订定劳动基准法,订定电公器材业改善劳资关系,提高生产力计划。
  10. 因产业发展迅速,专业分工日益精细,根据同类编组原则,分为专业委员会及专业小组二层组织,共编配为7个专业委员会60个专业小组。

1986年1月~1989年1月

  1. 首度与美国电子工业会、英国电子公会缔结姐妹会;与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缔结姐妹会。
  2. 首度筹组赴欧洲电子工业考察团,考察汉诺威综合科技博览会。
  3. 办理输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电气产品规格符合证明书认证工作。
  4. 为因应新台币汇率大幅升值之冲击,公会成立“因应汇率变动小组”,发挥整合力量向主管单位极力反映。
  5. 提供业者德、法、西文翻译服务,每年服务次数约1,200次。
  6. 电工器材相关国内民间团体有本会、电机电子产品发展协会、电子检验中心及IECQ委员会等4个组织,均由蒋理事长担任理事长,充分发挥业界整合相辅相成作用。
  7. 为正确引导消费者了解电器产品安全特性,教导消费者正确使用与选购家电器具,成立家电产品消费者服务小组,并出版家庭设备与电器消费者手册。
  • 第15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谢来发先生

1989年1月~1992年4月

  1. 首度举办公会理监事“经营策略研讨会”。
  2. 首度举办台湾电子工业赴大陆间接投资研讨会。
  3. 首度举办台北国际电工器材展览会(春季电子展)。
  4. 首度协助会员拓销国际市场,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主办台湾电工器材展览会。
  5. 因应当时国内劳工缺乏、工资高涨、工业用地不足,组织业者集体前往马来西亚、泰国考察投资环境,首度有计划结合业者在马来西亚集体设立台湾工业区,协助厂商持续发展。
  6. 公会建置电脑主机,会籍业务迈向电脑化。
  7. 首度筹组台湾电子工业大陆考察团。
  8. 结合46家厂商,邀请工研院电子所共同推动“笔记本型电脑共同机种开发连盟”于1991年2月试产1,200台达成目标,为台湾资讯业创立新的里程碑。
  9. 为协助会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结合业者集体赴日本、香港、德国参加国际专业展。
  10. 购置太平洋台北汤城中心新会所及台中、高雄办事处新会所。
  11. 贸易室更名为经贸室。
  12. 合并电工器材简报、商情报导、电工文摘3种刊物为电工资讯月刊。
  13. 公会会员厂家达4,510家。
  14. 中部办事处举行落成启用庆祝酒会,会所位于台中市美村路2段181号3F-2。
  15. 首度承接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在职人员进修专案。
  16. 成立废铅蓄电池基金管理委员会,建立回收废铅蓄电池体系,为环保而努力。
  • 第16届~第17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刘国昭先生

1992年4月~1995年4月

  1. 为改善对日贸易逆差,积极协助业者拓销日本市场而成立输日厂商联谊会。
  2. 积极协助业者推动两岸经贸活动,成立大陆经贸委员会。
  3. 为扩大服务会员,迁移会所至台北县三重市重新路5段609巷10号10楼,并于12月16日举办落成启用酒会。
  4. 台南、高雄两办事处合并更名为南部地区办事处,台中办事处更名为中部地区办事处。
  5. 调整组织,合并商情室及资料室为资讯室;增设法务室。
  6. 为平衡中日贸易逆差,加强对日业务,首度设立海外据点驻东京办事处。
  7. 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电子行业分会、机械行业分会、中国通信学会签订合作协议。
  8. 首度承接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促进产业发展专案。
  9. 与香港电子业商会、新加坡工业联合会电机电子行业分会、日本冷冻空调工业会缔结姐妹会。
  10. 公会台衔“电工器材”不易表达现今资讯电脑、通讯、光电、半导体产业,奉内政部、经济部核准更名为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新名于1994年10月24日正式启用,当天并举行更名暨公会46周年庆祝酒会。
  11. 协助会员厂商建立资讯应用能力,进行电脑化上线辅导。
  12. 配合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首度编印年度会务暨产业概况年报。
  13. 首度参与协办由对外贸易发展协会与英国海外展览公会(OES)共同主办的“第2届台北国际电信展”(台北国际通信暨网络展)。

1995年4月~1998年4月

  1. 举办理监事夏令营研讨会,讨论“公会定位与会务发展”、“如何落实专业(案)委员会功能”、“投资及行销策略联盟”。
  2. 与大陆贸促会电子行业分会于北京共同主办首届海峡两岸电子大展。
  3. 与日本通信机械工业会、韩国电机工业振兴会缔结姐妹会。
  4. 首度举办“台北国际视听电子多媒体展”。
  5. 参与发起“世界电子论坛”。
  6. 参与发起首届“亚洲电信产业交流”论坛。
  7. 首度承接经济部工业局CE标志专案。
  8. 与经济部商业司、资策会系统工程处共同推动成立电子业EDI使用者组织。
  9. 与以色列电子工业会缔结姐妹会。
  10. 首届京台港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交流会。
  11. 与韩国电信产业协会、巴西电机电子公会缔结姐妹会。
  12. 首度主办第3届亚洲电信产业交流论坛。
  13. 首度举办3C科技生活应用大展。
  14. 与安泰银行签约合作发行TEEMA认同卡,含MASTER卡及JCB金卡及普通卡。
  15. ISO9002通过认证, 9月4日举行授证典礼暨庆祝酒会,为第一个获得ISO 9002认证的公会。
  • 第18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吴思锺先生

1998年4月~2001年5月

  1. 与日本多媒体论坛、法国电机电子通信公会缔结姐妹会。
  2. 台北国际电子展览会因历年摊位严重不足,分为电子零组件暨设备展览会及电子成品展览会。
  3. 主办“第4届世界电子论坛”。
  4. 因应国内废电子电器物品回收清除处理,推动家电业者12家共同成立“绿电再生股份有限公司”。
  5. 公会电脑完成Y2K修正及检测。
  6. 成立“Y2K专案小组”协助会员度过千禧年序危机,下设“资讯”、“半导体”、“电机”、“电子”四个专案分组,全面展开会员厂商Y2K辅导服务事宜,提升会员解决Y2K危机之能力。
  7. 主办“第3届亚洲电子展合作会议”。
  8. 为加速推动台湾无线通讯产业之发展,成立“无线通讯联盟”。
  9. 建置公会日文互联网系统及TEEMA买卖网提供线上即时询报价机制。
  10. 2000年起每年举办“大陆地区投资环境及风险调查”,提供会员赴大陆投资最完整、新颖之参考资讯,并希望大陆各地方政府能按调查报告改善其投资环境。
  11. 组织体系增设产业政策研究所,另分设国内业务室、国际经贸室、大陆经贸室、资讯会籍室、行政管理室、法务咨询室、综合企划室。
  12. 公会中部地区及南部地区办事处更名为中部及南部办事处。
  • 第19届~第20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许胜雄先生

2001年5月~2004年5月

  1. 政府召开经发会,公会提出34项建言,其中33项均获得采纳纳入322项共同意见中,且公会因提出之建言获得相关单位及公协会重视,公会列入全国六大工商团体之一。
  2. 完成ISO 9001:2000之转换作业,是年12月获得标准检验局认可登录,为第一个转换为ISO 9001:2000的公会。
  3. 首度举办“台北国际DVD暨光电展览会”(台北国际光电展)。
  4. 首度举办电子科技菁英管理硕士学分班。
  5. 共组26个参展团协助会员拓销国际市场。
  6. 协助会员电子化、提供访视、诊断、电子化辅导机制,提供知识管理服务机制。
  7. 结合台湾大学管理学院开办电子精英EMBA推广教育学分班。
  8. 共筹组15个访问团分赴全球各地访问。
  9. 公会推出SARS因应计划。
  10. 于上海设立第一个大陆据点,以提供台商更多之服务。
  11. 中部办事处新会所启用。

2004年5月~2007年

  1. 南部办事处新会所启用(高雄市苓雅区四维四路3号11楼-1)。
  2. 首度在深圳主办“2004年第一届台湾深圳电子大展”。
  3. 组织体系调整为“国内业务室”、“国际业务室”、“大陆业务室”、“资讯中心”、“会务服务室”、“行政支援室”、“综合事务室”及“秘书室”8个单位,总干事下增设“大陆联络处”。并配合组织体系调整,增设“执行副总干事”、“执行秘书”及“组长”职。
  4. 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首度共同主办“台湾电子飨宴”。
  5. 建置“台湾电机电子产业经贸网”。
  6. 公会B2B买卖网获颁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电子商务示范性优良网站。
  7. 与韩国电子产业振兴协会、日本电子展协会、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在上海浦东展览馆首度共同主办“2004年亚洲电子展”。
  8. 公会建构全方位会展行销平台,获得第一届会展卓越奖。
  9. 于大连设立大陆第2个据点。
  10. 首度与美国电子零组件公会主办2005年台北国际电子展览会“电子被动元件全球市场及新技术研讨会(CARTs)”。
  11. 首度于江苏昆山市举办大陆台商联谊餐会。
  12. 公会承接经济部技术处寰净计划专案,订立TEEMA GMPS及GC行业标准,合乎环保要求之产品登录到公共开放之“绿色电机电子零件材料验证资讯平台”。
  13. 与外贸协会首度主办台北国际车用电子展览会
  14. WiTA Forum(IP电信认证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15. 首度与外贸协会以及泰国台商总会于泰国曼谷共同主办第一届泰国电子展。
  16. 首度举办台北国际数位电子展览会。
  17. 首度承接经济部工业局芯片系统人才培训专案。
  • 第21届~第22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焦佑钧先生

2007年5月~2013年5月

  1. 举办首届‘台湾国际RFID应用展’。
  2. 举办首届‘台湾宽频通讯展’,与台北电子展是ICT迈向兆元产业的最佳先锋。
  3. 与外贸协会共同主办‘泰国电子展’。
  4. 举办‘台湾电子菁英泰国经贸考察团’。
  5. 与外贸协会共同主办‘印度台湾工业展’。
  6. 推动‘台湾电子电机产品碳足迹标签’。
  7. 举办首届‘昆山电子电机博览会’。
  8. 与工研院、中华电信等单位共同筹组‘台湾云端运算产业联盟’,并成立‘台湾云端运算产业协会’。
  9. 举办首届‘台湾国际电动车展’。
  10. 举办首届‘台湾国际云端科技与物联网展’。
  11. 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马鞍山)电博会’。
  12. 发起成立‘台湾巴西经贸协会’。
  13. 成立国际事务委员会‘印度联谊会’。
  14. 举办‘FBB暨宽频智慧社区标章授证典礼’。
  15. 启用‘台北智慧生活体验馆’。
  16. 启用‘新竹县智慧生活体验馆’。
  • 第23届~第24届理监事会

理事长 郭台强先生

2013年5月~2019年5月

  1. 设立‘苏州(昆山)正式代表处’。
  2. 首次加入‘欧洲经贸网’成立台湾商务中心。
  3. 成立‘轻量化智能机器人联盟’。
  4. 启用‘南通智慧生活体验馆’。
  5. 昆博会是大陆第一个‘零碳博览会’。
  6. 举办首届‘海峡两岸(长沙)电子信息博览会’。
  7. 车用电子展荣获‘台湾会展奖’金质奖。
  8. 成立‘台湾车辆系统整合联盟’。
  9. 建置‘马鞍山台服中心智慧生活展示厅’。
  10. 因应中国大陆地区产业发展趋势,将原先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书名调成为‘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产业发展调查’。
  11. 成立‘台湾储能系统产业推动联盟’。

组织

[编辑]
  • 会员代表大会
  • 理、监事会
  • 秘书长、副秘书长
    • 秘书室
    • 综合事务室
    • 产业服务室
    • 国际业务室
    • 大陆业务室
    • 展览专案室
    • 会务服务室
    • 行政支援室
    • 数位服务室

委员会

[编辑]
  • 重电机委员会
  • 家电委员会
  • 测试仪器委员会
  • 智慧机械委员会
  • 通信与网络委员会
  • 云端巨资与物联网委员会
  • LED与照明委员会
  • 半导体委员会
  • 平面显示器委员会
  • 印刷电路板委员会
  • 电子零组件委员会
  • 汽车电子委员会
  • 绿色能源委员会
  • 展览委员会
  • 标准及安规委员会
  • 环保工安委员会
  • 知识产权委员会
  • 贸易协调委员会
  • 日本经贸委员会
  • 大陆经贸委员会
  • 国际事务委员会
  • 印度经贸委员会
  • 协同商务创新委员会
  • 供应链管理平台服务委员会
  • 能源管理服务委员会
  • 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委员会
  • 电池委员会
  • 青年企业家委员
  • 数位转型委员会
  • 资讯安全暨生态系统委员会
  • 夫人联谊会

产业联盟

[编辑]
  • 资通讯产业联盟
  • 台湾汽车电子产业联盟
  • 台湾车辆系统整合联盟V-Team
  • 台湾创意制造联盟
  • 5G产业创新发展联盟
  • 智慧生活产业推动联盟
  • 台湾储能系统产业推动联盟
  • 台湾无人机产业联盟

主办展览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